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地区文献情报中心1997年工作总结及1998年工作计划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科学院论文,文献论文,情报中心论文,工作计划论文,工作总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工作总结:
1997年中心贯彻“立足院内,面向全国,以文献信息服务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双文明建设一齐抓,团结奋进,努力工作,锐意进取,推进了文献保障、情报研究、信息咨询、自动化网络建设、人才培养、后勤保障,以及结构调整、机制转换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面貌
1997年中心领导积极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心统一编写了《职业道德讲话材料》。各部门普遍结合岗位特点,制定了《职业道德规范》。全中心开展了“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
一年来,中心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五大文件,特别是通过开展欢庆香港回归活动,进一步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心干部和群众联系岗位工作实际,树立职业道德观念,为读者、用户服务的精神面貌、业务内容、工作环境和社会效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提高。
2 业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1997年,我们紧紧抓住文献资源建设、文献情报服务和网络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和组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关村地区文献信息共享系统”三项优秀成果申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另有1项成果获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2.1 文献资源建设
针对文献购置费短缺问题,我们向主管领导争取更多的事业费投入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多途径地收集和调整内部工作上,争取用有限的经费,订购到更多的文献。
1997年,中心加大了与德国Springer的合作,争取到了对方更多的重视和支持,提供了一部分活动经费和设备。特别是Springer的赠书由过去他们决定提供,改由我们自己挑选,避免了书评与书展用书重复,实际等于增加了新书品种,今年我们成功地组织了第五次书展,得到新书500多种。
中心在坚持保证一些核心期刊订购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整过去通过单一公司订购外文期刊的做法,开展了多渠道的订购。如通过一家外国代理商订购了8种外文期刊,比通过国内商家订购节约人民币11万元。去年我们加强了对国际交换工作的整顿、清理,收到交换期刊1483种,节约订购经费20多万元。
为弥补中心订购外文期刊品种的不足,期刊部坚持了编制北京地区主要文献收藏单位外文原版期刊联合目录,开始从因特网上收集信息,在中心网页上增添“外刊导航”。中心采购人员就国外会议录、国外期刊全文库等种种情况展开调研,为进一步明确订购范围,扩大订购品种等作了许多工作。1997年中心收集中外文现期期刊6354种,图书资料6095种。
2.2 献数据库建设有进一步的开拓和发展。
数学、物理文献库完成了全年新增数据任务,还积极利用本库资源为用户开展服务。采编部在完成全年编书7211种,全部上网任务外,积极开展了中文科技图书和综合类图书的回溯建库工作。共完成回溯数据56,000多条,为中心书目库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西、俄、日文期刊联合目录库1997年通过了出版委的验收,并出版了“中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光盘。这一光盘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显示了我中心在这一领域的实力和领先地位。争取到了国家科委信息司“九五”攻关项目“北京地区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的研制任务,并开始实施。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从315种扩大到582种,增强了引文库的竞争优势。11月该库通过了由院计划局主持的鉴定。鉴定委员认为这是一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成果。《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已被院内外一些科研、管理部门所认同,用户不断增加,1997年出版了2-4期和第二版光盘。
在中国科学文献库的建设方面,我们加强了整理,完成了新数据的质量检查和汇总工作,为第二版光盘的出版作了准备。
2.3 文献服务工作迈出新步伐。
(1)文献供应工作加强了“快”、“全”功能,在本馆文献保证率下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国内外合作单位,开通了UMI网上原文提供系统,开设了网上代查、代借、代复印以及E-mail和全文传真服务项目,文献提供满足率由1996年的57%上升到1997年的62%。
(2)阅览室增加了现刊陈列品种,增加了周六对读者开馆,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3)想读者所想,缩短检索刊物与读者见面时间,实现重点刊物到馆当天即与读者见面。外借图书坚持20分钟提书制。全年共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78713种次,1001104册。
(4)加强电子化建设。目前已订购光盘16种。开通了国内专利联机检索终端,实现了专利文献检索自动化,开始为用户提供专利文献联机检索服务。建立了电子信息服务室,加强了宣传和用户培训,全年提供电子信息检索课题1528个,文献信息6484条,委托课题2个。1997年还新建联机检索和查新分终端3个。完成SCI和专利检索课题比1996年同期翻了一番。
1997年,中心出纳组荣获国家机关团工委授于的“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2.4 情报研究打开新局面。
1997年,情报研究工作根据中心发展的定位和各种工作重点,大力开展了及时、有效的决策情报调研和部分学科情报调研服务以及数据库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承接和参与国家部委和科学院重大或重点课题18个,年争取经费21万元。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家或科学院重大决策提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如我们参加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课题是向全国人大、政协提交的报告,直接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咨询机构提供了科技决策参考。
决策情报和学科情报调研及信息报导工作,还瞄准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利用自身优势,及时调整信息报道主题,拓宽报导栏目,增加市场、技术及成果信息,扩大了影响,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全年收益约70万元。同时还继续办好各类情报研究和信息报导刊物,如《化学进展》、《生物工程进展》、《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高技术与产业化》、《科技开发动态》等,努力促进决策情报调研与学科情报调研的结合,拓宽了信息服务的途径。
2.5 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提高中心现代化水平,计算机室开通了中心局域网,接待公共查询2.5万次,全面更新了中心主页,新增了许多内容和栏目。联机采购、编目系统经过二年的试验运行,现已正式投入使用,提高了中心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程度。设在中心的全院文献信息共享网络工程部,完成了北京地区及四个地区中心网上联机编目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工作;维护了网上7个数据库的数据工作,对书目数据库16607条数据进行了及时更新,已提供上网服务。开展了全院文献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具体实施工作,如系统升级总体设计、导读系统研制、设备引进和人员培训等。
