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8-GX-467
摘要:针对应用技术型大学背景下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专业内容、实验环节设置等方面的进行了深入探究析。经过有效的课程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改善理论教学效果,同时以强化仿真实验环节为桥梁,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了专业理论课与工程的契合度,为应用技术型大学背景下《通信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仿真实验
1.前言
《通信原理》是全国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通信、信息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数学计算多,难度大等特征,并与先修课程如,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高等数学等联系紧密。鉴于以上特点,为了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适应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近几年来我校从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专业内容、教学方法和仿真实验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2.课程探究内容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
2.1教学专业内容探究
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系统模型,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中所涉及的调制解调、波形成型、最佳接收和信道编码等基本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深入研究和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能力。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以下内容:在对2ASK、2FSK和2PSK原理等基础性内容讲授清晰的前提下,简单介绍多进制数字调制和16Q A M,OFDM等新的数字载波调制技术[1],使学生了解现代调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授课过程中会穿插通信产业的最新进展和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
2.2教学方法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对通信原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生动的表达,给教学注入生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信息量,以充分适应通信原理课程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的复杂需要。多媒体教学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师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且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达到直观、省时、高效的目的,有利于更深入地向学生讲授理论实质,并可活跃课堂气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授课期间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感,分组讨论也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做到有效监控和纠正问题即可。
2.3仿真实验教学探究
在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将MATLAB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师可以利用该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讲授与仿真软件相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对于一些较难讲解的内容、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的某些现象及发展过程,利用MATLAB的计算功能和图形处理功能,可使其准确、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该仿真软件还可以使学生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仿真实验,使传统实验与仿真实验相结合。我们相继用MATLAB软件设计出了十几个仿真实验,由于该实验不受实验设备、条件、时间和学时等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各种实验方案的比较和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掌握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在实验平台构建中,采用了MATLAB的GUI(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技术)设计技术[4]。MATLAB中的图形用户界面对象基本分成两类:用户界面控件对象和用户界面选单(菜单)对象。应用上述对象进行周密的组织设计,就可以得到一个界面友好、人机交互方便、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用户用鼠标在控件对象上进行操作,使应用程序做出响应,并执行某些预定的功能子程序。在控件对象属性中,功能子程序属性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中最重要的属性,它是连接程序界面整个程序系统的功能[5]。
3.结语
本文针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专业内容、仿真实验环节设置等方面的进行了深入探究析。经过有效的课程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改善理论教学效果,同时以强化仿真实验环节为桥梁,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符合应用型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辉.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怀琛,吴大正,高西全.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党华丽.MATLAB/Simulink仿真在信号与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0(3):126-127.
[4]李建海,皮之军,张晨亮,等.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在电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79-82.
[5]刘素芳.MATLAB仿真技术在《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的应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1-63.
作者简介:刘金亭(1985.06-),男,山东人,讲师,硕士学历,重庆市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功率放大器行为建模与预失真技术、信号处理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等。
论文作者:刘金亭 赵瑞玉 李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通信论文; 原理论文; 专业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内容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