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主流地位与创新_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主流地位与创新_经济学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及其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中国论文,经济学论文,地位论文,主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海派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提出,世界主流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则是非主流经济学;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西方经济 学则是非主流经济学;官方马克思主义和学界马克思主义是有联系,也有差别的,应当 建立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理论必须多学派地发展(注:程 恩富:《中国经济学的重建与改革流派——程恩富教授在日本经济理论学会和横滨国立 大学的讲演》,《文汇报》,2004年4月11日。)。这一认识很有历史感和科学价值,笔 者非常赞同。

经济学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理念和服务于经济政策的理论体系,素有主流经济学和非 主流经济学的分野。一般而言,主流经济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学说中获得主导 地位的经济学说,它是一定时期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并为最高决策集团提供理论 和舆论支持,因而具有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非主流经济学则是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非支 配地位的经济学说。

在西方社会,历来存在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分野。西方主流经济学可以 是某一个人的学说,或某一个流派或某几个学派的学说,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 以有不同的经济学说占据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如果根—布什时期的官方经济学是新自由 主义的供给学派,克林顿时期的官方经济学是国家干预主义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究竟是 哪一个学说和流派能够成为官方认同的主流经济学,主要取决于政党的价值观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状况。在西方经济学阵营中,尽管学派林立,学说各异,错综复杂,但大体可 分为两大派别即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它们作为西方经济理论,根据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分别在不同时期交替地起着主流经济学的作用。在商业垄断资本 与封建王权相结合并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时代,原始国家干预主义的 重商主义经济学是官方的主流经济学;在产业资本居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 ,由亚当·斯密开其端而由马歇尔总其成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则成为了主流经济学,而 国家干预主义学派退居非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在垄断财团居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现代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即凯恩斯主义学派占据了主流经济学的 宝座,经济自由主义学派退居非主流经济学地位;在国际垄断资本居统治地位的国际垄 断主义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学派(被称为保守主义经济思潮)又取代了凯恩斯 主义学派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的主流经济学,并迅速形成为一股国际性经济思潮,主导着 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东欧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意识形态。20世纪末21世纪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自由主义学派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共同成为西方主要 国家的主流经济学地位,但有衰落的征兆。

中国经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经济学划分则比较复杂。尽管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直为主流经济学,但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没有形成一个学派林立、学说各 异的阵营,从而也就没有形成像西方经济学那样一个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明晰的 理论分野。中国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为一定时期内政府所采纳的一种经济理论或 政策主张,往往不是一个经济学派的观点,或某一个经济学者的观点,而是党和国家的 领导人针对某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吸收学界这一时期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加 入了领袖个人或领导集体的智慧和主张后,通过党的会议形式加以确认后形成的。因此 ,如果按照西方经济学主流与非主流的习惯来划分中国的经济学,中国的官方马克思主 义经济理论应是主流经济学,中国学界的某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包括非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论)应是非主流经济学,这是一种狭义的区分,因为这只将主流经济学限定在官 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范围之内。如前所述,由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形成 一个多学派、不同体系的理论营地,加之长期以来,中国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学 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从广义上来看,社会主义中国的主 流经济学应是由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共同构成的,而西 方经济学在中国只能是非主流经济学。

如果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来区分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现阶段世界的主流经济学 自然是西方经济学。当今全球经济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主导下的多种社会经济制度 共存的经济环境,即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经济活动 的规则也是由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西方经济理念来制定的,因而反映这种世界经 济存在的学术理论和经济意识形态也必然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为主流,在这里,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显然只能是非主流经济学。如果超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围来考 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我们可以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资本主 义社会里也只能是非主流经济学,它们要排列在西方资产阶级的非主流经济学之后,也 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里,它们可能永远不能成为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就如同现 代西方社会主导下的国际学术权威不会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样 ,这是由西方经济学在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攻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原则方面 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倾向所决定的。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都比西方经济学更具有科学性,更适应中国国情。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革命和建设的主导理念,是因为它 比西方经济学更适应中国国情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关于这一点,实践和理论 演变的历史可以得到证明。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引进与传播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 传播的时间要早。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如严复、洪秀全、康 有为、孙中山等就开始引进与传播西方经济学,就论著来看,从19世纪80年代到1919年 前后,出版的介绍性和翻译性的著作就有40多部。尽管如此,西方经济学并没有成为中 国的主流经济思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还应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 国是一个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人长期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三重压迫,中国老百姓被压迫的时间之长、剥削之苦也是世界之最。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是为无产阶级革命而创立的学说,是“工人阶级的福音”,它集中体现了长期受剥 削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反抗意志,为他们的革命行为指引了一条道路,这正是中国劳苦大 众多少年来苦苦寻求而没有得到的救苦救难的真理。而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种成熟的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的这种畸形的经济状况下不可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除此,西方经济学的革命性和战斗性也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可比拟,其服务对象 更是对立的。还有就是中国有了像李大钊这样的一批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并坚定地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这些早期的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者后来又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 传播成为了有组织、有计划的长期活动,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后来在中国占据 主流的一个重要条件。当然就外部条件而言,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可 低估的。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面前只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封建主义经济制度 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王朝对于外国侵略者的屈服,宣告了封建主 义经济制度的破产,宣告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不可能成为中国人发展经济的有效的理 论指导。这时,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将视野转向了西方,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也屡遭失 败,由此宣告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也是此路不通。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 在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十 月革命也是发生在一个封建经济制度占统治,经济和文化都较落后的国家中。这次革命 证明了,在物质文明程度不高的不发达的国家中,也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作为指 导思想,也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确实使在不断寻 求救国良策,又屡屡陷于徬徨和苦闷之中的中国人看到了新希望。所以,毛泽东曾说 过:“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359~1360页。)

