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点 揭示规律 学会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课堂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内容略)
(二)检查学生对印发讲义的预习情况
教师提出如下两个问题,要求学生不看讲义,用自己的话作回答: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寄寓类供料议论文与评议类供料议论文的主要区别。要求至少从三个方面作比较,并用对比句式回答,每一个方面只用一句话,语言尽量简洁。②用动宾式短句,说出寄寓类供料议论文写作必须记取的五个注意点。要求每一点最多不得超过五个字。(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内容均略)
以上答案的主要内容,预习材料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一是检查学生课前是否已经认真看了材料,二是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看懂了材料,即能否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只要真正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教师的提问,那么就说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寄寓类供料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这一类作文的一般方法。
(三)结合具体文题,进行课堂谋篇布局的指导示范
教师讲话:本堂课,我们主要学习寄寓类供料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所谓谋篇布局,通俗一点说,就是为文章搭一个架子,习惯上我们称之为列提纲。列提纲,如同建筑师画图纸,忽视不得。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此有明确的要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专列一项结构分,一般在14分左右。从写作的实情来说,列提纲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正所谓“纲好一半文”。
列提纲,从写作流程来说,是在审题立意发散联想之后的工作;从制约条件来说,列提纲又常常与对文题特点的准确把握、对写作角度的合理定位和对文章材料的占有选择等有密切的关系。就提纲写提纲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们还必须结合具体的文题,从审题立意开始,才能一步步完成文题的谋篇布局。为寄寓类供料议论文列提纲,就更复杂得多。
1.审题立意
例题: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要求:阅读上则材料,自命题目,自定角度,联系现实,完成写作提纲。
一读材料便会发现,这里提供的是一个鸟类世界的现象,是必须写成寄寓类供料议论文的。
①抓要点
认真研读原材料,抓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筛选出相关要点。
面对的事实是:乡人皆恶枭鸣
解决的办法是:枭鸟开始东徙
鸠鸟建议更鸣
表层的道理是:东徙不及更鸣
②作对接
依据相似原理,运用相似联想法,将动物世界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相似现象进行对应思考,这里主要是指对已经找出的要点进行逐一的对接。
乡人皆恶枭鸣——会场上人们厌恶抽烟鸠鸟建议更鸣——有人建议彻底戒烟
东徙不及更鸣——场外抽烟不及彻底戒烟
③明深意
对由因到果的两个表层道理进行分析归纳,揭示其中隐含的深层道理,并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东徙、场外抽烟——处理表象——治标
更鸣、彻底戒烟——处理实质——治本
因此,深层的道理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即“治标不如治本”。
2.编写提纲
依据上面的分析,按照寄寓类作文的要求,抓住相似点,在互为交融中相互对接,一篇基本交融式的提纲就可以列出来了。教师提供准备好的投影片(下面凡提供的提纲均是教师课前制作好的投影片):
引论:概引喻体(原材料),提出观点:治标不如治本。
本论:①从乡人厌恶枭的鸣声联想到公共场所人们反对抽烟的事实;
②从枭的东徙联想到抽烟者易地抽烟的处理方法;
③从鸠提出更鸣联想到人们提出彻底戒烟的主张。
