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试论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革命者只有正确认识所处时代的性质,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才能把握世界的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如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以及世界形势和格局,均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在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和把握现时代的性质,对于党和国家制定合理的国内外政策和战略,无疑更加迫切、更为重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的性质,自然需要研究当今世界诸方面的新现象,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概念的内涵
“时代”一词的最一般含义是反映社会发展某一特定阶段及其基本特征的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1](P204)。他还说,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社会,并且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恩格斯也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2](P257)。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时代,特别是对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性质和内涵作了明确的界定和阐述。马克思按照生产方式或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化,把直到他所生活的年代为止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大体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相应划分为四个时代。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3](P33)。在其他著述中,马克思则把亚细亚的和古代的生产方式归并为一种,统称为古代生产方式,把人类社会分为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三大历史时期,相应地分为三个时代。在另一些著述中则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总之,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是马克思划分时代的基本标准和依据。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按照人类文明发展和演进的历程,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三个大时代。他强调:“由于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所以它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4](P177~178)恩格斯认为,这种以剥削、压迫为基础的文明时代是一个漫长的大历史时期,它包括从奴隶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整个阶级社会。他说:“随着在文明时代获得最充分发展的奴隶制的出现,就发生了社会分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第一次大分裂。这种分裂继续存在于整个文明期。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4](P176)。可见,恩格斯的时代思想及其划分方法与马克思是一致的,都把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视为区分时代的基本标志,它与种种单纯反映生产力发展和变化或只反映世界政治经济某种局部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观念具有原则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具有鲜明的社会阶级内涵。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在把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作为划分时代基本标志的同时,还强调指出,社会制度的这种变迁不仅本身就包含着生产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而且自阶级社会形成以来,阶级关系一直是一定生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P272)。由于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核心内涵是阶级关系,因而时代的变化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的变化。“那些使一定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利用的条件,是社会的一定阶级实行统治的条件”,“因此一切革命的斗争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2](P90)。列宁也阐述了大体相同的观点,他说:“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5](P143)。可见,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区别于其他时代观的第一大特征。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来认识当今时代的性质,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即使在世界共产党人中间也有种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有人认为:阶级利益并非是人们结合的唯一因素,阶级斗争也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差别、矛盾乃至冲突;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全人类的共同问题或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的问题在增多。因此,研究当今时代的性质只研究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确实是不够的,需要全面认识和回答当今世界面临的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但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毕竟是阶级社会产生以来推动时代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原因。单一的阶级关系不能解释日益复杂的当今世界,但完全不谈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只谈生产力,不谈生产关系更不能认识当今世界。
第二,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认识和界定时代性质的基本方法,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时代的界定,都是在具体、深入地研究了该历史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从来不把主观愿望当作现实。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6](P9)。恩格斯也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7](P617~618)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既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个实践概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由实践来验证,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研究当今时代的性质,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指导,又要在它的指导下研究现时代世界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既要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又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在他们所生活的年代得出的个别结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体现了强烈的革命进取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终归会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所取代,时代的每一次转换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这种进取性不仅表现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所取代,而且表现在某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演化和发展上。这种进取精神是一切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阶级都具有的,即使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也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2](P275)。对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革命进取精神,除了与时俱进,改革与发展,保持思想上和制度上的先进性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更为重要的内涵,即对时代问题的研究,绝非对世界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鼓舞革命者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认为,时代是一个大历史时期,在其发展中,作为时代基本内涵的各种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形势都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大的时代可能出现不同的运动,无产阶级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制定和调整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列宁曾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8](P142~143),只有首先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苏联东欧国家社会剧变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无疑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和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向和规律,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内涵,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时代思想和观念的基本特征。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脱离社会主义事业及其发展方向和前景而泛泛地谈论时代没有意义。
三、十月革命以来共产党人对于所处时代性质的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世界共产党人对他们所生活时代的性质进行了不倦的探索。其中,列宁关于时代的论述居核心地位。这集中体现为他对帝国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时代变化的分析。