可见,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意识形态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某种社 会思潮是否能满足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否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阶级提 供经济理论和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其鲜明的阶级性和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性,成为了最适应当时中国发展需要的主导理念。而西方经济 学就意识形态层面而论,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从根本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为缓和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矛盾出谋划策,最终达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这是 西方经济学的实质,关于这一点某些西方经济学家也不讳言。因此,这个层面的西方经济学不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主流经济理念。在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有些人对西方经济学这个层面上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忽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忽视西方经济学的资本主义本质,把西方经济学视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用就灵的法宝,甚至把西方经济理论中已经过时的,或者连西方学者都认为是不妥当的东西也一并引进并加以宣扬,大有将西方经济学推向我国主流经济学地位的趋势,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这一点西方经济学家比我们泾渭分明得多,他们绝不可能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主流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创新和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功的实际,也证明了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性。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取得革命的胜利, 必然要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仅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不可能解决这些 实际问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特殊 国情,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积极汲取中国理论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 观点,并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发 展。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等开国领导人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 指导,力图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来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这一时期无论 是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还是学界都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为指导,充分借鉴西方经济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 论则成为邓小平这一代领导人亟需研究的理论课题和需要探索的实践问题。邓小平在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的贡献是确立和创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两大理论的发现和论证,是中 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经济理论基础。可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的科学性,也在于它适应国情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土壤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长期处于官方与学界相互混淆的状 态,使得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层面,存在一味地“惟上”和“跟风”地作辩护 性的解释,缺乏多流派、多角度、多层面地科学性发展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虽然中 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界定明 晰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分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发展。

从较宽泛的角度,将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经济学区分为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学 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重建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性思维,也为中国现代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提供了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之间是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就区别而论,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一定时期我国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政 策以及方针的理论依据,并为我国领袖集团的决策提供理论和舆论支持。中国官方马克 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学不同,它往往不是某一个学派或某几个学派的学说,而是 经典作家或国家领导人的理论观点,如在我国,马克思的经济学、列宁和斯大林的经济 学说、毛泽东的经济思想、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等经济 理论和思想在不同时期都是中国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则是一种学术研究与理论探讨,它具有相对独立地发展空间,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相 对稳定的对策体系。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不是一个学派、一个观点、一类声音,而 是多学派、多层面、多视角的理论探讨(日本就有多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创立中 的海派经济学只是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派之一)。就两者的联系来看,无论是 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范围,它 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首先就是一种建筑在对真 理认知基础上的科学系统,因而它的前提即是一种学术,是基于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上的经济科学,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 直接理论来源。而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经济理论也是一门致用科学,它要研 究现实经济活动,反映现实经济实际,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所以,它的最终目 的也是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而服务的。

将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区分为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 论,是保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的基本条件。中国现代官方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在继承传统马克思经典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的实践进程而不断创新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这一经济学从中 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到第二代领导集体手中创立和发展,到第三代领导 集体仍在继续向前推进。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了全 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包含着广大经济学者的心血和劳动创造。但是,这一理论体系并 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应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所以,它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这既要继续继承博大精深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的精髓思想,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和运行规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也要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 问题和新情况进行新的经济范畴、新的经济理论的创新。而中国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 论要肩负起上述使命的基础则是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传统儒家经济理念作为一种官方主流经济意识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几千 年,是因为它根据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即不断地从中国封建思 想界汲取大量的思想营养,吐故纳新而获得了不断地升华。西方学界经济学与官方经济 学的关系更是如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有揭示资本主义发展与灭亡的必然趋势, 但是,现代资本主义“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的主要原因还是得益于西方学界经济学的 理论发展,即他们根据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为官方经济学的经济理念和经济政策 的调整提供了一个多层面的改良主义理论平台。

