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序贯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又称暴发性肺炎或者是中毒性肺炎,且由于致病因素较多,易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下降、休克、躁动不安、昏迷等情况[1],而呼吸衰竭则是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而当呼吸衰竭合并重症肺炎存在时,患者的死亡率会明显升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针对于该疾病,临床上需要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以改善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维持身体各项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从而降低器官的损伤程度,改善身体内部的供血情况,而本文就以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70例,并将其进行平均分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女性患者有15名,男性患者有20名,年龄最小者50岁,年龄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为(60.62±4.51)岁;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其中女性患者有16名,男性患者有19名,年龄最小者52岁,年龄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为(62.60±5.1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在实施通气之前,首先需要将相关的设备进行连接,包括: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其次,设置机械通气的相关参数,包括:通气频率15-25次/min,气道压力35-40cmH2O,潮气量在5-12mL/kg,吸入氧气浓度初始在100%,后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呼气未正压通气3-5H2O[2],在通气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保证患者的生命指标平稳,有效的纠正缺氧的情况。并且可以实施鼻导管送氧。
观察组:序贯机械通气:在通气之前,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节通气的相关参数,例如:将最初的通气辅助模式调整至(A/C),并随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同时选用SIMV+PSV+PEEP模式,并观察患者的血气指标,从而调整潮气量、呼吸比以及通气频率等,如果患者处于神志清醒的状态,说明患者的缺氧情况得到改善,可以同时以及自行呼吸以及咳痰的辅助处理,如果后续患者可以自主呼吸,可以做拔管处理,并且将通气的模式改成PSV+PEEP模式。
1.3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以及住院时间和总通气时间。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FEV1/FVC(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
如下表一,治疗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
表一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 (±s)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总通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总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总通气时间比较 (±s)
3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存在较高的致病菌能力,从而影响身体的微循环,增加呼吸困难的程度,从而易导致呼吸衰竭情况的发生,而当这两种合并存在时,患者的氧气供应以及血液供应情况会受到影响,同时增加死亡的风险,而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其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条件,但是由于其侵入性的操作,易进一步的带给患者损伤,从而增加后续的治疗难度,因此,临床上开始推行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式。本文的序贯机械通气就是指将临床上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进行联合的一种治疗方式,也就是说,在早期需要对患者实施有创的气道管道治疗[3],从而促进患者分泌物的排出,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而当患者的神志清醒后,则将有创的呼吸方式改变为无创的呼吸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缺氧情况,同时降低对患者的损伤程度,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有效的维持患者的气道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本文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
参考文献
[1]牛丽丽,夏建鸿,赵建荣,等.血必净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以及对患者机体炎症介质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2):1440-1443.
[2]胡容.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泡氧合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2):2707-271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253-279.
论文作者:蔡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肺炎论文; 机械论文; 重症论文; 两组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