2.6 全院情报网、学会及中心图书情报学刊物出版工作。
今年,院文献情报系统及学会工作,以组织、探讨和报道科学院及国家机关文献情报系统的学术与实践活动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理论探讨、教育培训及信息报道工作。组织召开了科学院第十次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讨论会和图书情报人员继续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组织了全院信息技术及产品参加有关展览,宣传和扩大了我院信息技术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成绩和影响。根据信息时代图书情报发展的需求,还组织和举办了各种图书情报专业管理培训班。圆满完成了《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全年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年收益49万余元。
中心出版工作,今年紧紧围绕着“抓规范、促质量”的原则,颁布了中心出版工作条例,及时组织了国家有关条例及有关规定的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教训。
3 王府井馆舍搬迁工作胜利完成
王府井大街馆舍的搬迁,作为中心1997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由中心领导挂帅,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搬迁委员会,在原特藏部全体职工、后勤服务中心、行政基建处和中心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全部150万册藏书(除中日文期刊库和汪家胡同库外)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即搬迁完毕。特别是46万册珍贵古籍全部安全转移北馆,无一损坏和丢失。所有家具,设施也得以妥善处理。此次搬迁是一次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地进行大规模搬迁的大演练。
4 综合发展新成果
4.1 教育培训工作
1997年,中心毕业了第一位博士生和多名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并加强了对在读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重点抓了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图书馆、情报学专业培训班、研讨班、外语班或专题报告会等共11期,约400多人次接受了培训。
4.2 开发创收工作
1997年中心开发工作加强了管理,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在人员结构上作了调整,成立了中心公司董事会,完成了相同业务公司的合并工作,开始进行文献开发工作的准备。
4.3 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工作
中心档案工作的水平全面提高,经院考评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通过各方面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在业务管理、计划、财务、成果、外事、人事、职员晋升、职称评定、统计、安全保卫、文书、离退休、工青妇、职代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进展。
1998年工作计划要点:
1998年,是任重道远的一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院1998年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改革,加速结构调整与机制转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实中心的战略定位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目标。
1 文献资源建设
今年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文献资源品种调整和网上电子数据资源扩建上。
(1)继续调整中心文献收集的原则和范围。强化馆藏参考咨询文献特色;增加决策、学科情报研究和管理科学方面的文献收集;着手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普文化知识方面文献收集(电子型和印刷型)的调查;扩大学科和高新技术文献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的订购,计划今年订购中外文光盘约50种;加强采选调研和把关,确保采选的文献资料具有最佳的利用价值;
(2)开展网上文献资源的调研和采集工作,逐步建立电子、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和网上文献导引系统,98年争取建立和开通2-3个导引库;
(3)继续加大网上电子数据资源的建设工作,今年开始筹建3个文献库、1个目次页库:中国科学院院士文献库(收入2000条数据)、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数据库(录入2000条数据)、图书情报资源题录库(完成500条数据)、馆藏外文现刊目次页库(完成900-1500条数据)。
(4)加强馆藏西文文献目录的回溯工作,继续组织50-80年代西文科技图书的电子书目数据的回溯和上网工作。
(5)参加科委“九五”重大项目“全国西文文献联机联合目录库”研制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心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同时还将开展:
(1)参加全国文献共建共享,分工做好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文献的收集和提供工作,继续组织京区院内外各单位在文献收集上的协作和协调;
(2)继续维护、完善和发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库和中国物理文摘库的建设和服务;
(3)开始藏书剔旧的前期筹备工作;
(4)增加中心主页报道内容,新增国际、国内会讯报道。制定主页更新制度。
2 文献和情报研究、信息咨询服务
(1)建立新书陈列室和光盘阅览室,同期开通光盘服务系统;
(2)加强文献代查代借和原文提供工作,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馆际文献代查、全文提供网,扩大服务范围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速度,争取早日开展网上全文传递服务;
(3)加强决策情报研究及服务工作。重点放在对院领导、院机关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情报需求的跟踪服务上,积极参与院组织的战略情报研究;
(4)调整和扩大信息咨询工作结构,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建立和形成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信息咨询服务的特色和服务项目系列。
另外拟开展的工作:
(1)加强服务部门的参与咨询及辅导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参与咨询人员对馆藏文献知识和各种文献检索、查询,尤其是电子目录、索引及文献检索查询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提高我馆文献咨询服务工作水平,进一步指引馆藏、揭示馆藏;
(2)坚持挂牌上岗、文明服务、提条计时制度,研究制订新书刊与读者见面时间及其保证制度;
(3)开展主动服务,为院领导、院机构和院士提供上门书证办理和文献借阅以及专题文献查检、提供工作;
(4)办好必要的情报刊物,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及时传递和交流有关信息。把办刊和情报研究及咨询与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刊物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其它工作
