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顾松华[1]2002年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不能解释当今世界的贸易特征,而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发展至今,也一直受到广泛的争议。这种理论的政策含义到底是什么,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其制约因素在哪儿,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又有怎样的启示,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分析。在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原因和实施条件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的市场结构、产业构成、贸易结构、大国特性和政府行为等方面,论证了在中国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指出中国具备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殊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结构、大国特性等; 2、提出中国的贸易政策应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基点,充分利用外部规模经济优势; 3、认为采取的政策措施一定要在完全理解WTO有关条款的基础上,灵活、有效、合理、合规的对本国产业实施战略性保护。

吕宁[2]2006年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正在不断的深化贸易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以适应WTO规则的要求。但是,我国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应明确一点,那就是贸易自由化不等于纯粹的自由贸易。在当今世界,绝对的自由贸易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都是其国内经济政策的延伸。因此,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都是以本国的福利而不是以全世界的福利为基点的,其贸易政策的选择必然会受到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需要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世贸组织成员中,即使发达国家,对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产业,或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时也会采取某些贸易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市场的开放必然使一些产业的发展受到别国的强烈冲击。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促进产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借助某些贸易干预政策。本文就是从这一个基本点出发,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从动态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的角度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及实施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以获取动态比较优势为目标,目的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而且应当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发展中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产业以适度的扶持,从而获得动态比较优势,以避免“比较优势陷阱”,提升所扶持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因此,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时,应以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化升级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文章最后以我国的轿车产业为例,对我国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除引言和结束语外,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对该理论的评价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概括。第二章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和幼稚产业保护、超保护贸易以及动态比较优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第叁章通过亚洲“四小龙”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例证分析,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是基本适用的,并给出

金明玉[3]2005年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以新贸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实施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是在扶持对象、扶持的时间、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选择。

王元颖[4]2005年在《关税保护与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与经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税是贸易政策的一种,是资源分配或禀赋分配的一种次优手段。虽然自由贸易是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但是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却是当今世界的现实。传统贸易理论的缺陷在于把关税外生化,而“关税内生化理论”正是从收入分配或财富分配这一主题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增加了对现实的解释力。本文在对经典关税理论、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核心的新贸易理论、和“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即“关税内生化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以关税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培植和如何在促进我国产业比较优势动态化升级的基础上实现有机增长和经济收敛为出发点,重点运用关税有效保护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内生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关税内生化理论对我国的关税、贸易和产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导论,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并简要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经典关税理论、关税的协同效应理论、重点对关税内生化理论和关税博弈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评,以期对中国入世后的关税与贸易政策改革有所借鉴。第叁章对关税保护、战略性贸易政策、内生比较优势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以关税为核心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内生比较优势的培植和国家竞争优势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由此,本章通过对以关税为基点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的梳理,以期对我国贸易政策与发展战略有所启示。第四章是在第叁章对关税保护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关税保护和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我国关税有效保护和促进动态比较优势培植的相关对策建

