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经典咏流传》诗词文化的传播价值论文

探析《经典咏流传》诗词文化的传播价值论文

探析《经典咏流传》诗词文化的传播价值

葛文杰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摘 要: 本文以原创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中诗词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认为该节目具有弘扬诗词文化精神、促进人们建立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发展。

关键词: 《经典咏流传》;诗词文化;传播价值

中央电视台的原创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播出第一季、第二季后,深受观众欢迎。节目继《中国诗词大会》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优秀诗词文化的热爱。《经典咏流传》充分借助电视这一大众主流媒体,弘扬与传播诗词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国家主流媒体的价值追求及责任担当。《经典咏流传》节目对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对于一篇长文档来说,若想做到层次分明、版面规范、格式统一,我们就必须对文档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对于比较简单的文档,我们常用格式设置的方式或“格式刷”来排版,但对于文档结构、格式要求复杂,同时又包含有多个章节或者多个部分的长文档,上述方法已经不能够适用了。要很好地组织和编排长文档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Word提供的“样式”等功能,高效率地统一格式,简化格式编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文档的一致性。

1 传承民族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从未中断文明的国家,具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经典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而且倡导“让古代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经典咏流传》节目将经典诗词重新和以流行音乐来演唱,广受观众喜爱,带动和激发了观众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譬如:《亭亭山上松》《鹊桥仙》《登鹳雀楼》等歌曲成为许多观众手机中的“单曲无限循环”歌曲,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不只是在书籍中静静地存在,而是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机,形成引发全民参与的文化热潮,让经典在广大群众的咏唱中流行开来,从而传承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弘扬经典诗词文化对我们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诗词,对民族文化增加敬意,使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从而实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地方电视台在面对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及各种自媒体的挑战下,应审时度势,寻找对策,主动出击,秉持发展自我的理念,积极推进媒体融合。要促进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建立融媒体中心是关键平台。地方电视台通过建成融媒体中心,实现“中央大厨房”式的融媒体生产过程。这样的生产过程通过构建内容的统一采集、统一配发、统一制作的“大厨房”模式,规模采集、集约生产降低节目制作的成本,保质保量生产出节目。

在该节目中,不仅有经典诗词传唱,舞台上也呈现了我国许多民族文化元素,譬如《花木兰》中穿插高亢嘹亮、铿锵有力的唢呐和抑扬顿挫、曲调委婉的豫剧,令人热血沸腾,仿佛千军万马踏歌而来,大气磅礴,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人们更加热爱并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

2 弘扬诗词精神

师:别担心,老师会带着你一段一段地读课文,再根据自己要写的小动物,一部分一部分地说一说,再动笔一段段地写。我们来试试看,好吗?

《经典咏流传》通过挖掘经典诗词深厚的内涵和人物故事,解读思想观念,体现人生价值,有助人们建立文化自信。《经典咏流传》中梁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咏唱他改编的《苔》,“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感人泪下。歌曲中引用清代袁枚的诗作:“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经由这些来自山里的孩子们的演唱,更能体会出不因环境恶劣而丧失生活勇气的励志精神。这首歌曲内涵深刻又朗朗上口,毫无意外地上了热搜。82岁高龄的谷建芬老师带着《新学堂歌》来到节目现场。谷老师用了12年时间孜孜不倦地改编诗词,让人为之动容。随着《经典咏流传》的播出,相信会有更多的诗词歌曲走进孩子们的心田,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不灭的火种。《经典咏流传》还注重国际传播,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感情。

3 建立文化自信

《经典咏流传》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最好展示。《经典咏流传》节目让观众聆听蕴藏深厚知识的诗词歌曲,建立民族自信心[2]

目前,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需求,而是有了更高精神层面的要求,希望能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时代精神的感染和启迪[1]。经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新时代用流行音乐咏唱这些经典的诗词,更能使今天的观众去感受先祖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感悟。《经典咏流传》中王俊凯朝气蓬勃地传唱明代诗人钱福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通俗易懂的歌词,富有节奏的旋律,饱含朝气的演绎,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莫要蹉跎时光。孙杨传唱的《亭亭山上松》:“亭亭山上松,瑟瑟古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志如磐石,品德似青松,泳坛健将孙杨唱出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男儿当自强,少年强则国强!花木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符号,是巾帼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尚雯婕传唱的《花木兰》,传颂着巾帼不让须眉,平凡之心亦怀鸿鹄之志,激发人心,充满正能量。谭维维嗓音清冽,让观众陶醉在王冕的《墨梅》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蕴含的不争不抢的君子品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也是每个华夏儿女应该拥有的高尚品格。《经典咏流传》让观众理解了诗词背后深邃的意义,让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在世间代代传颂不息。

《经典咏流传》深入挖掘经典诗词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结合时代继承创新,让诗词文化展现出恒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节目在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多的观众因中华经典诗词的芳华流韵而陶醉,并且以诗词文化营养涵养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需求。

经典的诗词文化经过《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历久弥新,广为传唱,正体现了民众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经典咏流传》对文化知识、人文价值、思想观念等的引领,让观众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认同本民族文化,从而树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中国音乐学院王黎光院长在《构建〈经典咏流传〉式的全民美育教育体系》中提出:“希望《经典咏流传》一些优秀歌曲能够推广给中小学们,让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歌曲,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烙印在他们心里,这是非常好的推广中华文化的手段,这会使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建立起文化自信。”[3]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高晓虹院长看了《经典咏流传》节目后讲到:“文化是需要传承的,首先要让年轻人了解文化、热爱文化,在自信的基础上才会有文化自觉。”《经典咏流传》正是这样的节目,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以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4 创新发展文化

《经典咏流传》将书籍中的古典诗词和诗以歌,再生经典文化音乐作品,体现了节目组在实践中不断追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标。因此,《经典咏流传》节目虽然取材于古典诗词,但是并非盲目复古,而是“读诗成曲,传唱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譬如取材于“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的词《一剪梅·舟过吴江》,在今天采用西方唱法,再现东方古典诗词之美,做到了东西方经典的融合创新。再如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由流行歌手霍尊以现代乐曲演唱,厦门六中合唱团以阿卡贝拉方式伴唱来共同演绎,清新脱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在演唱中不仅给观众带来美的视觉和听觉享受,而且在鉴赏环节,让观众深入地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正如康震老师所说:“我们内心的平静,是为了找到我们内心的美好,我们内心的美好,是为了探索和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经典咏流传》将诗人品格与现代文明相衔接,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追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为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充满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经典咏流传》创作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作品,创新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提出,临界截面周长,取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0/2处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h0为板的有效厚度。临界截面周长的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讲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类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肩负起相应的文化责任和时代使命。《经典咏流传》正是这样的节目,传承弘扬诗词文化,创新发展文化,提升电视节目的深度及文化价值,以优质的作品引领社会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郁.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J].新闻知识,2018(10):61-62.

[2]王路.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的开创与传播——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新闻战线,2018(14):112-113.

[3]王黎光.构建《经典咏流传》式的全民美育教育体系[J].人民音乐,2018(4):15.

作者简介: 葛文杰(197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文化传播。

标签:;  ;  ;  ;  

探析《经典咏流传》诗词文化的传播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