(1)院文献情报系统建设
·协助院出版委,组织对全院文献情报系统的结构调整进行调查与研究;
·继续做好全院文献情报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拟于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中文连续出版物机读目录著录培训班,8月在长春举办数据库建设与使用培训班;
·结合本系统业务需要,今年举办一系列专题业务研讨会,主题有“期刊管理专题研讨会”、“计划财务与开发研讨会”和“文献资源网络开发与建设学术研讨会”。
(2)学位点的建设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方法研究
·做好1997年的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重视和组织落实导师队伍的补充和提高、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以及教育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对中心十多年来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和研讨;
·重新建立和加强理论方法研究机构和专职理论研究队伍;
·组织召开在读研究生学术讨论会。
(3)新馆建设
把新馆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工作大力推进。今年在硬件方面,抓成立新馆建筑筹建班子及其开工前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年底完成设计;软件方面,成立专门班子,摸清家底,着手剔旧工作。
4 改革与管理
根据中心的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主要从业务、机构和管理结构上进行调整。在机构上,一是将同类部组合并,二是充实和加强事业经营性部门,三是调整文献服务部门,促其尽快形成规模与特色。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今年在中心人才队伍和岗位设置情况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五定”标准和方案,选择一个部门试点运行。在管理方面,研究制订适应结构调整需要的资源配置以及分配制度和方法。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抓好从服务部门“五优”和管理部门“三好”为内容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1998年还要在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基础上,巩固成果继续抓好档案工作。要准备做好《馆史》编撰等馆庆50周年前期准备工作。要努力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安全保卫工作从宣传、教备入手,完善制度很抓落实。后劲服务工作要保障服务,转换机制,逐步增强自我生存能力。开发工作要坚持“一业为家,多种经营”的方针,强化企业管理,增加经济效益,中心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以稳健步伐走向21世纪。
上海文献情报中心
1997年工作总结:
1997年,上海文献情报中心的干部和职工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导下,在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意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管理制度
一年来,中心领导班子在每月一次行政工作例会的基础上,强化了中层干部季度工作交流会,年初各部门逐一制定工作计划分阶段落实。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增强协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较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主要形成和强化的管理办法有:
(1)完善年终干部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年终干部管理奖,将对干部的管理工作考核与年终管理奖结合起来。突出中层干部之间管理效能的比较;
(2)对原采取总额承包管理方法的部室,如技术服务部、期刊培训部等改进为利润承包管理模式;
(3)情报室的承包额比96年增加25%,并鼓励以室为单位,通过创收添置设备;
(4)数据库室在前几年逐步改革与调整的基础上,尝试了定质、定量、定年终奖的管理办法;
(5)通过参观调研,上下结合、反复讨论,初步拟定了操作性较强的《读者服务部岗位文明管理办法》。
通过对一些管理办法的改进和完善,更好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将要全面推出的岗位责任制作准备。
2 努力强化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与服务功能
1997年,新增微机18台,触摸屏显示器1台及打印机、网卡。这更有效地加速我中心自动化建设。在这一年中,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在已开通了计算机中西文书目查询的基础上,又开通了期刊联合目录的查询,且自行编制了查询引导软件;
(2)研制完成了多媒体导读系统;
(3)编制了期刊订购程序、解决了中心采访工作与TOTALS采访模块不协调的状况;
(4)完善了编目和采访打印程序、新增了多项功能,该软件现已提供给其他中心使用;
(5)在WWW主页上,建立HTML格式的新书通报办法,现每期新书通报信息已正式上网;
(6)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光盘网络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包括一台12G硬盘的微机作为服务器,另有多台微机作为客户机,采用分散检索集中打印和下载的管理办法。该系统比CD塔系统节约经费70~80%。
3 继续做好文献基础工作
1997年中心全年订购中文图书1409种,西文原版书1009种,中文期刊1260种1307份,西文原版期刊429种,影印刊367种。订购检索光盘6种。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购书经费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中心仍努力开拓多渠道采购工作,全年节约经费10余万元,用于更多书刊的订购,今年共完成购书费511.1万元,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1997年我中心书刊利用达8.6万册/次,办理各类书证1051份。书库整架13830格,比去年增加了300%以上。剔除、调拨书刊30多吨,其中向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无偿调拨一批外文期刊(西文刊265种、日文刊25种共2万余册)。
4 抓好出版物工作,搞好文摘数据库建设
为提高《生命科学》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的出版质量和发行量,两个编辑部的同志从稿件质量到用户需求开展了调研。《生命科学》编辑部全年特约稿件19篇,并对编排格式作了进一步调整,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另找印刷厂家,全年节约经费近万元。《中国生物学文摘》不但调整了数据源,增加了期索引,完成了全年出版工作,而且还补上了1993~1996年的年度索引,完成了多年来拖欠的工作。
一年来《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入库数据10545条,上交数据17516条,发行光盘20张。并对数据的加工流程作了进一步改进,为明年数据库建设打下了基础。
5 积极开展课题调研,加强继续教育
与科研院所相比,中心文献情报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面对现状,中心领导班子紧抓在职教育,努力挖掘和发展现有工作人员的潜能。一年来,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课题调研,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同志参与到岗位学习中来,1997年,组织了4个专题学习(生物学、生理学、计算机知识、现代科技与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培训),共有100多人次参加,在中国科学院出版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及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共申请到课题4项,结束96年课题4项。参与各类课题研究的人员达60多位。共发表论文16篇。
