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意义的教学思考-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视角论文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意义的教学思考-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视角论文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意义的教学思考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视角

朱其忠,刘维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摘 要: 当今社会,人的需要和商品的属性都发生了变化,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解答这些新问题,以论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便成为教师和学者亟待研究的课题。首先,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人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从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的演变过程;然后,阐释了商品外延从有形商品向无形商品的扩展;最后,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无形商品价值创造的生产性劳动的内在含义与外在范围给予新的说明,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教学思考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扬弃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任何人对社会的真正贡献是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大学生要理解社会发展,首先必须要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此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学说,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当今社会,人的需要和商品的属性都发生了变化,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解答这些新问题,以论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便成为教师和学者们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阐释了人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的演变过程;然后,阐释了商品外延从有形商品向无形商品的扩展;最后,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无形商品价值创造的生产性劳动的内在含义与外在范围给予新的界定和说明,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 人的需要演进:从物质需要到精神需要

“需要”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马克思把它作为劳动价值论研究的起点。众所周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首先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而“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1]。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2]。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需要是指人的基本需要,它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马克思《资本论》发表于1867年,是马克思四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那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产业革命,“圈地运动”导致大批小农破产,沦为雇佣劳动者;资本主义的“过度自由竞争”导致小业主让位于大雇主,大多数纺织工、织袜工、制钉工不得不外出去寻找工作,成为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工人,甚至很多儿童变成了童工,妇女变成了采矿工。不仅如此,产业革命还导致了资本对劳动力的相对或绝对的排斥,引致了“相对过剩人口”。这些工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收入水平低下,“工人阶级的状况也就是绝大多数英国人民的状况。这几百万穷困不堪的人,他们昨天挣得的今天就吃光”[3]。无产者生活在城市的贫民窟中,“这是城市中最糟糕的地区的最糟糕的房屋,最常见的是一排排的两层或一层的砖房,几乎总是排列得乱七八糟,有许多还有住人的地下室。”[4],路面坑坑洼洼,“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5],而且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破旧不堪的。所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需要是衣、食、住、行,马斯洛称之为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

浮选时加入石灰、硫酸及氧化还原剂调浆,保持pH和矿浆电位为一定值,进行浮选试验,浮选时间为4 min,对得到的精矿和尾矿抽滤后进行烘干、称重,以公式(1)计算浮选回收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依次为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穿得暖、吃得饱、有房住到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物质需要在人的总需要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精神需要在人的总需要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马斯洛赋予自我实现需要更多的精神性,较少地涉及物质回报[6]。精神需要是指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的欲望和追求,它是一种比物质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与物质需要一样,也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特有的需要。精神需要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以物质需要为基础,即通过寄托于有形的物质载体而达到精神享受。韩巧霞等把人的精神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要、精神享受和精神发展[7]。基本需要包括接受教育、个体情感交流、群体社会交往、成员间彼此尊重等需要;精神享受需要是在满足基本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对文化知识、艺术熏陶、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精神发展需要包括文化创造、个性发展、精神信仰等方面的需要。

人的需要层次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高度相关。在不发达国家或一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或一国经济发展高级阶段,则相反。

人的需要是商品产生的前提。在马克思看来,物只有满足了人的需要,才具有有用性。一方面,由于人的需要多种多样,所以“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8];另一方面,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8]。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商品生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客观矛盾,因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9]。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物质需要,人的基本生产劳动是物质生产,社会历史“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10]。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把物质生产看成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基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都根源于物质生产。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商品生产是指实物商品即有形商品生产,即使是服务也是如此。马克思在其《剩余价值论》中把服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11];另一种是 “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虽然它们都是非物质生产活动,但前一种是实物形式,如书、画等,是商品,而后一种“却不留下任何可以捉摸的、同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分开存在的结果”,则“不是可以出卖的商品”12[12],只是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使用价值,而决不是商品”[13]。“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14]。但是,随着人的需要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商品的外延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即在有形商品的基础上产生无形商品,不仅其数量呈逐年增加之势,而且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实际上,马克思所说的“不留下任何可以捉摸的、同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分开存在的结果”是一种无形商品,其原因在于:首先,它是一种非物质的劳动产品,是由有形资源通过物化和非物化转化而来的,如软件、电影、音乐、信息服务、管理、知识等;其次,它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无形商品相对于有形商品来说,是一个在发展中被人们逐渐认识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代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其外延不断拓展,许多有形商品也逐渐无形化,如电子书籍、电子影像制品等。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无形商品还没有一个统一概念。关于什么是无形商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无形商品是以有形资源作为载体的,也就是说,有形资源是无形商品产生的前提条件,离开了有形资源,无形商品就无从谈起;其次,无形商品既包括物化的形式,也包括非物化的形式;再次,无形商品是一种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最后,无形商品具有非运输性。

