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滨水空间和街道空间修复的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以从化温泉东路景观设计工程为例论文_萧志维

基于滨水空间和街道空间修复的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以从化温泉东路景观设计工程为例论文_萧志维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60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滨水空间和街道邻里空间要求日益提高,使原有的粗放的滨水空间和街道已经不适应日益复合的功能使用要求,本文以从化温泉东路景观工程设计为例,对道路景观设计如何考虑滨水空间和街道邻里空间修复进行阐述,同时对风景区门户道路的设计如何融入文化和景区特色进行有启发的探索。

关键词:滨水空间修复 街道空间修复 风景区出入口 道路景观

引言

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空间和城市街道空间在城市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载体作用,多种功能复合的活动都在这些空间里面发生。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城市发展并不均衡,很多被城市发展遗忘的区域滨水空间和街道空间的品质并不足以支撑多样化的功能需求,空间品质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为了使这些空间利用率低,功能性不足,缺少文化特征和形象元素的区域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其品质和功能,必须结合其周边主要交通路径进行整体结合提升而不是单就某一个别的空间和区段进行散点式的整治,抛弃就整治而做整治的思路,更多的应该从串联,路径,廊道等关联性角度切入进行整体的滨水空间和街道空间的活化和提升。从化温泉东路景观工程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成的。

1.概况

项目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是从化珍稀温泉风景区的出入口门户道路,承接主要通往温泉风景区的人行和车行交通,现状街道,慢行空间缺乏围护,道路两侧业态以餐饮和特产商店为主,道路两侧有小型街区,是镇区主要的居民聚集地,步行需求量大。沿路分布温泉酒店,因此是很多进出温泉酒店车辆的必经之路。在道路景观设计范围内有个一天然的流溪河温泉眼,是国际认证的珍稀温泉,是景区内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景区范围内有苏东坡博物馆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等人文资源

2.设计目标

从化温泉镇是以世界珍稀温泉资源为特色的历史悠久的小镇,同时坐落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旁,如何把滨水空间,街道空间和自然文化资源结合到其景区出入口道路的景观设计上,并且通过对滨水资源的修复利用和对街道邻里空间的重塑,激活整个温泉镇风景区的活力和旅游价值成为整个项目的设计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空间调解

温泉东路根据其空间特性可以划分为两个分段,第一段是景区入口空间营造段,街区邻里特征明显,第二段是滨水空间主题段,滨水空间特征明显.原来的温泉东路无论是在滨水空间还是在街道邻里空间方面均存在非常大的矛盾点,突出的表现在滨水界面被一系列温泉管道,市政管道和电力管道阻隔,并且外露,另外受到原有流溪河水利驳岸的影响,水利仅仅设立了一级高差的垂直挡土墙作为驳岸,从人行道完成面到流溪河常水位形成大约2米的高差的直立驳岸。以上因素使原来的滨水人行道实际上并不具有滨水的特性,视廊受阻,滨水景观资源被原来消极的驳岸系统完全阻隔,使滨水空间无法延续至慢行系统,乃至道路景观界面后的生活街区均无法利用滨水景观资源。

在街道邻里空间方面,在温泉东路第一段范围内实际上是镇区主要的生活和小商业活动频繁的区域,而这种类型的商业街道邻里空间最重要的需求就是需要一个开敞的和慢行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的界面,这样才会有利于商业活动开展。然而现状商业临街界面被原来的人行道绿化带所阻隔,无法直接面向街道空间,同时因为排水需要,内外人行道之间形成了较大的高差,同样不利于两个空间之间的连通。

为了激活滨水和街道空间,必须对现有的空间进行调解,针对滨水空间进行廊道疏通,清理河岸管线,软化驳岸,驳岸分级,滨水人行栈道延伸至常水位以上0.8米处,实现一线滨水资源开放给公众,同时延伸视线廊道,把滨水空间引入街道空间。对于沿线的街道空间,首先梳理出慢行功能优先的慢行街道空间版块:自行车道 — 设施带 — 人行道 — 慢行休憩带(绿化空间)——临街商铺,这样的空间梳理贯穿整条温泉东路,形成一个连续的慢行文化休憩带,同时预留通道到各个街道组团内部,使慢行系统在不同的道路等级上得到衔接,打通街道脉络,杜绝街区死角,慢行系统断点等问题。