6 扩展信息服务,增加业务创收
我中心的信息服务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1997年,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多方协作之下,信息服务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一年来,立足于面向科研、面向市场、完成各类情报服务课题约60个,完成《高新技术动向》24期,拍摄录像片5部,光盘数据库服务267人次。全年各类业务创收共达24.1万。
文印、装订等信息加工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11名工作人员全年完成产值51.2万元,税后利润5.7万。
7 围绕中心工作,提高管理效能
一年来,各职能部门加强了规范管理,注重管理效果,使中心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997年,中心顺利通过了上海市公安局及中国科学院技安保卫部门组织的三次安全检查,财务部门通过了房产税专题检查和97年财税检查。97年各职能部门在内部管理上逐步理清和理顺管理办法,如行政部门加强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档案卡,尽力做到帐、卡、物一致,解决了长期以来未解决的问题。业务部门建立了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办法、财务部门加强了各业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在人事工作上逐步完善对分流人员的管理办法,办公室抓紧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并通过了院二级档案达标检查。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997年职工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近10%。并提前完成了九五期间特困住房解困工作。
1998年工作计划要点:
(1)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2)深化职工住房制度改革,向货币化分房过渡;
(3)规范管理,为岗位聘任打好基础,在文献加工部、读者服务部建立岗位责任制;
(4)加强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情报服务范围,努力提高文献情报服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在局域网上完善采访、编目、流通和查咨管理子系统,开通期刊子系统;
(6)加强书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和生物文献数据库建设,办好中心两个出版物;
(7)开展Internet网上各类信息资源的调研,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8)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做好职工继续教育;
(9)配合上海地区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举办有关培训班。
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1997年工作总结:
1997年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大力度落实中国科学院关于研究所结构调整的安排意见和院文献情报工作发展规划,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事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1997年工作任务。
1 抓住研究所结构调整和分类定位的契机,进一步明确我中心的性质和任务
1997年,根据院改革领导小组的指示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向中国科学院申请改名得到批准,更明确了我中心方向任务,即我中心是院内一个主要面向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公益性文献情报信息支撑机构,是立足西北、面向全院,对外开放的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保障、开发、研究与交流中心,也是负责兰州分院各所科技文献保障的地区性图书馆;同时也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具体任务,并据此开始着手内部机构调整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准备工作。
2 中心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1997年,中心充分利用了全院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好时机,扩大了中心内部微机网络,进行了网络线路的扩充布置。加上新购置的微机,目前共有20台微机和6台工作站上网。流通子系统正式启动。电子阅览室已向读者开放,编目子系统运行正常。采访与期刊的微机与工作站已经到位,并实现了与网络连接,1997年还完成了中心主页的设计制作任务,连通了院网和其它网上的信息资源,初步建立起因特网上有关全球变化信息的导航系统,实现了网上用户直接查询中心主要信息源。
为进一步完善TOTALS系统,中心计算机组与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签约并获得项目资助,为流通子系统制作了8万条条形码,保证了流通子系统开始正常运行。对编目子系统进行数据的进库和备份工作。对公共目录子系统完成了对外提供客户端和浏览器,为网上查询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组开展了对兰州地区8个研究所业务人员的编目培训与技术讲座。
为加强兰州分院系统文献信息系统网络的建设,1997年我中心结合各研究所图书情报室的图书自动化管理,申请8.8万元专项经费,以统一购置微机,为实现地区书目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3 继续加强文献基础工作,积极为地方建设开展信息服务
为突出资源环境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的藏书特色,进一步调整了文献资源结构,扩大了对资源环境科技文献采购、收集范围,国际交换寄出刊物52种册,收到对方交换书刊35种77册,与英国通用电气公司,以色列环境部建立新的交换关系。与日本科技情报中心(JICST)的国际合作取得可观经济效益。
1997年,编目部分编图书182种,改编图书24种,加工地学学位论文324种,对西文会议录、工具书及连续出版物目录进行整理,回溯录入6463条,完成了1990年后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回溯收尾工作,并对1980年以前的中文书目数据进行回溯录入,年底达2万条。
1997年,中心全年接待读者49016人次,文献流通量206119册,流通率为13.75%,流通部为完善书目数据库,粘贴条形码4.2万条,进一步充实了读者数据库。全年共辅导读者25批,同时继续为重点实验室提供原版期刊目次报道资料,向重点实验室送书刊文献14批、1222份、报导会议3次,受到读者好评。
检索组全年完成检索查新课题94个,收入3.5万元。利用“97兰交会”、“甘肃省产学研科技交易会”等,印发宣传材料,进行计算机演示等宣传活动。该部还多次深入河西,与酒泉、张掖地区情报所达成信息服务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查新咨询中心酒泉地区工作站和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张掖工作站。经与清华大学协商,在中心建立了国家学术期刊检索一级站。
4 稳定情报研究已有特点,开拓新的领域与渠道
