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_辩论论文

“三论”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_辩论论文

“三论”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能力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体现了对能力的高要求。高考命题的趋势是强化“为什么”,弱化“是什么”。能力培养,特别是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已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从灌输式转变到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采用各种主动活泼的方式,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抓“三论”(讨论、辩论、小论文)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以“讨论”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讨论要求师生合作,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我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并创造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朝广度和深度方面拓展。如何运用讨论促进思维发展,具体是这样做的:

1、培养学生探索揭示历史规律的讨论

学完17至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内容后,组织学习讨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原因、领导、人民作用、任务、结果、意义,将讨论要点逐一板书,稍加揭示,学生就惊奇地发现他们已揭示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为清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的革命。然后再要求学生用总结出的这一般规律反过来分析具体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从而达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2、培养学生从整体事物的个别方面研究事物本质的讨论

在中国古代史的课本中,涉及不少古钱币知识,同学们往往在收集到的古钱币中发现,就种类之多和铸造之精美,两宋时期的钱币最为突出。结合“宋代经济”的教学,讨论这种现象产生原因,印证课文结论:宋代的商品经济比前代发展,因而货币流通量大。进而深入一步提出讨论题:宋代与前代的秦、汉、唐相比,统一没有彻底完成,社会矛盾从建立初期就较为尖锐,统治者都较为腐朽,为什么商品经济却得以繁荣、发展?这种较有味道的提问,对于高中同学,特别是文科班学生来说,容易兴奋大脑中枢,激发求知欲望,大家纷纷发表一得之见,最后归纳几点结论:①北宋虽没有彻底统一,但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杯酒释兵权”的交换条件是“多择良田美宅”,使北宋土地兼并甚于前代,造成政府财政困难,因此大力鼓励发展工商业,(城镇出现,都市汴梁繁华,交子、瓦肆的出现是其表现)以工商业的税收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而南宋统治者仅占据半壁山河,对工商业收入依赖更大。③宋代统治者看到了海外贸易获利巨大,同时当时中国航海技术高超。④汉唐以来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3、培养学生把事物的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反映历史发展轮廓或全貌的思维方法的讨论。

如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除“闭关自守”外,有没有其它内容?经过大家讨论,可以明确,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说明:抗击外来入侵,维护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也是外交政策之一。而闭关政策,除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17至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并侵扰中国的现实,也有防御外来侵略意义。

在复习资本输出这一部分知识时,先引导学生讨论有关资本的概念、本质、影响,再让学生在已学过的中外史知识中综合出有关内容,编织新的知识网络。然后讨论题从整体到个别加深认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是怎样进行的?它对17至18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结合19世纪末英国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资本输出,说明其危害。

二、以“辩论”拓宽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有计划有目的组织辩论会,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媒介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到来,舆论界对社会各界活动作了大量报通,各种纪念活动广泛持久展开,形成全球性热点。笔者根据高中学生竞争心理特征,组织了一场年级辩论会。首先拟定辩题。有关于背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关于结果的:战争对人类社会发展利与弊等等。让学生自发组织,选取辩题,预作准备。同学们兴趣盎然,广泛阅读,筹划辩论策略。各班级还在班上预辩,选拔人材。正式辩论时,台上台下气氛热烈,坐在观众席上的同学往往忍不住也要发言,补充自己班级正式辩手的不足。活动一结束,由各班评委、教师共同结分,公布优胜,发给奖品。这种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源于课本,又适度超出课本内容,把课堂知识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此外还锻炼辩证技巧,大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此外,还注意让学生,特别是文科班学生了解90年代以来一些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见解,也作一些介绍,引起学生关心,作一些小范围辩论。以适应新时期历史教学和高考改革所需。

三、以“小论文”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动手能力

心理学认为,思维活动总是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活动可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再生性思维。但中学生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是专指对历史学提出新观点、新结论,而是指他们能以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对待学习,以探索和创造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未知史事进行有创见的思索。在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提倡撰写小论文,就是这样一种创造性思维培养工作。

在课外活动中,不少学生对收集古钱币有兴趣,逐渐发现一些有趣现象。如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前,钱币质佳量足,制式统一,铸造精美。后期制钱,量少质差,而在咸丰时期,却又出现了当十当百当千的大钱。联系王莽改制铸大钱的史实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有的学生写出了《从咸丰大钱看清朝经济衰落》的小论文。

第二课堂还增强了学生文物保护意识。在南通城西边四明巷基建工地上,我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了罕见的北宋铁钱窑藏,及时保护现场并告知市博物苑。从而使江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宋代窑藏铁钱得到及时妥善保存。市文物部门对发现的同学给予了表彰。以后,同学们继续与市博物苑联系,了解了对这批文物不同的见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作了一番探讨后,也大胆提出了自己看法,并写成了《南通宋代铁钱窑藏发现及原因试探》,不同意“地方政权聚财反叛说”和“战乱藏宝说”,根据课本中四川地区“交子”出现的原因是铁钱使用不便而提出了“废铁钱窑藏处理说”。

这些论述和见解,并不完全从教材中获取,而是学生们在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出的带有一定创意的新见解。它突破了作为一般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界限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范围,一定意义上体现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景。

标签:;  

“三论”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_辩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