通过这两项空间上的调解,把温泉东路现存主要的空间矛盾化解,使温泉东路成为一个连接滨水空间和街道邻里空间的功能平台,通过慢行空间,缝合温泉东路周边滨水和街道两大块的功能。

空间调解还包含设计范围和现有权属用地相冲突之间的调解,形成建设方和权属用地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温泉东路的设计通过景观空间的调解设计,尊重了权属用地的所有者,也满足了建设方的功能需求,在这方面做到了双方一致的认可,找到了共同的功能需求点。

4.控制尺度,制造热力点

温泉东路作为从化温泉镇镇区和风景区的出入口门户道路,其慢行系统功能除了要具有完善的街道组成要素之外,必须具有一条以步行为主的步行之路的特征:适合步行的小尺度,有可视化和参与性的元素。在温泉东路全段1.2公里的路段中,小尺度的有内容的步行体验体现在整段热力点的营造,即景观视觉兴奋点。全段每300米设置一个热力点,每个热力点的辐射半径为150米,按照正常人步行速度来算,每个热力点的逗留时常为4分30秒,使整个慢行空间全长1.2公里的距离有4个不同主题的热力点,以不同的灯光效果,颜色,形态和材质来整体塑造慢行体验,有效缩短了这1.2公里的心里距离,使步行不再沉闷。在全段的热力点设置上,一头一尾两个热力点是内容和视觉效果最为丰富的两个点,两个中间点是起到串联和缝合街区,衔接滨水系统的主要节点。

在控制街区尺度上,受到原有路段的现状权属和用地情况的限制,温泉东路的慢行空间无法始终保持完整的慢行带断面板块,因此采取的办法是:对于空间不足的区段,采用简化功能,通行优先的设计策略,保证最基本的通行空间。对于空间宽阔,长度充足的区域,采取使用空间标志物,景观空间分隔和制高点等手法,丰富场地的空间节奏,塑造近人小尺度空间,场所功能化。

5.文化植入

温泉东路作为一条温泉风景区核心出入口门户,最核心的特色是其温泉文化特色,也是其独有的自然资源。在温泉东路的设计上,融入文化特色,展示其温泉特色,尤其是如何突出其世界珍稀温泉眼这个独一无二的元素,是整个道路景观设计的关键。因此在设计策略上,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是观赏型,一种是体验型.按照温泉东路整个观景序列,形象性的观赏性的文化载体设置在入口段,体验型的文化载体设置在路段的中后段,整个顺序随着慢行的深入,体验也进一步增强。其中,在温泉东路末端的开敞空间中,根据温泉眼的位置,把温泉以景观的形式,通过管道引入景观展示台,通过降温处理,使人可以用手体验真正的温泉。

6.总结

进入道路景观设计2.0时代,紧紧限于道路红线或者道路空间的景观设计或者简单的绿化带分隔显然已经不符合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也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街道功能要求,道路景观设计应该作为一个慢行载体,市民生活休闲和商贸活动的平台,道路景观空间的角色应该从道路的附属空间转变为提供多样性民生服务,休闲平台和智能化社区的服务者角色。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具有多种复合功能的平台,才能激活其周边的空间,把原来相对独立的滨水空间和街道邻里空间一起纳入到景观慢行系统里面,带动周边的发展,形成一个以慢行系统为核心的功能平台,辅以交通功能,文化艺术载体和生态廊道等多样化多层次的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区域的活力核心,最终实现活化周边区域同步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美】巴里•W•斯塔克

约翰•O•西蒙兹,如何成为风景园林师 【美】凯琳•福斯特,城市即人民【美】亨利•丘吉尔,向日本城市学习——城市设计向东看 【澳】Barrier Shelton,公共空间的意义——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思辨与建构 李昊,

论文作者:萧志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  ;  ;  ;  ;  ;  ;  ;  

基于滨水空间和街道空间修复的风景区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以从化温泉东路景观设计工程为例论文_萧志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