1997年,中心为了稳定已形成的情报研究工作特色,对原有的课题进行了清理,加强了对地球科学领域热点问题的跟踪,围绕国际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积极提供背景资料。例如编译出版《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文集(56万字,科学出版社出版),又如对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动向及热点的跟踪调查,对遥感产业化问题进行了文献检索,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做了前期调研。完成了《天然气——21世纪的能源》研究报告,情报室还对“中国地学家数据库”进行了维护,派生出一套690人的“中国海洋科学家数据库”,提供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使用。同时完成了“美国西部与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课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写出调研报告初稿。1997年中心向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申请并获批准立项重大课题2个:“资源环境科学信息网络与可持续发展科技新问题研究”和“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决策咨询研究”。研究经费预计22万元。
在编辑出版方面,1997年重点抓了编辑质量规范化、标准化和上岗培训工作,使刊物编校质量有所提高。《遥感技术与应用》被甘肃省新闻局评为达标期刊。《天然气地球科学》刊物申请公开发行,已由院出版委上报国家科委。《地球科学进展》加强对地学重大前沿问题的选题、组稿和对学科发展的介绍,使刊物的导向性、综合性、新颖性、可读性等特点更加鲜明,编辑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稳定刊物,情报室积极开拓办刊经费的来源,分别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资环局、中国黄金学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西北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等单位签订和续签办刊协议,1997年获得办刊经费16万多元。
1997年,中心筹备并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第五次网员单位代表大会暨“资源环境信息网络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学术讨论会,会议总结了1993年以来地学情报网的工作,安排了今后情报网的活动,表彰了地学网先进单位与活动积极分子,选举了第5届网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总结交流了研究所文献情报工作自动化、网络化与数据库建设的经验,探讨了资源环境科学信息网络建设及其资源开发利用应开展的工作。1997年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地球科学学位论文目录通报》第四卷,通报1993-1996年17个单位的学位论文342篇,计15万字。
5 研究与学术气氛活跃
1997年全年设立主任基金课题10个,其中9个为青年基金课题。经验收,各课题均按计划完成了各自任务。其中《王凤翥著者号码表》修订工作、“电子出版物采购对策研究”、“中国Web站建设与应用”等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年度优秀工作项目,对中心的业务工作有实际意义或指导作用。
根据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安排,1997年中心采用科大硕士研究生英语教材,对各部门推荐的14位中青年业务骨干举办了英语培训,中心还举办了两期MARC培训班,为加强编辑的业务水平,派出三人次分别参加了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业务研修班和甘肃省主编上岗培训班。1997年还举办了一期青年学术讨论会,有14位青年科技人员宣读了论文,评出优秀论文6篇。中心人员还积极参加中国科学院第十次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讨论会。通过上述活动,中心学术气氛更加浓厚活跃,全年共发表论文(含在各种会议发表)46篇,译文38篇,出版译著1部。
6 加强行政和后勤管理,搞好服务工作
在人事管理工作上,对新接收的4名大学生,按新的用人机制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先安排在各个部门见习,为了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宣传教育,并成立了工作小组。
在文档管理服务方面,已通过分院的验收,达到了院一级档案管理单位的目标。
在科技安全和保密工作上,坚持开展安全月活动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在抓安全教育和安全责任制的同时,还加强了内部防范和值班巡逻,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清除隐患。为了保证“科信大厦”基建施工安全和中心图书楼的安全,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为图书楼的借书处购置了防盗监测仪。健全了保密工作的组织和责任制。尤其是建立健全了因特网和计算机的安全保密制度,从而保证了全年安全无事故。
制定了中心重大仪器设备购置工作程序,制订了中心“电话费定额管理办法”,都收到良好效果。
7 “科信大厦”已破土开工
1996年与甘肃宏远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科信大厦”协议后,并于9月16日破土开挖。
8 加强了科技开发工作管理
1997年中心加强了科技开发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制定了中心开发工作条例,健全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了对企业的检查、监察,使开发工作巩固提高。另一方面中心立足信息资源的优势着重抓信息开发,将让科阅览室对社会开放,实行有偿服务,开办了书店;在张掖、酒泉两地联办了信息检索咨询工作站。印刷厂在市场疲软情况下,仍保持一定的效益。全年各企业上交中心经费和有偿服务收入可达20万元。
9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1)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重新修订了“中心各部门及主要工作岗位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结合岗位责任制加强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作风养成;
(2)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联系中心的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点开展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专题讨论和调查研究,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为中心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也为中心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3)在以迎香港回归为契机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中,中心参加兰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兰州市黄河杯《基本法》知识竞赛”,获得“优秀组织奖”;
(4)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文献、情报及信息咨询工作人员热情主动为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受到读者和用户的好评;
(5)一些青年人才迅速成长。1997年有1人获首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2个获兰州分院优秀青年人才奖,还有人破格晋升了副高级职务。另外还涌现一些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好职工。
1998年工作计划要点:
(1)继续进行情报源调查,逐步调查现有文献资料收藏范围,增补和扩大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和宏观生物学等相关文献(电子型和印刷型)的收集,保证兰州分院各研究所的文献需求,同时增加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项目特殊需求的文献入藏。
(2)建立光盘服务系统,办好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快速查询服务。