结论:剖析“东徙”何以不及“更鸣”,“易地抽烟”何以不及“彻底戒烟”的深层原因,得出结论。
结合投影片,教师发课前印好的范文之一(以下提纲也都有课前备好的教师下水文,此处从略),让学生对照范文,进一步明确这一类提纲的编写方法。
此时教师小结:这种结构,做到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逐一单项对接,使本、喻体两者间有机交融,这种方式是写作寄寓类供料议论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称之为基本交融式。这种提纲的优势在于既扣住了寄寓类供料议论文的特点,又方便于写600字内的考场短文。它的缺点又是明显的,即文章的广度和深度显得不足。而在考场上我们都去写这样的提纲,也会出现千篇一纲的可能,很难使自己的文章在谋篇布局上胜人一筹。因此,我们必须在符合基本交融式的常情下,学会变化,才能保证我们的作文有广度有深度。
3.寻求变化
变化之一:横向延展法
运用相似联想法进行横向延展。比如由“乡人恶鸣”通过相似联想,联想到“公共场所人们厌恶抽烟”,还可以拓展到“百姓憎恨贪官”、“楚人偷鸡惹众怒”等,然后再进行逐一的对接。请看下表:
作了上述横向拓展之后,文章的提纲可以这样来列:
引论:概引原材料,揭示寓意,提出观点,然后用一过渡句引出下文:“不懂这一道理的人和事,在现实中实在是太多太多。”
本论:①生活中,楚人偷鸡是如此;
②公共场所,易地抽烟是如此;
③反腐倡廉中,把贪官从这里调到那里更是如此。
结论:只有真正懂得“治标不如治本”的道理,我们才会少犯和不犯枭一类的错误。
这样的文章,既符合寄寓类供料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又使得文章有一定的广度。为了便于区别,我们把运用多重相似联想进行对接而列出的提纲就叫作拓展交融型。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材料的要素不同,所作的横向拓展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材料,可以先在喻体本身进行相关联想,然后再将相关联想的有关方面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通过相似联想对接过去,这种方法可以称作复杂拓展交融模式。
变化之二:纵向挖掘法
运用因果联想法,首先对喻体材料进行纵向挖掘,然后再对接过去。但这样做时,一定要紧扣住原材料的整体意思和作者在材料中的感情倾向作纵向推进,否则会有写砸文章的可能。还说“枭将东徙”这一材料,首先作因果分析,揭示出“治标不如治本”的观点,然后据此作纵向挖掘,不妨从“现象—危害—原因—方法”作逐一深入地推进。
提纲可以这样来写:
引论: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原材料,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论:
①摆出鸟类现象——联人类相似现象;
②点明鸟“治标”危害——联人类“治标”危害;
③揭示鸟“治标而不治本”原因——联人类“治标而不治本”原因。
结论:提出防止只治标而不治本的错误再度发生的方式方法。
这种提纲我们就叫它为纵向交融型,它的正文部分既做到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有机对接,又做到了层与层之间的纵向推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变化之三:相对相反法
这种方法有两层意思,一是材料的寓意可以作反向思考,写出有新意的寄寓类议论文来,比如玫瑰花下有刺,一般人都会顺着原材料思路走,认为那刺就对应人的错误缺点,而你则可以作反向逆推,这刺不是缺点,而是优点,是保护花不被摘的卫士,是使得刺玫瑰所以成为刺玫瑰的显著特征之一,如此对应到执法官坚持原则不是不通人情而是秉公执法的体现,社会少不了这些“刺”。二是在不反弹琵琶的前提下,依据喻体材料的特点,如果喻体材料本身是反面的,我可以向正面去联想,如果材料本身是正面的,我可以向反面去联想,使文章构成一种正反对比的格局,同样可以使自己的文章结构出新。
就本题而言,我们可以作反向立意,提出“治标未必不如治本”的观点。
试想,枭为了解决乡人厌恶其声的燃眉之急,眼前,要它一下子就彻底改变鸣声那是不切实际的,而采取远离乡人迁徙到无人居住的地方去,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抢救一个体弱休克的病人,采取给氧等“治标”之法,让其先脱离危险,也应该说是一个不可少的办法。即使是我们惩治腐败现象,抓几个大案要案,杀几个人,先治标,也未必不是一个果断的措施。如此,文章的提纲不妨这样来写:
引论:概述原材料,从肯定其“治本”固然正确之后,提出自己的反面观点。
本论:①为解决乡人厌恶的燃眉之急,枭决定东徙,不失为权宜之计;
②为使病人脱离险境,医生先给氧抢救,不失为必经之路;
