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编订原则与框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课程标准论文,框架论文,原则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程标准的编订原则
课程标准,就其内容而言,应是总揽课程设置与目标实施的基本内容、过程、程度、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指导性规定:就其功能而言,应是充当规范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包括:编写和使用教材的依据,检查和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以及考查和测试学习效果的依据等。现有资料表明,编写和选定教材的主体行为,世界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相对集中,有的相对分散;有的是政府行为,有的是受政府制约的民间行为,有的则是纯粹的民间行为。但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指导学校教学工作,已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编订课程标准,是一种国家意志、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规范方式,即指导性规范。一方面,它注重于规定课程实施中各项内容的规则和标准,而不是单纯浓缩、复制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它又以认知内容为主导,一一对应、层层分解为有限定、可衡量的教学目标,并明确、系统地建立各个环节的特定指标,而不是泛泛地罗列几条抽象的“处理原则”,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操作性。
显然,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特别是考虑到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各个环节相配套,课程标准的编订工作势在必行。但唯其如此,编订课程标准,在广泛研究、参考和吸取国外有益经验的同时,又不能盲目照搬、一概效仿,而要特别注意从国情出发,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和发展战略,体现出中国特色。这是我们编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就高中思想政治课而言,我认为应予考虑的编订原则包括:
首先,从指导思想上看,编订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编订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历时已久的思想政治课改革进程的继续和发展,是对业已取得的思想政治课改革成果的继承和完善,应以现行《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业已提供的教学内容为基础。
(二)编订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具体步骤之一,应以《若干意见》的有关论断和要求为依据。
(三)编订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期工程,应充分考虑编订内容的瞻前性。
(四)编订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编订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形式上,应适应兼顾编制规范的一致性。
(五)编订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构建高中德育主渠道的基础工程,在功能上,应十分注意与《中学德育大纲》的实施相配合。
其次,从操作规范上讲,编订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贯彻以下原则:
(一)作为国家制定的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要对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功能),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表述。
(二)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要阐明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特定的任务和作用。
1.阐明高中阶段特有的培养目标及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要求。
2.阐明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阐明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政治课、大学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三)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和检查评估工作的依据,课程标准要对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作出具体的规范。
1.规范教学目标和内容。包括:教育点和知识点的选择和表达,力求准确、科学;尤其要致力于真正表达出对认知水平的基本要求,要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能够传递确定意义的表述,通过分解教学目标的方式,以求区分和限定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
2.规范教学过程和方法。包括:课时计划;教学组织;训练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事项,都应规定可供检测的具体指标。
3.规范教材编写和评价。包括:教材规格质量的标准;教材编写风格的倡导;教材使用功能的说明;教材审定评价的尺度。
4.规范考核方式和要求。包括: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和类型;考核学习成绩的方法和要求。
(四)作为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基本的、指导性的教学规范,课程标准要适应生源的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需要,课时计划要宽松,教学内容要有弹性。同时,基于思想政治课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可考虑采用统一编写基本教材,分别编写乡土或辅导教材,两翼并举的编书体制。
二、课程标准的框架构想
序言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学科教育工作的依据,是检查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考核学习效果的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时代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生活,贯彻“全面发展”和“三个面向”的方针。同时,参照《高中课程方案》和《中学德育大纲》,编订本学科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和任务(综合目标)
提示:
1.以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
2.按经济、哲学、政治的知识体系分类编制。
3.使学生初步具备参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知识;逐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4.在高级中学教育教学体系中,是系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
5.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更注重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性;相对于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则强调了解和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性。系统性和常识性的结合,反映了高中阶段学校教育基础性与适应性并举的特征。
教学内容和要求(列表)
提示:按知识类别,分别制订分科教学目标;依教学进程,针对具体内容制订章节教学目标;分“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两栏,列表进行表述;对基本概念、原理、观点、事实,在“教学内容”中作出示范性表述;对一般概念、原理、观点、事例,在“基本要求”中作出限定性表述;对编写教材时随机使用的无法替代或过去学过的概念、原理、观点、事例,不作为教学目标,不予表述,不作规定。
第一部分 哲学常识
(一)教学目标(分科目标)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章节目标)
第二部分 经济常识
(一)教学目标(分科目标)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章节目标)
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
(一)教学目标(分科目标)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章节目标)
教材编写与使用
提示:教材作为教与学的工具,除了要完整、准确地贯彻课程标准有关教学目标的规定和教学内容的规范,还要具有便教利学的功能。
(一)合乎基础教育教材的专门规格——示范性。语言、语法要规范,正文不宜口语化;事例、材料要典型,经得起推敲,避免随意性;章节构造要严整。
(二)使学生愿意读、读得懂——可读性。文字要生动、优美;语句要通俗、流畅,宜于朗读;选材要重情节、有寓意、可咀嚼。
(三)使教师有的讲、讲得清——可教性。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述分层次、行文有条理;素材富于知识性、启迪性,能发挥、可回味。
(四)促进学生喜欢教材、利用教材、理解教材——可视性。装祯美观;印制清晰;插图丰富、贴切、醒目;版式活泼;设计新颖。
(五)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可接受性。提倡采用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叙述方式,但要合理、自然而不生硬、牵强。
(六)有益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共同使用——弹性。合理、适量安排选读内容;明确、有效区分必读与选读部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本讲授与时政宣讲相结合;教学技艺与现代教具相结合;理性教育、情感培养与行为训练相结合。
(一)教学原则
(二)活动建议
(三)教具运用
学习评价与考核
提示:考核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分类别;测试标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测试要求要透明。
(一)考核方式
1.小论文
2.小调查
3.口试(问答、辩论)
4.笔试(开卷、闭卷)
(二)评价类别
1.会考要求(资格考试)
2.高考要求(选拔考试)
(三)测试标准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分科目标的规定为依据。
2.掌握基本知识的水平,以章节目标的规定为依据。
(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表达,应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所作的规范性表述为准。
(2)一般概念的表达,所有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说明与运用,可按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具体规定,确切地进行表述。
(3)按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规定,凡属“理解”和“运用”的内容,均要讲出道理;程度上的要求,依理解和运用的具体规定为准。
(4)按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规定,凡属“知道”的有关内容,均不要求展开说明,只要求依具体规定表达确切。
(5)按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规定,凡要求表达个人见解的内容,意在鼓励创造性思维(发散、求异),不应设定标准答案,可根据综合或分科教学目标,制定评价原则和规则。
不用讳言,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人所共知、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挑战与机会同在。我们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编订,能够为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切实有效的,真正管用的,便于操作和测量的依据,从而推动学科建设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成为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的新起点。我们相信,这是我们应该去办,也能够办成的事情;这是我们必须把握,也能够把握住的机会。我们希望,所有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专家,都来关心此事,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