(3)完善中心机读目录体系,使中心收藏的1950年以来的中国西文自然科学图书均能入库,同时着手建立地区机读书目体系,开展联合联机和脱机编目,实现书目共享。
(4)建设图书防盗监测系统,完成绝大部分书刊粘贴磁条任务。
(5)对地球科学、资源环境方面的网上站点、数据库、科研机构、国际组织以及学术刊物、新闻信息等信息源加以调查,整理相关资料,为尽早建立学科信息资源导航系统创造条件,同时编写国际互联网络学科资源利用指南,以便发挥中介作用,为用户迅速确定查找所需信息提供方便,为有关领导提供相关的电子信息服务。
(6)以《地球科学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黄金科学技术》三个刊物为开端,逐步把兰州分院系统的地球科学、资源环境方面的核心期刊建成全文数据库,并上网服务。
(7)筹备建设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库,维护并扩充中国地球科学家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
(8)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查新咨询中心及张掖、酒泉工作站的已有工作基础上。配合两地区及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科技宣传与成果中介服务,拓展咨询范围。
(9)针对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综合性和战略性情报研究,如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以及资源环境科学信息网络等问题研究。
(10)人事管理要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要求,实施合同聘任制。应根据中心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职能,加大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合理调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加强职业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大力培养青年骨干和新的学术带头人。
(11)深入开展开源节流活动,积极鼓励对外创收的业务活动,开拓经费来源渠道,严格执行新财务制度,严格执行预算的经营管理规定,搞好国有资产核查工作。
(12)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对开发工作的领导,注重提高效益。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1997年工作总结:
1997年中心领导带领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扬中国科学院求真、唯实、协力、创新的院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1 用邓小平理论统一思想、指导行动
1997年,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用十五大精神,指导中心的改革和发展,做好中心定位和运行机制转变。进一步明确了中心的任务和目标。在结构性调整、运行机制转变有新的突破。
2 沿着中心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稳步前进
2.1 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1)以科学院网(CASnet)为依托,以MOTOROLA小型机和Sun工作站为硬件,与TOTALS系统软件为主体的院、分院、所及中心内部三级接点的文献资源信息网络平台已联通。TOTALS编、检、流系统正常运转,期刊管理和采购系统已开始试运行。
(2)今年除引进曙光机和Sun工作站外,在工程经费支持下,购进安装了通讯设备和计算机,开通了院办公Mis系统,开展了Internet检索,国际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电子邮件服务等,并编制了中心主页。
(3)加强了数据库建设。除中心自建“中国专利数据库”、“SPIE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期刊联合数据库”外,今年还新引进8种光盘,目前总数已达十几个数据库,均可提供服务。同时,中心还拟自建天然产物数据库和天然产物文献数据。
(4)中心已将网络建设列为中心业务建设的重点。
2.2 积极开展有学科和地域特色的文献情报研究工作。
1997年末,中心共有在研课题8项。其中,天然产物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方面3项,图书馆自动化文献4项,专利方面的1项。在课题立项时,中心着重选择开展符合经济和学科发展,有学科和地域特色的文献情报研究课题。如:《中国天然药物数据库》课题。
2.3 按照中心学科发展方向和地区特色,加强科技文献资源基础建设。
(1)中心与成都分院各所,四川省高校和科学院西南地区各所协调定购期刊,重点保证了有学科特色的文献和重要刊物(如SPIE、IEEE等),增加了电子出版物光盘的采购量。又接收了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赠给的一批国外期刊和专利文献(约30万册件)。接收了上海文献情报中心赠给的一批书刊,进一步补齐和补充了科技文献的完整性,使馆藏文献达200余万册。
今年,中心订购了1989年至1996年中国专利说明书光盘,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光盘数据库和1998年化学文摘光盘等。
(2)文献加工工作。全年分编中文图书1243种,1658册,分编西文图书533种,764册。同时完成西文图书书目回溯2500余条,套录近1000条,保证了西文图书检索、流通系统的开通。今年,按照院出版委对中心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与开通服务的要求,集中人力进行了数据库建设。
(3)联合目录和书目工作。完成院《西南地区文献情报网预订外国及港台地区报刊联合目录》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编辑出版了《SPIE & IEEE专题书目通报》。
(4)加强专利文献管理,方便读者使用。清理、装订《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约7500份,《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约1500份,已向读者提供查阅。
2.4 坚持面向科技,面向经济,不断提高文献情报服务质量。
(1)自动化检索服务。1997年,中心对外开展自动化课题检索200多项,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光盘一级检索站,开始提供3000种期刊的光盘检索复制服务等六大专项咨询服务。面向全国开展了中国专利检索及说明书提供服务。
(2)读者服务工作。全年坚持了正常开馆,晚上社科阅览室开馆为读者服务。全年接待读者46357人次,文献流动157579册份次。
为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服务工作,增进了解,促进发展,1997年,中心组织了两次有影响的读者座谈会。
(3)查新、咨询服务。
①全年完成查新项目36项。
②加强了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与服务,为深圳“三九”制药集团、成都“恩威”制药公司提供专题咨询服务。全年向三九医药研究院提供有关“世界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物”、“中医药研究与开发”、“医药管理与市场”等专题资料,计62篇(183)页。全年,为大型民营企业“恩威集团”中药研究所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专题服务42项,提取文献289份。
(4)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编辑发行取得新成绩。
①《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杂志今年由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工作部参与联合办刊后,促进刊物质量明显提高。最近,本刊名誉主编路甬祥同志提出该刊要办成一个“对我国科技决策有影响的刊物”。已成为该刊今后的努力目标。
②《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民(季刊)全年共发表论文86篇,计60万字。该刊在继续与中国院地奥制药公司合作办刊的同时,又与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约合作办刊,并继续探索与大型企业合作发展新途径,提高了刊物的质量扩大了刊物的影响。
