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历史发展渊源论文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历史发展渊源论文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历史发展渊源

高延军 孙 贺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 要: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体育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民族性的体育文化受到冷落,甚至有些民族的体育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消失。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找准各种体育文化的形式、特点,在保护传承的同时,融入大众体育及文旅开发中。

关键词: 黑龙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边境农业大省,拥有少数民族38个。在38个少数民族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遗产,见证了黑龙江省的历史,承载了黑龙江省的文化,其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广大学者和群众重视,根据《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载,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已经增加到13项。大部分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都在各市县的少数民族地区,现在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研究的较多,但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传的发展研究还比较欠缺,弘扬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所传承的精神,对促进我国民族团结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通过网络检索和整理,查阅国内外有关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并且通过对黑龙江省政府和少数民族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理论思考,理清黑龙江省区域内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对本次研究有帮助的资料和文献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文献资料背后所阐述的规律和本质,形成自己的观点。

2.田野调查法

通过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传的现状进行田野调查,对拟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获得第一手基础资料。黑龙江省地域广阔,少数民族较多,各地存在差异性,只有深入进行调查,普遍走访,才能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进行了解和研究,尤其是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历史渊源需要一些真实的数据,才能对体育文化遗产作出正确、真实的判断。

3.访谈法

通过电话或现场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黑龙江省体育局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黑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各级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主要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以及相关体育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情况,并针对课题需要制定访谈提纲,进行访谈。

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

1.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进程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有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里程碑”是1962年,建国后到1962年,这一阶段属于归纳阶段,主要是调查和记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情况,并且出版了相关书籍;第二个“里程碑”是1979年,黑龙江省对民间文艺进行了普查和编撰相关书籍,20年间共出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298本。第三个“里程碑”是2004年,黑龙江省在2004年组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调研组,对省内各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传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并且拍摄了大量资料[1]

智慧水务管控平台,需要整合GIS系统、管网模型、SCADA系统、供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管网管理业务系统、智能抄表系统、客户服务系统、漏损分析系统、VR值守系统等。

踢行头早期并没有规则,是一项随意性比较大的体育活动,而在清朝入关后,使这项体育活动得到很好的传承。踢行头的比赛场地在冰上或开阔的平地上,场地以三道横线为界,有三名手持木杆的裁判员,站在线上,任何一队只要将行头踢过线,裁判即落下木杆,记1分,得分多者胜。在比赛过程中,双方均站在线上,一方开球另一方阻挡,类似足球比赛中任意球的人墙。该项运动充分表现了满族人剽悍、机智、灵活的少数民族风格。

2.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

蒙古族十分喜爱马,尤其是在大草原上,每家每户都养马,如果发现好马,蒙古人就会对其进行驯化和调教。蒙古族草原赛马主要分为快马、走马和颠马三种。快马比赛分为两个组别,8岁以上和8岁以下分别完成60公里和40公里的赛程。走马比赛的赛程为30公里,颠马比赛与快马比赛略有不同,颠马比赛展现的是骏马优雅稳健的一面,在比赛过程中不能有跑步的情况,要颠步前行,一般颠马赛程5—6公里。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5000年的沉淀,已经同中华民族的精神融为一体,只要我们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应用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必定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增加文化内涵,使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论成果,不仅有助于增加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文化认同感与感染力,更能有效增强思想教育活动的自觉性与有效性。将传统文化氛围带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既可以充实日常教学内容,更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能够进一步完善医学生道德修养的精神境界,真正达到思政教育课程以德育人的教学成果。

3.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情况

为了更好地完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黑龙江省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其中包含世界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1项,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16项,省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130项。2011年“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成功列入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

4.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情况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胸神经阻滞可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现状

黑龙江省有38个少数民族,在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比较丰富。现在黑龙江省共公布了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有9项,分别是蒙古族草原赛马、赫哲族叉草球、满族欻嘎拉哈、满族踢行头、满族珍珠球、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蒙古族鹿棋、朝鲜族尤茨游戏、朝鲜族掷柶游戏[3]

1.蒙古族草原赛马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主要分为跨国和跨省两种情况。跨国情况主要是我国有4 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我国的赫哲族在俄罗斯称为那乃族,我国的鄂伦春族在俄罗斯叫埃文基族。这些少数民族很多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中俄两国都是一样的。跨省情况主要是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三省的少数民族,包括达斡尔族、朝鲜族等。

2.赫哲族叉草球

欻嘎拉哈最早是由满族人创造的一项运动,并且在清朝入关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嘎拉哈有四个面分别为“针儿”“驴儿”“坑儿”“暴儿”,并用弹和抓的技巧配合口袋进行。在游戏过程中,将口袋向上抛起,然后凭借记忆力去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面的嘎拉哈,并在口袋下落时接住口袋。由于后期在民间流传较广,玩法也有所改变,男孩子玩嘎拉哈主要是打,女孩子主要是技巧。男孩子把嘎拉哈集中在一堆,然后在固定的距离打嘎拉哈,如打中则全部收走,打不中需要放一枚在堆中。女孩子则进行记分,把嘎拉哈四个面均翻一遍后,各面得分不同,分数高者为胜。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有11名国家级传承人,有170名省级传承人。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一直恪守职责,并且建立了良好的传承机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保护和传承作用[2]。通过传承人参加各种民族活动和进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宣传,现在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传已经走进校园。