③为使腐败现象得到遏止,党和政府决定先从大案要案抓起,不失为明智之举。
结论:有时为了“治本”,必须先从“治标”开始;如果一味等待“治本”,会延误战机,铸成大错。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治标不如治本”。
这种结构我们姑且把它叫作反向交融型。
4.归因小结
这类文题的审题立意写提纲,所以能如此,主要是联想思维在起作用。整个过程中,时刻都在运用这一思维方法。对喻体和本体的相对内容进行拓展、具体化,是要运用相关联想法;在对本体和喻体分别进行归因过程中,以及进行纵向推进时是运用的因果联想,在对本体喻体的有关方面进行相对相反思考中,是在运用相对联想思维;而从喻体到本体的逐一对接或多重对接中,始终运用着相似联想思维,而且在这一类作文中,相似思维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违背了相似规律,是无法写好寄寓类供料议论文的。
需要提醒的是,所提供的喻体材料不同,应该抓住的关键要点就不同,因而所作的对接也应略有所变化,不可拘泥。通常情况下,一要抓主要点,二是抓主要事件,三要抓作者的感情倾向,否则会有偏离的危险。
当完成了写作提纲之后,我们就可以依纲作文了。当然要使自己的作文真正能体现出寄寓类作文的特点,还要在语言表达上下一番功夫,使得喻体和本体有机交融在一起。常见办法有:一是如同前面列提纲时所作的思考那样,在行文时把喻体和本体逐一对接起来写。二是在写作过程中时时注意呼应,在写现实生活的人和事时,适当插入一些写喻体的词语。三是把本体和喻体交叉起来写,明明是写本体,偏用喻体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就会使本体和喻体两者有机交融在一起。这些不是本堂课的任务,所以从略。
(四)提供材料,进行课堂拟写提纲练习
进行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把老师示范的方法用到实践中去,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可以提供多则材料,教师指定用某种方法,让学生给有关材料列提纲;也可以提供一则材料,让学生分别写出不同的四种结构提纲;结果课堂时间比较紧张,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一组完成一种提纲,然后交流一下,大家受益。学生列好提纲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作出优、劣等评价。
这里以一则材料为例,进行学生练习活动。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件普通的铁器,如不精心保管,便会生锈,若不引起注意,锈斑蔓延开来,就会吞噬整个铁器,使之变成废物,甚至连不锈钢也不能幸免。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锈吃铁”。
请以上则述料为例,用老师指导示范时的四种方法分别列出四个不同的提纲。
课堂反馈材料选录:
1.基本交融式:
引论:引用喻体,从中引出道理,提出观点。
本论:从普通的铁写到凡夫俗子们,列举变坏事例并作分析;
列举现实中“不锈钢式”的“特殊人”变坏的实例并作分析。
结论:照应“锈吃铁”,作出结论,提出防止人变坏变质的方法。
2.拓展交融式:
引论:概引材料,揭示寓意,提出观点。
本论:①要做一名正直高尚的人,就必须时时处处注意防锈,加强自护;
②要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就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擦锈;
③要做一名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就要清政廉洁,一尘不染。
结论:回应材料,作出结论。
3.纵向交融式:
4.正反交融式:
引论:摆出自然现象,揭示生活哲理,进而提出观点。
本论:举拒锈、擦锈的实例并分析(正面);
举不能拒锈、擦锈实例并分析(反面)。
结论:联系现实,提示意义,点明主旨,发出号召。
后两个结构提纲在基本精神与示例相似之处,还能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有所变化,这就说明,同学们是真正地掌握了给寄寓类供料议论文列提纲的方法和规律。
三、课后作业
①自选寄寓类材料作文题一道,然后根据课堂所学分别列出几种不同的提纲。
②选“锈吃铁”提纲中的任一种,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如果要为这堂指导示范课的特色作一个概括的话,我以为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重在抓住特点,贵在揭示规律,巧在学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