王华剑[5]2004年在《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市场的开放必然会使一些产业受到来自国外的强烈冲击。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促进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对某些行业给予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期限的适当保护和支持。既然我国不能实行绝对自由的贸易政策,不能毫无保留的开放市场,我们应该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和如何运用贸易政策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二叁十年来,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作为该理论在政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战略性贸易政策被提出,引起了西方学者和我国部分学者的广泛兴趣,其基本思想已经成为实际贸易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政策能否在我国运用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本文就是从这一个基本点出发,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由于在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或租金,一国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贸易干预政策来支持本国企业竞争和产业发展,通过抽取和转移国外垄断利润来提高自身的国民福利。这一理论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政府干预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并非提倡高筑保护壁垒,该理论所支持的政府干预是针对适当行业的适当保护。  本文从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着手,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中国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并不等于毫无保留地开放市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须对某些产业给予保护和支持,本文着重对中国能不能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对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战后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引起了贸易理论界对传统贸易<WP=4>理论的反思,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新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前提,对国际贸易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正是在这种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战略性贸易理论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第二章是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进行了阐述。本章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叁个组成部分,即战略性出口政策、战略性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从理论上加以叙述。并把战略性进口政策同最优关税理论进行了比较,把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理论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相比较。第叁章是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评论以及适用条件进行概括。在战略性贸易理论提出后,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评,但是该理论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已成为实际贸易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其积极意义不可否认。随后,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条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总的来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应具备的条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条件,主要是对市场结构、规模经济和进入壁垒等方面的要求;另一类是实施条件,包括体制条件和外部约束条件。体制条件是指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约束条件是指在WTO框架下的实施空间问题。第四章是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的分析。本章从前一章所提到的条件入手,对我国的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状况、市场化程度以及关于WTO的相关规则等问题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的各项条件基本满足,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运用是可能的。第五章在前一章分析的基础之上就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政策建议。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结构将继续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要处理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和遵守WTO的关系、选择恰当的产业、处理好同利用外资的关系以及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  然而,由于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还在发展之中,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又同复杂多变的厂商行为相联系,因此也就很难建立起一个统一<WP=5>规范的模型,这是本文的一个缺陷。另外,本文也缺乏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数学建模和定量分析,这部分因为寡头行为和规模经济的复杂性,部分归结于我自身计量经济知识的不足。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对战略性贸易理论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对该理论的评价并提出了在WTO框架下的实施空间问题,使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体系更加完整。指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应用,除了应具备一般条件,还必须具备特殊条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对在WTO框架下中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战略性贸易政策本身是一个较新的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研究上都有待进一步推进。首先是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其次对不完全信息下的贸易政策、对企业或政府间多次博弈的动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另外,由于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如何把环境问题纳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王耀军, 解媛[6]2007年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文中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现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以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内容、实施条件和对其正、反两方面的评价的介绍,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最终给予政策建议。

李秀香[7]2004年在《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幼稚产业保护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指在18世纪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就提出了这一主张,此后美国便对国内发展尚很幼稚的产业进行高关税保护,而成功实现了工业化;说它全新,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更新的速度逐步加快,在WTO框架下的自由贸易不断发展,因而对幼稚产业保护必须有全新的观念、发展的眼光、全球化的思维和开放的理念。 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曾运用过产业保护政策,甚至直到自由贸易理念已被多边的、具有广泛成员参加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所规范的今天,这些国家的幼稚产业保护政策仍然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运用着,即使是自认为是自由贸易理念代表的美国,也没有做到将国内产业“全方位”地推向世界竞争舞台。自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指导实践以来,成功的国家有一些,但为数并不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很注重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但是多数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各国对幼稚产业保护时常常出现保护程度过强。实际上,过度保护几乎是普遍现象,其对社会经济运行以及产业成长的不良影响是相当广泛和深刻的。 一个国家,特别是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国内幼稚工业,如何将外向型发展与国内产业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本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是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将走向全面开放。大开放局面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问题。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原来在相对封闭的体制中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体系,遇到的外部挑战愈来愈激烈,以往中国只有个别产业在局部范围内参与了国际竞争,而大量产业还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一些民族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甚至一些国有大企业,在参与局部国际竞争中都往往处于劣势,若参与全面竞争,形势将更不乐观。中国产业如何能在全方位开放的形势下。不被各个击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一些幼稚产业的快速成长、成熟,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而强固我们的工业体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适度保护”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新理念。主要观点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护幼稚产业,应以引入竞争,培育竞争环境为主线,对幼稚产业进行适度保护,即在引进竞争的同时给产业发展在国际法允许范围内的扶植,使幼稚产业在竞争中发展,在保护中成长。并提出了中国对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的新思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是,在开放条件下对幼稚产业保护选择的标准、保护的手段选择,特别是如何培养幼稚产业成长的竞争环境等问题.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经济理论以及博弈论研究方法对幼稚产业保护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本文共分八章内容对以上观点进行阐述。 1.绪论部分。首先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的必要性、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普遍性、幼稚产业保护实践操作难以把握、幼稚产业的过度保护现象严重以及我国在开放环境下如何进行幼稚产业保护等角度阐述了本选题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两大对立学派的唯一的共识点,是产业经济理论中的产业成长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以规避竞争来保护幼稚产业,等产业成熟后再参与竞争。然而,在贸易自由化及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来自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已越来越不给幼稚产业以发展成熟的时间,以规避竞争为核心思想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结合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尝试从不同层面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并力争使两大理论的结合研究有新的突破。这是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意义_L:讲,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曾运用过产业保护政策,特别是幼稚产业保护政策。但是由于幼稚产业保护在实践中操作复杂、保护度难以把握,除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取得较好的效果,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护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中国加入WTO后,各项政策法规将不断与国际接轨.WTO允许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并未对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有具体规定.我们应如何运用其规则,借鉴各国(包括本国)幼稚产业保护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准确选择应保护的幼稚产业,以及如何对幼稚产业确定一套科学的产业保护程序和机制,己是当务之急。这是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本章对产业、幼稚产业以及产业保护等概念的界定进行厂讨论,认为,幼稚产业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而明确了本文所用概念的涵盖和围。 在此基础上木章对幼稚产业保护合理性和反对幼稚产业保护观点进行了深入讨论,从而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幼稚产业保护问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 最后,木章对国内外幼稚产业保护问题的研究动态进行J’较详细的阐述,认为在保护强度、保护产业的选择标准和保护手段等方?