3.满族欻嘎拉哈

赫哲族叉草球运动是由该民族捕鱼过程演变而来,由于赫哲人擅长使鱼叉,在捕鱼过程中为了增加娱乐性和技巧性而创造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该运动需要长9米、宽8米的六块长方形场地,并且两端需要有无限延长区。中间由一条中线将两边各自分为三个长方形场地,中线和长方形场地区域有7道拦网,比赛时参赛人员数量不限,并手持鱼叉,由发球方向对方抛球,对方必须使用鱼叉叉球,如叉不中向后一个场地后退,发球方前进,如叉中来球,则交换球权,如此直到草球落到无限延长区,该区域队伍为负。

4.满族踢行头

现阶段的国家建设当中,林业与药业是两项非常重要的产业,但是均遭遇到了自身的挑战和问题,为了在日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良好的提升,可尝试通过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来完善林业与药业的不足。相对而言,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实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而且能够在各项问题的综合改进方面,取得较高的创新效果。文章针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5.满族珍珠球

珍珠球是一种满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原名采珍珠,来源于满族古老的采珍珠生产活动。远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居住在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少年男女在采珍珠之余,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作大颗珍珠,采珠人在水区设法摆脱蛤蚌区的防守,将绣球投到伙伴手里。

6.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

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竞技是一个综合类项目,包括射箭、赛马、摔跤和扳棍等项目。达斡尔族射箭主要有两种比赛形式:一种是青少年的射踝骨(又称打射石阿)比赛;另一种就是成年男子的射靶比赛。达斡尔族的赛马主要有两种比赛形式:一种是速度赛;另一种是耐力赛。速度比赛距离在3—5公里,耐力赛距离在10—20公里。达斡尔族摔跤比赛在达斡尔语中称为“布库”,比赛时有特定的服装,采用三局两胜制,比赛双方采用手对手、脚对脚的方式利用勾、绊、晃等技巧摔倒对方为胜。扳棍比赛使用场地大约2尺,直径3厘米的棍子,比赛时两人相对坐下,两腿伸直两脚相对,双手交叉握棍,听到哨音奋力后拉,将对方屁股拉离地面为获胜。

7.蒙古族鹿棋

鹿棋蒙古语是“宝根·吉日格”,是蒙古族传统的益智类游戏,鹿棋主要是模仿鹿和狗战斗的过程。鹿棋一般使用牛拐制成,棋盘有五条纵横线和六条斜线交叉而成,纵线两端各有一个内有十字线的三角形的平顶。比赛双方各执两个鹿棋或者二十四个狗棋,如果鹿棋在同一路线的位置上从一个点跳过狗棋到另一个点,就算吃掉了狗棋,并取下;如果在同一线路上有两个狗则不能吃,每走一步狗可以加一棋子,在持狗棋的对手剩余狗棋全部摆放后,移动狗棋对鹿棋进行围剿,使两狗相连防止鹿棋吃狗棋。如果鹿棋被狗圈围,则狗棋胜利,反之则鹿棋胜利。

作为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之一,2013年1月,天津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实行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的意见》,标志着河道水环境管理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即“河长制”的正式实施。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和“河长负责、分工协作;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建管并重、强化管理;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属地为主、以奖代补”五个基本原则,提出了2013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阶段管理目标,以及加强截污治污和水资源保护、加强堤岸水面保洁和违章建筑清理、加强河道绿化和景观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四项主要任务。通过河长制管理,全市河道水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8.朝鲜族尤茨游戏

尤茨游戏是朝鲜族家人经常一起玩的游戏项目,游戏道具包括毂子、棋盘和棋子。将四根大约20厘米长的原木立着去掉1/3,平面为翻圆面为扑,如果抛出3扑1翻为豚获得1分,如果抛出2扑2翻为犬获得2分,如果抛出1扑3翻为羊获得3分,如果抛出4翻为牛获得4分,如果抛出4扑为马获得5分。棋盘为正方形,四角各有一个圆圈,四边除角的圆圈各有四个圆圈,中间交叉点有一个圆圈,中圆距离四个角各有两个圆圈。棋子比较随意,石头木头均可,保证每人四个。从任意一个角为起点,每个人轮流抛毂子,并按照得分走步数,当出现牛或者马使正好有别人的棋子在,可以吃掉,并再抛一次。如正好落在转角处,可以走斜线捷径,回到起点要多走一步才算胜利。

四、结语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辉煌的历史,尤其是黑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是黑龙江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光辉历史所创造的体育活动,黑龙江政府部门也在进一步提倡发扬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进一步完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调查工作,对黑龙江流域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掌握,主要掌握其数量、分布情况和环境情况等,建立良好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为传承、保护和宣传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提供平台,增强社会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添彩。

参考文献:

[1]王晓林.黑龙江省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

[2]宋雪傲.黑龙江省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戏剧之家,2015(1).

[3] 彭迪,宋智梁,张良祥.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实证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8).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Intangible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for Minor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Gao Yanjun Sun He
(Heihe University, Heihe 164300, China)

Abstract: China is a big family with 56 ethnic groups, and each ethnic group has its own sports cultur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many ethnic sports cultures are neglect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intangible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duc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so as to identify the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ports cultures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and cultural tourism while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hem.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ethnic minorities; sports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5-0191-02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5.073

收稿日期: 2019-03-21

基金项目: 2017年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创新专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多元价值研究”(18KYYWFCXY07)

作者简介 :高延军(1975—),男,黑龙江黑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孙贺(1985—),男,黑龙江黑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师清芳]

标签:;  ;  ;  ;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历史发展渊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