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雯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急救过程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其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其抢救成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患者因为长时间的严重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急性坏死,患者在发病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该病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患者在发病后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地规范的方法进行抢救,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对接收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60例患者采用了急诊护理路径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急救过程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为(57.5±12.4)岁,其中下后壁梗死有15例,前间壁梗死患者29例,广泛前壁梗死患者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的43岁,最大的77岁,平均年龄为(58.4±11.8)岁,其中下后壁梗死有18例,前间壁梗死患者26例,广泛前壁梗死患者16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
对照组:严密观察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等各项生理指标,及时的给予吸氧处理,同时通过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做好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方法,所有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在30s内及时的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并通过绿色通道及时的将患者送入急救室接受治疗,并且及时的通知专业医师迅速到达急救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呢角色不同,安排好各护理人员的工作,患者在入院之后立即进行吸氧处理,并且对患者的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检测患者的心率,采集患者的血样进行检测,整个操作阶段时间越短越好,之后将0.5mg的硝酸甘油放置在患者的舌根下,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整个急救护理时间不超过1min,同时准备好急救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材,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在急救阶段诊断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同时对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抢救患者的各项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各项指标比较(x±s)
观察指标例数诊断时间(min)抢救时间(min)住院时间(d)
观察组 60 0.48±0.12 40.2±16.9 10.8±2.13
对照组 60 3.03±0.58 63.7±18.3 15.7±5.16
t值/-5.386-22.305-7.118
P/<0.05<0.05<0.05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经过抢救,成功的有53例,抢救成功率为88.3%,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有38例,抢救成功率为63.3%,在抢救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抢救的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和患者在发病后的抢救及时性有着较大的关系,及时有效地抢救护理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护理路径方法是将原有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当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及时的通过绿色通道接收患者,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检查,保证患者合适的体位,之后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做好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常规的指标检测工作,这些操作均由急诊护理小组去完成,小组的成员均经过定期的培训,对于急救的护理路径、急救技能、实际操作等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通过这些护理人员的护理,及时的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在主治医生到来之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从而为急救赢得更多时间[2]。
我院在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在急救护理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急诊护理路径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急救的相关指标及其急救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为88.3%,对照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为63.3%,在抢救的病情诊断时间、抢救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应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在前期的诊断及其相关准备工作阶段,该护理方法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从而为患者的抢救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鸾,邢爱民,曹文超,等.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4):260-261.
[2]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4):667-669.
论文作者:叶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方法论文; 急诊论文; 路径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