除了机遇,周边景区也对庐山西海的客源市场有较大的竞争力(例如庐山,星子,黄山等具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景点)。在全国都在加大旅游开发的形势下,庐山西海风景区还要面临来自中部地区旅游景区的竞争。除此之外,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域的条块分割等弊端也会对庐山西海风景区的客源有一定的分流。

二 商品概念的扩展:从有形商品到无形商品

监测输液正常的关键指标之一: 输液液滴的状态,液滴的快慢代表着输液的不同状态。图2为液滴信号监测示意图。红外对管是检测输液液滴的关键器件。图3是实现输液液滴监测的具体实现电路。

三 无形商品的劳动价值

(一)无形商品的劳动性质

无形商品与有形商品一样,都是人类的劳动成果。马克思认为“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15],如果购买它是为了生产,即间接满足人的需要,以增加价值,则是生产劳动;如果购买它,只是为了个人消费,即直接满足人的需要,则是非生产劳动,“不管这个使用价值是随着劳动能力本身活动的停止而消失,还是物化、固定在某个物中”[16]。所以,服务作为一种无形商品,既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如企业的售后服务是生产劳动,个体工商户的服务、教师的服务、医生的服务等都是非生产劳动。除此之外,像专利、商标、商誉等这类的无形商品则是生产劳动。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劳动是一种能使商品价值得到增殖的劳动,具有一定的剥削性。

(二)无形商品是一种能够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的特殊使用价值

对于有形产品来说,它通过看得见的各种自然属性(物理的、化学的属性等等)来构成各自使用价值,因为这些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他人的生理需要。例如,衣服、粮食等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工具、原料等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对于无形商品来说,虽然它的各种属性是看不见的,但它能够依托有形资源来体现其属性,增加有形资源的价值,满足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例如,品牌依托商标来满足人们的尊重需要,电子影像依托各种存储设备来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需要,酒吧、餐厅等依托桌椅等各种设施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等等。无形商品的功能是促使有形资源的自然属性在某一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加速增殖,给企业带来持续超额收益能力,如专利技术能够促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售后服务能够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广告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等,所以无形商品可以通过其功能的实现来构成其使用价值。

(三)无形商品是一种特定主体拥有的或使用的、凝结着人类劳动的产品

无形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创造性、垄断性和高效性上,其生产离不开人类的劳动,但它又不同于有形商品的生产,无形商品的生产大多依靠的是人的脑力劳动。它与体力劳动一样,凝结在无形商品之中形成价值。但与有形商品不同的是,它形成的是无形价值,表现为思想,尤其是创新思想,是人类大脑思维活动的结晶。无形商品中的创新性思维是无形商品的核心,它是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等进行新的组合、加工,最后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具有独创性、综合性等特点。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创新性思维作为脑力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一方面,由于人的思维活动不具可感观的实物形态,其价值量的衡量是模糊的;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脑力思维不同,产出也不一样。所以,无形商品的劳动不仅难以换算成简单劳动,而且也难以确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从而导致了无形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它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四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商品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有形商品到无形商品。这种变化源于人类需要的变化。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由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必须为有形商品来满足,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商品主要是有形商品。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要发生了转化,精神需要成为主要方面。精神需要必须为无形商品来满足。无形商品不同于有形商品之处在于:其生产大多依靠的是人的脑力劳动,凝结在无形商品之中形成价值。它是一种无形价值,表现为思想。由于脑力劳动的特殊性,所以无形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是它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M]. 人民出版社,2004: 4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人民出版社,2005: 3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人民出版社,2005: 29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人民出版社,2005: 30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人民出版社,2005: 307.

[6] 蔡继红.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述评[J]. 理论界,2011(5): 86-88.

[7] 韩巧霞, 刘晓明.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的思想[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6): 106-108+116.

[8] 马克思. 资本论(第1卷)[M]. 人民出版社,2004: 48.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人民出版社,1994: 79.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人民出版社,2005: 34.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M]. 人民出版社,2005: 442.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M]. 人民出版社,2005: 436.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M]. 人民出版社,2005: 151.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M]. 人民出版社,2005: 443.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M]. 人民出版社,2005: 432.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M]. 人民出版社,2005: 157.

Teaching Thinking on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ZHU Qi-zhong, LIU Wei-lan
(Marxism Schoo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people’s needs and commodity attributes have changed, and many new problems have been raised for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ow to answer these new questions to prove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has become an urgent subject for teachers and scholars to study. Firstly, using Maslow’s need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human needs from material needs to spiritual nee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secondly, it explains the expansion of commodity concept from tangible commodities to intangible commodities; finally, it gives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internal meaning and external scope of productive labor created by intangible commodity value by using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Maslow’s needs theory; teaching thinking

本文引用格式: 朱其忠,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意义的教学思考——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视角[J]. 教育现代化,2019,6(36):164-166,16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6.058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作用研究”(JG10251)。

作者简介: 朱其忠,男,安徽淮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刘维兰,女,安徽淮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  ;  ;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代意义的教学思考-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