列宁对资本主义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把马克思、恩格斯所研究的资本主义时代,进一步明确地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时代。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着重从政治制度和上层建筑的角度阐述了把资本主义划分为两个时代的思想。他说,必须把“根本不同的两个资本主义时代严格区别开来。一个时代是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崩溃的时代,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社会和国家形成的时代……。另一个时代,就是我们所处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全形成、宪法早已确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抗大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叫作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夜”[9](P375)。后来,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等著作中,又着重从经济基础角度论述了这一时代思想。他在论述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帝国主义发生动荡和由帝国主义引起动荡的时代”[5](P144)、“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10](P474)等概念。总之,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统天下的资本主义时代已经结束,而十月革命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或“从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开始。正是这些论述,为尔后世界共产党人的时代研究奠定了新基础。
二战以后,世界共产党人对当时时代的性质进行了更为广泛的探索,提出了种种时代概念。其中,比较系统、影响较大的是斯大林提出的“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11](P45),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导致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崩溃”。在这种判断基础上,斯大林提出了“资本主义稳固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本主义灭亡的时代已经到来”[12](P210)等概念。在斯大林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总崩溃思想的影响下,战后以来,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还曾流行过“革命与战争时代”等概念。在我国“文革”期间,还曾出现过“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走向崩溃,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走向胜利时代”等提法。很明显,所有这些时代概念,特别是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总崩溃之类的提法,未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与当今世界现实的距离更大。事实上,这些时代概念和口号,有些是对列宁上述思想的发挥,有些是某些领导人阐述世界形势时提到的,具有鲜明的时事政策和宣传鼓动色彩。
与上述种种时代概念不同,1957年召开的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宣言所提出的“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这一提法,传播最广,影响最大,被世界大多数共产党人所认同。因为这一提法不仅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共同讨论的结果,而且它更加概括、更加宏观,只是揭示了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向,肯定了业已开始的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客观过程,并没有什么主观断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提法符合当时的世界形势,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态势。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逐渐改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走上了与美国争霸的道路,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国际共运分裂;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逐渐暴露,经济改革又进展迟缓,不见成效,使矛盾不断加深,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竞赛中,由昔日的优势逐渐变为劣势;中国发生了“文革”十年动乱,国民经济一度滑到了崩溃的边缘;越南由于长期战争等因素,致使国民经济凋敝,出现了“船民”外逃潮;更为严重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国内外政治经济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乱和剧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等等。在这种条件下,敌对势力加强对社会主义攻击,叫嚷什么“20世纪是共产主义的终结”、“21世纪没有共产主义的地盘”。同时学术界有不少人认为,当今时代的性质已经改变,需要重新加以界定。例如,根据法国共产党的所谓“新共产主义”理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本来就不应存在一个社会主义过渡阶段,自然也就不存在这样一个过渡的时代。又如,墨西哥的一位左翼人士提出,要探索和建立另一种“新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思想是错误的”,“在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基本上没有理由被战胜”,“将无产阶级革命当作社会主义革命同义词的思想也过时了”,等等。按照作者这种“新”思想,不仅当今时代的性质要重新界定,而且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也应放弃,甚至马克思主义本身也“不应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思想来源”[13]。
我国一些研究者也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需要重新研究和界定当今时代的性质,并提出了诸如“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由对抗转向缓和的时代”、“从两极转向多极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之类的众多新概念。如今,世界处于一个大变动的时期,时代的性质也会随着世界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不应墨守几十年以前的老概念。因此,这些新的探索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些观点还是出于研究者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解释。问题在于,这些新概念能否全面、正确地反映当今时代的性质和特点,是否符合邓小平的时代思想,这无疑也是需要深入讨论的。
四、邓小平有关当今时代性质的论述
在邓小平理论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思想,为我们研究和回答上述问题奠定了最直接、最贴近的理论基础。
第一,关于当今时代性质的判断标准。邓小平的时代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时代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邓小平把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作为划分时代的基本标准和尺度。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中,邓小平说:“三十五年来,我国不但完全结束了旧时代的黑暗历史,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也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14](P69)可见,邓小平在这里所说的时代是指社会制度。又如,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针对苏联东欧国家社会剧变又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向,但道路是曲折的。”[14](P382~383)很明显,这里所说的仍然是社会制度。总之,邓小平所说的时代无论是方法还是内涵都是与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完全一致的。脱离社会制度,脱离社会主义的目标,脱离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种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向去研究时代,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也不符合邓小平的时代思想。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认识和估价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和前景,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陷入低潮时,邓小平强调:“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4](P383)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恰恰是邓小平时代思想的基本精神和灵魂。
第三,关于苏联模式的消亡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国际上社会主义的反对者们鼓吹社会主义失败论和消亡论时的一个重要根据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失败了、消失了。的确,苏联传统式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曾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原型。现在,它不仅在苏联和东欧国家被抛弃了,而且它在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不应只有一种发展模式,每个国家都可以而且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根据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途径或模式;而且,即使在同一国家,也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根据条件的变化对已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革。这乃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基本途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邓小平在要求我们根据本国条件走自己道路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14](P63)“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4](P139)他还说,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因此他得出结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总之,苏联式的旧体制、旧模式的淘汰和消亡,有中国特色或其他国家特色的体制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不是社会主义的消亡,而且恰恰是社会主义蓬勃生机的体现。
综上所述,邓小平的时代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一脉相承的,他的所有论述都是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世界发展趋向的肯定。当然,与战后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高潮时期相比,现在世界形势和格局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不能不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途径和方式产生影响。此外,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很可能是一个跨越数个乃至十数个世纪的大的历史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些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因而寻求更能反映现时代或时代发展现阶段特点的新界定和表述方式是必要的、有益的。但也应明确,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所揭示的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向并未改变,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并未结束。抛弃邓小平对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趋向的这种基本估价,不可能正确揭示和把握当今时代的性质。
标签: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阶级划分论文; 邓小平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生产方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