其实,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一直为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提供着一个 理论平台,这不仅具有历史渊源,也有其现实表现。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确立都离不开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支撑与 贡献。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刻,中国学术界(包括马克思主义学派与种种非马克 思主义学派)广泛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综观这一时期论战,主要聚焦点在 “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上。在论战中,一大批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 本方法,科学地论证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状况,指出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这些研究成果以及这些论战所提供的 理论背景资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 在吸收了学术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中 国资产阶级分析的研究成果之后,并通过中国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实践检验后,才逐 步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通过对这 段论战历史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党内马克思主义 经济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这一代领导人对“中国经 济学”的一大理论贡献,也是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学”的贡献。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总体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思 想为指导,然而,也出现了种种不良的倾向,一是“仿苏”倾向,二是“极左”倾向。 在学界,对中国当时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这些不良倾向最先提出质疑并有所创新的 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孙冶方、顾准、卓炯等。如孙冶方“准确和深刻地指出了传 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缺陷的要害,最早倡导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顾准“主 张利用价值规律、价格等手段来管理国民经济”;卓炯“提出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说” 。他们“以及未提到的其他经济学家、其他理论观点,都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发展作出了贡献”(注:张问敏:《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年版,第128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改革开放的客观形势,中国学界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更是冲破了禁区,进行了不断创新,并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 题上直接为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理论探究和创新成果基础之 上。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问题,而且也从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野,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背景下,对现代西方经济学进行 了科学批评与借鉴性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我国官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 论的构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参考和借鉴材料。

在我国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障碍在于中国学界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还没有形成多流派和兼收并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经济学阵营,因此, 也就无法形成一种西方经济学多流派的学界经济学与官方经济学界限分明的态势。为此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繁荣与发展,要提倡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多种流派的繁 荣和发展。不同的学派会有不同的分析角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理论发现,这些将 是中国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丰富的思想营养。这样,中国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 论才可能博采各家之长,作出进一步的提炼和新的综合,形成超越众多学派门户之见的 精华经济学。随着经济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崛起,经济学出现了多元化或非经济 化趋势,其研究范围也已大大超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更是囊括了数学的、 物理的、心理的、人类学、制度学或社会学等的分析方法。这与现代经济社会多样化发 展的经济现状直接相关,因而解决现代经济社会的经济问题仅靠单纯的经济学也是难以 奏效。这就要求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不仅要繁荣和发展经济学本身, 也要注重与政治学、数学、伦理学、心理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进行交叉性的研 究,要发展制度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经济哲学、经济心理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交 叉性经济学。(注:参见程恩富:《重建中国经济学:超越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 学术月刊》2000年第2期。)

总之,没有中国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 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历史是这样,现实也是这样。

三、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学的借鉴价值

中国的经济学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主流经济学,还应包括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西 方经济学以及传统经济思想等非主流经济学。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社会基本运动规律,在中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与非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的非主流经济学必然共存。这一方面是由国际经济大环境所决定,即现今全球的主 流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愈加深化的条件下,西方经济学不可能不介入中 国的经济理论园地。另一方面,就国内来看,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 展的所有制结构,因而反映这种现实的经济基础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也必然会参杂着传 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这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实便决定着我国非 主流经济学存在的必然性。

倘若处理得当的话,中国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也可以成为中国 经济学繁荣与发展的形成条件,其错误理论和某些正确理论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创新与发展。如在关于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过程中,中国学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观点 也在非本质方面补充和丰富了中国社会性质的研究。如《中国政治经济学史大纲》一书 认为,中国托派严灵峰和任曙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状况的“观点也有大量的论据,他们 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分析,并非没有任何根据,尽管有以偏概全、以现 象代替本质的毛病,但我们却不能简短地把这种学术争论当作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 (注:张问敏:《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56页。) 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是同时借鉴和吸收了《资 本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科学内容,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重大成功的一个原因 之一。这是因为,尽管西方经济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本对立的学术观点和意识形 态,但是这并不等于西方经济学不能为我们所用。一方面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某些理论和 观点,确实从非本质形态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某些客观规律,反映了现代经济运 行的客观过程,具有可供我们借鉴的成分。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 学性使得它能科学地认识西方经济学,它不会拒绝,相反会从西方经济学中吸取科学因 素,经过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学说丰富内容的组成部分。当然,我国经济学对西方 经济学的研究与借鉴,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出发,这其中包括在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的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性和借鉴性的研究。在一 定层面上注意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研究方法,重视数量分析,加强实证研究,在 另一个层面上则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在一定层面上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 与否定,实行经济理论的超越与创新。

收稿日期:2004-12-10

标签:;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主流地位与创新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