朱扯, 王欢[8]2003年在《浅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使用》文中研究指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政府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干预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我国在规模经济、贸易集团组建,产业政策倾斜等资源配置不断完善进程中,应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刘畅[9]2009年在《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行的条件、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环境、条件等方面阐述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井悦[10]2016年在《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汽车产业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世界经济格局从两极对立、一超多强变化到世界多极化,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呈现出新特点。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贸易往来已经不再局限于产业间,开始转向产业内,并且国内企业开始在国外设厂,一些新现象接踵而来。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理论对这些新现象无法解释,随后美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假设条件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与传统的贸易理论完全不同,它可以解释更加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并为各国的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了思路。目前中国改革进入到攻坚期、深水区,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腾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的历程中,不可缺少的是政府的适度保护和相应的政策引导,虽然汽车产业整体是呈现上涨趋势,但是存在很多问题,如科技水平落后、没有自主品牌等。所以我们需要思考针对我国的现状,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否对汽车产业有效,特别是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又历经2008年的全球经济动荡以及随后经济的回温。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将从该贸易政策理论角度出发,着重分析战略性研究与开发(R&D)补贴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效果。第一章提出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简要综述,介绍了本文的行文脉络和创新点。第二章是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研究评述进行简单阐述,为后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介绍了日本、韩国汽车产业是如何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以及其应用效果。第四章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汽车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原因进行说明,然后对我国汽车产业实施技术补贴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即我国的汽车产业适合使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而且可以提高我国现行的技术补贴水平。第五章是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政策建议。最后为结语。

参考文献:

[1].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 顾松华. 苏州大学. 2002

[2].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D]. 吕宁. 安徽大学. 2006

[3].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金明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关税保护与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与经验分析[D]. 王元颖. 浙江大学. 2005

[5]. 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D]. 王华剑. 西南财经大学. 2004

[6].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 王耀军, 解媛. 商场现代化. 2007

[7]. 幼稚产业开放式保护问题研究[D]. 李秀香. 江西财经大学. 2004

[8]. 浅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使用[J]. 朱扯, 王欢.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3

[9]. 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J]. 刘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10].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汽车产业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分析[D]. 井悦. 吉林大学. 2016

标签:;  ;  ;  ;  ;  ;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