(5)面向读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
①1997年5月,成都分院举办Internet网络培训班,中心有关科技人员承担了讲课任务。
②为庆祝香港回归和建党76周年,中心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史暨港台资料”专题书展。
3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队伍建设
一年来,中心把队伍建设和年轻人才的培养、选拔列为事关中心生存发展的大事、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进展。
3.1 给青年科技人员压担子
注意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多给青年人课题支持,让青年人手中有任务,1997年末,中心在研课题(8项)中,由40岁以下的年轻人担任课题负责人的已占75%。
3.2 抓紧代际转移有利时机,吸收优秀毕业生,尽快提高队伍的整体质量。
多途径扩大应聘毕业生来源,为优中选优创造了良好条件。
3.3 中心与四川联合大学联合申请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7年,中心与四川联合大学联合(以四川联合大学名义)申请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四川省设立文献信息硕士授予点,批量培养和造就适应新型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的高水平人才。
3.4 采取特殊措施,加速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一年内,中心多角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3.5 1997年10月,中心被评为四川省先进科研院所。
1998年工作计划要点:
(1)认真贯彻一九九八年院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定位,加快结构调整,加速机制转换,求真、唯实、协力、创新。
(2)完成一九九七年院批准建设2800M[2]书库的设计和基建前期准备。
(3)做好中心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和青年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4)在自动化和网络建设工作中,完成期刊管理系统和采购系统,完善中心管理系统。
(5)新建电子阅览室。
(6)完成万安书库的清理和剔旧工作。根据中心的发展方向,逐步调整馆藏结构,形成特色。
(7)继续抓好中心的两个文明建设,搞好中心四十年馆庆。
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1997年工作总结:
1 质量与特色:文献基础工作取得新成绩
1.1 文献资源建设
1997年的文献购置费为316万元,较之上一年度增加了31%。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一是着眼于质量建设,二是着眼于特色建设。
关于质量建设:一方面注意保持核心刊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注意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文献选购工作中的咨询与指导作用。
1.2 文献加工
采编部全年新编中外文图书1314种/2011册,编目人员注重对网上数据的深加工,对一些新学科、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中文图书做了文摘;并充分利用光盘数据的完整性,对网上西文图书数据完整保留,再做二次剪辑后打卡,编目人员还与计算机技术人员通力合作,解决了TOTALS系统上不能打印中文新书通报的问题。文本格式的中外文新书通报已上网页,为读者查检新书提供了极大方便。
期刊部全年登记、上架中外文现刊30797册。此外加强了过刊的抽装工作。
2 质量与规模:读者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规模,是1997年读者服务工作的新思路。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新的成绩。
2.1 书库管理
书架紧张是书库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1997年,典藏部花大气力对书库作了局部调整。对西文刊进行扩架和密集排架,清理、核查原物理所合并来的西文刊2000多册,对库中报纸进行了清点,提出了处理意见与方案。调整8万册特刊。
2.2 藏书剔旧
1997年典藏部设专人对中文图书进行剔旧,涉及的类目主要是地质、地理、生物和部分技术科学领域的一些教材和前苏联译著。全年共剔旧5233册,提出了剔旧报告,列出了剔旧清单和财产卡,并组织了验收。
2.3 阅览室管理
期刊部对现刊室长年坚持每天顺架、整架一次,加工好的现刊随到随上架,从不积压。
2.4 代查、代复印、代邮寄服务
期刊部不仅为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的读者代查、代复印、代邮寄外文资料,而且与电子工业部22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所签订协议,长年坚持为其提供3种原版刊的全文复印及邮寄服务,受到这两个所的高度评价。
2.5 科技查新检索服务
一年来,信息发展部从人员的调配和设备的使用上进行了优化组合,达到了一种相对较佳的运作状态,保证了查新检索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年完成检索项目783项,收取检索费35878元;完成查新项目47项,收费22200多元。
2.6 国际信息咨询服务
信息发展部继续保持与美国SUNNY LING INC.公司的合作,提供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服务,全年创汇4000多美元。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在中国证监委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并注意数据的实时更新。
2.7 读者咨询与读者借阅服务
一年来,典藏部对读者的各类咨询,都一一及时、认真地给予解答。其刊部现刊室的同志对老、弱、病、残读者主动关心,热情帮他们提刊、还刊上架,耐心解答他们的各种提问。1997年开馆231.5天,连同庐山分馆,共接待读者(用户)31852人次,书刊流通量达114740册次;全年复印中外文现刊4738册,连同中外文过刊复印,收费3万多元。
3 开拓与深化:课题研究开创新局面
1997年的课题研究出现了一个开拓与深化的局面。信息发展部继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之后,按计划开展了“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技术情报调研与服务”课题研究,为武汉分院“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研究”各子课题组提供信息400多项,与此同时,多方联系,申报课题,如申报了“武汉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深化研究”、“湖南省山、河、湖、库综合治理及开发的情报调研服务”、“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情报调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信息服务系统评价与诊断技术研究”等课题。此外,第一次自行批准立项的8个“中心主任基金”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圆满完成,并全部通过了验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颇具特色,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快讯》和院文献情报中心《图书情报工作动态》均作报道,引起广泛重视。其他“主任基金”课题成果对解决文献情报工作中的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必将起到很好作用。由计算机室主持承担、院文献信息系统工作部下达的课题“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自动化网络系统的运行与完善”,进展比较顺利,不仅解决了一批硬件设备,而且解决了一些软件问题,进一步保证了网上硬件与软件的正常运行。
