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中国种子行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种子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的中国种子行业很不平静,中国即将入世,当入世以后,国际跨国种子企业将蜂拥而至,国际跨国种子公司与中国种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内种子公司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中国种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种子行业的现状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根本;种子是价值链的起点,对种植业、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诸多产业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位置。
从市场容量上讲,国内商品种子的市场规模在200亿元~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市场容量足够大,而目前国内种子的商品率、种粮比都较低,大约为发达国家的10%~20%。
从盈利水平上看,种子行业目前的盈利水平略高于许多传统行业。大田作物种子的毛利率偏低,平均水平在10%~30%之间,水稻种子(主要是杂交水稻种子)、棉花种子(尤其是杂交棉和抗虫棉)和瓜菜种子的毛利率较高(高的达60%以上)。但目前多数种子企业经营不容乐观,这与体制,管理水平以及行业竞争秩序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种子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粮食安全。因此,各国政府对种子行业都高度重视,并通过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减税、提供风险贷款、低息贷款、补贴、奖励种子发明人等法规和政策,积极促进种子产业的发展。
中国种子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国有种子公司名义上虽然都是独立法人企业,实际上只不过是政府农业部门的一个附属机构。中国国有种子公司具有国企的通病,产权不明晰,职责不分明,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权利和义务不统一等等,经营上,短期行为严重。
行业过于分散,从行业的集中程度看,国内种子行业的集中度低,存在着众多的种子公司,单个企业的规模很小。仅国有种子公司就达2700多家,其他各种类型的种子公司也很多,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1999年美国仅先锋种子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利润,就远远高于我国所有种子公司之和。
缺乏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由于行业分散,单个种子公司规模大都很小,中国种子公司大都不具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其原因:一是科技创新资金难以保证。种子公司的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成果是新品种,而培育一个新品种一般都要8年~10年时间,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保证,种子公司的科技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二是科技人才缺乏。我国的种子公司本科学历的职工平均还不到1/4,绝大部分种子公司都无科技创新人才。三是原来的种子行业的体制,也不需要种子公司具备科技创新能力。
市场化程度不高。中国基层种子市场处于区域分割和行政垄断状态,市场化程度不高。这种市场环境在保护地方种子公司的同时,也严重削弱了他们的竞争力。
品种保护力度不够。育种成果本身没有成为真正的商品。一方面,科研机构及育种专家在转让品种时,种子公司一般不愿意或不按要求支付转让费,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品种私下转让、亲本丢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品种扩散严重;使得品种垄断经营,独家开发,经营“精品种子”的概念无法实现。
中国种业应采取的对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种子产业要想继续在原来封闭的体系中自我运行已不现实。国家也先后颁布了《种子法》及一系列配套规章,著名的跨国种子公司如先锋、诺华、迪卡、圣尼斯、岱字棉、安地等已虎视中国的种子市场,因此,中国种子行业必须在思想上,体制改革、资金、科技创新上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其一,明确产权,明确公司主管部门(董事会)与公司经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其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这方面,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年薪制、期权制、期股制都给中国种子行业的奖惩制度改革提供了许多成功的典范。
抓住机遇,尽快发展成为大公司。公司发展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自我发展;二是联合与兼并。2001年上半年,种子公司已要求重新登记,省内经营,要求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全国经营,要求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如果自身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公司务必要联合与兼并,然后重新登记。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随着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昔日种子公司从育种专家那里无偿取得新品种的“拿来主义”已行不通。种子公司务必在科技创新上、新品种开发上下功夫。首先,要增加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企业只有保证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才能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与新品种开发能力。其次,要加强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以较小的成本获得科技创新与新品种开发方面的优势。使科研机构与种子公司两个系统的运转效率都得到提高,育种专家与经营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再次,要加快自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种子公司只有培养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才能保持旺盛的科技创新能力。
树立品牌,增强“精品种子”意识。任何种子公司经营种子必须具有内外标签,必须有产地、经营公司的地址等。对任何一家种子公司而言,现在都是创品牌,建立“精品种子”市场的绝佳时机。种子公司严格控制、管理自己经营的种子质量,树立自身的品牌,不但可使农民受益,更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联系电话:010-8581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