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风险投资”_风险投资论文

超越“风险投资”_风险投资论文

超越“风险投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投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我还是能经常收到不同研究

机构邮寄来的关于风险投资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这些报告都很贵,而且这些研究机构肯定还认为我一直是他们的客户,就像3年前那样。其实,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些报告比3年前要成熟很多,但对我而言,这些报告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必须阅读的投资参考,而变成了办公桌一角的摆设了。

我没有贬低专业研究机构工作的意思,只是仅就报告而言,他们已经和理论上的风险投资越来越不沾边了。软银还是那个做风险投资的软银,但是把软银亚洲投资盛大网络的投资也归纳为风险投资,显然并不很合适。

目前的阶段,在国内要找到像样的风险投资案例,的确非常不易。以前,至少在声势上还给过人们很多激情的风险投资,现在无论从声势还是实际情况,似乎都在冬眠。这里面或多或少有那些大家一直抱怨的东西: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合理、退出渠道不畅等等。但无论如何,风险投资让中国的投资行业成熟了许多,也进步了许多。

首先,风险投资让市场有机会尝试制度创新。记得我们公司2001年刚刚成立的时候,是中国惟一的以基金管理模式运作创业资本的风险投资公司。这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运作模式承认了知识和运营经验的价值,而且还可以打破按出资多少来进行分红的传统公司运行机制。

我们非常幸运,因为这种运作模式只是依靠深圳鼓励风险投资的地方法规的保驾护航,才得以合法化。就在不久前,据说联想投资也开始采纳这种运作模式,而且给了管理层非常可观的股份,称为准有限合伙制。从投资行业角度讲,这种理念的推广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投资行业而言,有效的激励模式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风险投资建立,健全了投融资的规范。以前,民间投资只是几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围绕着产业链做产业投资,而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只是围着动荡的股市打转转。自从国内接纳了风险投资概念,专业的投资机构才开始被接受,很多资金开始流向专业投资机构。直至后来,风

险投资低迷了,而依靠专业机构开展投资的理念却得以普及。

两年前,以风险投资的名义融资,是再正常不过的。而在风险投资持续低迷的今天,那些运作规范的投资机构还能游刃有余地融资。同时,新的机构也冲了进来,例如摩根斯坦利,英联等,这些机构大部分已经杀进了产业投资和战略投资领域。

例如联想投资不久前投资中讯软件集团,就已经颇具战略投资的味道。其中除了成功项目本身有刺激作用外,专业投资机构的角色已经开始被人们接受了。如果专业投资机构能够使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加强,相信这是各方都愿意看到的。

此外,国内投资机构和投资队伍的成熟,也有风险投资的功劳。早期的风投

队伍,只关注投资项目的技术领先性,行业进入门槛,俨然是在实验室做物理实验,拥有高新技术概念的项目成了香饽饽。最终,这种脱离实际经济生活的投资理念,获得极低的成功率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现在,当一些风险投资机构的项目经理在聚会聊天时,过去那种超现实的高谈阔论已经也很少听到了。与过去不同的是,投资经理们更愿意进行项目的最终客户分析、渠道优劣分析以及表现这些信息的财务指标。显然,在传统产业领域,很多项目很务实,符合较成熟的投资理念,因而也更多地出现在投资经理们的视野内。这是为什么2002年以后,所谓的风险投资案例更多地出现在制造、应用等传统产业的重要原因。

“风险投资”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对于国内的专业投资机构来说,必须明白他们的处境与国外投资机构不同。过去,把股权投资作为简单的财务投资,不参与企业管理的做法,在国内是肯定行不通的。我认为,国内的风险投资应该向项目投资或产业投资转变,投资机构应该有能力参与项目的管理和运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失败率降到最低。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转型。当然,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可能依旧会我行我素,这与其资金的来源有很大关系。未来,国内投资机构竞争的关键点是规模和专业性。资金规模大的投资机构将在优秀项目的争夺中占有优势,而专业性则是一家投资机构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核心。

在过去的五六年里,风险投资在中国经历了从概念启蒙,到教条似的生搬硬套,再到灵活创新的几个阶段。这里提到的创新,突破了过去人们对风险投资理解的许多范畴。对于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来说,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

标签:;  ;  ;  

超越“风险投资”_风险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