4 核心与重点:数据库开发与网络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
4.1 数据库工作
1997年,数据组新增586微机4台,人员从2人增到4个,严格按照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的著录标准和格式,全力以赴进行回溯建库。采骗部和期刊部也增加了微机做数据。到年底,网上数据新增19938条。此外,中文旧书回溯建库移送数据33697条,中外文期刊库维护数据3806条。目前网上已有6万多条中文图书数据和3000多条西文图书数据可供读者查询检索。具有学科特色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录入数据1万多条,很受科学家们的欢迎。
4.2 网络系统建设
1997年全中心新增586微机16台,大大改善了网络运行的硬件环境。与此同时,软件环境也有进一步改善。较好地解决了CJK的死机问题。除书刊流通、图书编目、公共查询三个子系统正常运行外,又新安装了图书采访和期刊管理两个子系统,并开发、使用了TOTALS系统中文图书新书通报打印程序和卡片打印系统。建立了中心主页,推出了全中心简介、查新检索服务与出版物情况介绍,以及本中心书目与全院西文期刊联合目录查询,MIS系统正式开通,在现刊阅览室和目录厅安装了多台检索终端。安装调试了网上收费系统,解决了NOVELL网与TOTALS系统的互联和透明互访问题,并从系统安全考虑,修改了系统备份文件,定期为小型机作磁盘硬盘备份。
5 扩大与发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更上一层楼
1997年,编辑部办了几件有影响的事,①由自办发行转为邮局发行;②交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两项举措对提高知名度、吸引稿源、扩大发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先后在武汉、北京召开了编委、作者代表座谈会;④组织了第三次作者调查,建立了400多位作者数据库。一年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不论是编辑质量还是出版质量,都进一步提高。先后被《美国工程索引》、《美国环境百科与指南》、《中国科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等10多种国内外检索刊、数据库和工具书收录,成为《美国工程索引》认定的核心期刊源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既扩大了影响,又获得了免费赠送的光盘数据库。试行软盘投稿,在Internet上作网页后,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重视,编辑部经常收到国外的电子邮件。全年所报道的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成果超过来稿的50%。
6 探索与调整:科技开发工作面临冲击与挑战
市场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时刻受到冲击和挑战。1997年撤销科光公司图文技术部,公司的规模缩小,人员减少。经过结构性调整,科光公司继续保持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环境,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作。一年来,经济效益继续增长,1997年,共生产、修复大、中、小型八卦仪60多台,销售近50台,完成营业额4.4万元;计算机及其他工程安装12.9万元,技术服务及其他收入1.6万元,全年营业额18.9万元。此我,重视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出新型的中低频脉冲理疗仪,并将于1998年2月开始试生产。
1998年工作计划要点:
1 继续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确保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科研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
(1)进一步研究和开展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继续做好武汉分院地区科技文献资源(特别是外文原版文献)搜集的协调工作,从整体上形成较强的文献保障体系,实现武汉分院地区资源共享。
(2)加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继续进行以长江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学科为主体的有关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研究方面的文献搜集。
(3)做好科研文献需求调查,提高文献搜集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在经费有限的形势下,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做到学科和专业上相对完备。
(4)进一步提高网络环境下文献加工(包括新建和馆藏回溯)数据质量,完善馆藏中文图书数据库建设;利用院网络工程部提供的外文数据光盘,完成馆藏西文图书的回溯建库工作。
(5)探讨调整卡片目录种类的可行性并实施,突出机读目录作用。
(6)进一步完善TOTALS采访系统与期刊系统。
(7)进一步做好新书新刊的宣传报导工作。
2 加强管理,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突出中心在武汉地区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中的优势地位
(1)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读者队伍,保持读者队伍的相对稳定;
(2)进一步做好藏书管理工作,调整书库布局,缓解库容紧张压力;
(3)继续做好藏书剔旧工作;
(4)全面使用TOTALS流通管理系统进行流通管理,制定与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办法,确保系统正常动作;
(5)继续做好咨询服务和为读者代查、代译、代复印、代邮寄服务;
(6)进一步做好查新咨询服务,提高查新质量;
(7)组建电子阅览室;
(8)建立图文部,负责文献复印、抽装及办公设备的维修;继续做好过刊的抽装回库工作;
(9)加强对读者使用机检的辅导,使之能正确使用检索系统;
(10)继续办好证券阅览室;
(11)继续做好庐山分馆业务指导工作。
3 进一步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
完成中国科学院网络工程部下达的“武汉文献情报中心TOTALS系统的运行与完善”课题,争取按期通过验收。
(1)加强网络维护与管理,保证MOTOROLA网和NOVELL网正常运行;
(2)接收、安装、调试SUN服务器和曙光服务器,保证其正常运行;
(3)制定网络管理办法并实施,开通INTERNET网收费系统;
(4)增加HOMEPAGE内容,从网上加强对中心的宣传;
(5)继续开展馆藏文献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做好具有学科特色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使其能上网运行。
4 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和信息服务工作
(1)继续开展“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技术情报调研与研究”课题研究;
(2)力争“湖南省山河湖库综合治理及开发的情报调研服务”课题立项并实施;
(3)争取“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研制”课题获得武汉分院院长基金资助;
(4)继续开展中心主任基金课题研究;
(5)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争取承担有关的情报项目。
5 继续办好《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
(1)进一步提高刊物的编辑与出版质量;
(2)加强征订宣传,扩大刊物发行量;
(3)开好第三次编委会,进一步加强与专家学者的联系。
6 进一步做好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1)做好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来访人员的接待工作;
(2)做好出访人员的派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