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思路形成和选择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路论文,规律论文,环境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环境政策思路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环境政策思路基本内涵是在把握环境问题病因、病理、发病过程和发病位置后,寻找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指导发动、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上系列环境保护活动,并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展开,创造良好人文社会环境、物质条件、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环境政策思路是由两个部分构成:①认识环境问题的病因和②寻找控制或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每个部分又由众多过程和环节构成。
2 环境政策思路的激发和初始状态
在广泛的环境保护实践和深入研究过程中,环境政策分析制定人员在特定情景和压力状态中,受来自内部和外部强烈刺激和震撼下,点燃环境政策思维和激情,触发了破解环境问题思路和办法的思索。环境政策思路激发和初始状态会影响环境政策思路形成的动力、兴趣、激情、切入点、方向、愿望、线索、内容等,形成极强的“初始依赖”和“路径依赖”。
3 环境政策思路的展开和形成
环境政策思路随着环境问题认识和环境政策调控机制探索而展开。
3.1 环境问题生成—演变机理及人文社会效应的分析
在环境问题末端、过程、源头和背景四个认识位置上,从经济、伦理、宗教、哲学、人文、社会、法律、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扫描和透视,以求对环境问题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从环境病理学、环境毒理学、生态系统分析、工程防治分析等自然科学角度,研究环境问题的自然属性和自然效应;从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环境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环境问题的人文社会效应,从而对环境问题末端有个完整的了解。还要研究环境行为的诱导、孕育、发生、发展、扩散、累积机制及环境问题成因、动力机制和扩散机制,只有研究这些,才可能对环境问题的源头、过程和背景有深刻的剖析和认识。认识环境问题过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①认识环境问题成因的因素;②研究各个成因素的影响机制、作用大小、作用特征和影响的份量;③揭示各个成因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④确定环境政策调控位置、环节、范围和任务。
3.2 环境政策调控机制的研究
在深刻认识环境问题本质和要害后,要思考环境政策调控有关问题,要研究“调控什么,怎样调控”的有关问题,要研究调控经费、人员、工具等筹集和配备等问题。环境政策调控机制分析的前提是充分认识环境活动规律、环境政策作用规律、环境权益冲突规律、环境冲突化解等规律,掌握环境政策对象心理—行为诱导和调控等技巧。环境政策调控机制分析内容和程序是:①政策对象识别、界定和政策对象群体关系的研究;②环境政策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研究;③调控过程的演绎和推理;④研究调控方略;⑤建立调控条件和调控环境的思索;⑥调控手段设计和选择的思考;⑦环境政策思路形成和表述。
4 环境政策思路选择的规律
一个或一群环境政策分析制订人员,应遵守一定规则、程序、步骤,掌握一定分析技术手段,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选出合理的政策思路。
4.1 确立合理选择的指导思想、标准和规则
良好的环境政策思路至少要考虑3个因素,每个因素应考虑5个以上环节,能够比较系统地分析环境政策调控各个方面和过程。良好的环境政策思路应选择准突破口,选好思路的载体和形式,理念新,机制活,手段新颖,能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动员和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
4.2 对环境政策思路进行多角度的评估分析
选择环境政策思路时,应考虑的因素有:技术、经济、法律、传统习惯、社会需求、变化的可承受性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风险评估分析(含每人感性分析)。环境政策思路单因素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分析特定政策思路能否符合每个因素的要求,以及满足的程度;多因素分析能够分析在多种因素联合约束和作用下,环境政策思路运行状态和可能的缺陷。有些思路在单因素分析可行,但在多因素分析时,则行不通。风险评估主要预测失败的可能概率和可能的情形,评估意外、干扰、风险等因素对环境政策思路实现的影响。
4.3 环境政策思路的排序和选择
在众多政策思路中,选择2~3个较理想的思路,作为备选的思路;对选出2~3个备选政策思路,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比较各个思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范围;根据分析结果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然后做出最后的选择。
4.4 影响环境政策思路的不良因素和现象
妨碍环境政策思路正确选择的不良因素主要有:①思维的僵化。缺乏思考的习惯和激情,对环境问题及防治办法缺乏长期的思索,导致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②专业的局限。环境政策分析制定人员受专业的限制,视野狭窄、视角小,无法客观衡量各个因素影响的大小和权重,无法揭示各个因素相互作用机制,也无法客观地比较各种政策调控思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条件。③受利益驱动。尤其是部门利益驱动,扭曲政策良知和心态,从而无法做出正确选择。这些不良因素的作用,出现了“专家很多,意见很多,争论不休,殆误时机”和“技术万能论”、“法律决定论”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