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每年因房屋开发建设而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十亿吨,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建立各方配合的处理机制来合理利用建筑垃圾,将产生巨大的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本文就建筑垃圾的效益进行了着重分析,并指出建筑垃圾处理中各方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垃圾;效益分析;处理措施
1.引言
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垃圾年排放量早已居世界首位,2014年甚至超过了15亿吨。我国建设相关单位通常直接将建筑垃圾堆放于露天或做填埋处理,这种处理措施不仅占用土地、影响市容,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会破坏土壤,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建筑垃圾实际上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潜在的巨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筑垃圾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主体,明确各方责任有利于建筑垃圾的高效利用。
2.建筑垃圾的效益
2.1环境效益
环境问题早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障碍,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一是节约自然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利用建筑垃圾生产1吨可再生物能节约将近1吨自然资源;二是节约垃圾堆放填埋空间。堆积1万吨建筑垃圾约将占用67平方米土地,并且建筑垃圾填埋区域难以重长植被,我国每年因建筑垃圾毁掉的良田达0.7万公顷。利用建筑垃圾生产1吨可再生物,将节约0.6平方米的填埋空间;三是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垃圾对土壤、空气、水质等的污染。通过再生利用建筑垃圾,降低其污染物排放量,从而提高生态质量。
2.2社会效益
合理利用建筑垃圾,除了能有效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有利于带动行业发展、增加就业,同时促进创新科研,充分运用发展绿色科研成果,并推动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此外还将助力美丽城市的建设。调查表明建筑垃圾再生中每100项工作能额外增加168项工作;同时建筑垃圾高效利用将推动绿色新技术和高效新设备的研发,实现资源最大化;此外对建筑垃圾价值的高度重视将促使垃圾利用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另外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市容,且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能将其合理利用,将改善城市面貌。
2.3经济效益
建筑垃圾拥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将产生极高的利润。例如,回收150万吨建筑垃圾(主要为混凝土),相当于约120万吨的天然石材,价值约6亿元人民币。此外,西安市政部门曾引进建筑垃圾破碎机,投资回收一年左右,除去成本等因素可获利650万元。我国幅员辽阔,加之城市建设步伐推进,预计到2020年将有500亿吨建筑垃圾产生,如能将其进行再生利用,将创造上万亿元的价值。
3.实现建筑垃圾效益的途径
要实现建筑垃圾的效益,需要实现其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和终端无害的目标。首先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认同和参与;其次需要从源头上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量;然后大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以实现其重复利用;最后积极研发新型技术,使建筑垃圾无害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个过程离不开参与各方主体承担并采取相应责任和做法。
3.1社会参与建筑垃圾治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极高,回收率却不足5%,原因之一便是我国居民和企业等对建筑垃圾的价值缺乏深刻认识,忽视其隐藏效益,从而没有进行系统回收。对此,首要任务是使建筑行业相关人员深刻意识到建筑垃圾的潜在价值,政府应大力组织相关宣传工作;其次应开展分级培训工作,向相关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最新技术,使其能熟悉掌握并实际运用于建筑垃圾处理中;最后要加强大众环保意识,充分运用网络、报刊等宣传平台,向公众介绍建筑垃圾的相关理念,创造社会参与、大众监督的良好局面。
3.2建筑垃圾源头控制
建筑垃圾的减量化不仅指其数量和体积的减少,还包括其种类及有害成分浓度等的减少,它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是实现其环境效益的直接途径。
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政府应当制定配套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开展清洁生产,也可设置垃圾处理费,迫使相关企业采取相应措施;设计单位在前期设计阶段可应用信息化技术以提高精度,如应用BIM技术查找设计失误点,使设计更精确地指导施工;施工单位则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杜绝“三边”工程,避免因施工质量造成的返工,以减少其引起的材料浪费和垃圾生产;公众则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坚决反对建筑垃圾的大量产生,以此监督相关建设单位。
3.3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
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各类可利用资源,具体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三方面内容,它不仅能降低工程造价,还能提高环境质量。
要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需处理好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回收再利用。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并严格实施,以此对建筑企业产生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发挥财税作用,奖励实施垃圾分类的企业;施工单位应做好末端分类回收工作,对建筑垃圾进行分拣集中;资源化企业则要及时引进先进处理设备,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借鉴其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科研机构应当加强技术研究工作,积极研发建筑垃圾的利用及再生技术。
3.4建筑垃圾终端无害处理
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使其不含损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的有害成分,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垃圾无害化包括分选出建筑垃圾中的毒害成分,然后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建筑垃圾处理是政府性行为,政府应扶持相关企业,在财政上给予帮助,吸引更多的经营者参与,同时制定全面细化的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建筑垃圾处理机构要严格分类,采用先进技术,使建筑垃圾的毒害成分降到最低;社会公众要大力支持相关工作,做好督导工作。
4.结语
高效利用建筑垃圾需要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控制机制,其中政府部门是政策的制定者和理念的引导者,起宏观主导作用;建设相关单位是具体措施的实施者,起关键技术作用;社会公众是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起监督管理作用,在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中三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只有协调落实各参与方的责任,才能发挥出建筑垃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鸣明,吴江波,石世英,刘婷婷,张纯博.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生态效率研究——以重庆为例[J]. 建筑经济,2016,37(06):82-87. [2017-08-27].
[2]邓珊,刘立国. 绿色经济理念下的建筑垃圾处理研究[J]. 建筑经济,2014,35(07):98-100. [2017-08-27].
[3]谢佳. 论循环经济条件下城市建筑垃圾再利用研究[J]. 中国建材,2014,(01):120-123. [2017-08-27].
[4]曾晖. 建筑垃圾处理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J]. 生态经济,2013,(11):132-135. [2017-08-27].
[5]刘炳南,张小娟. 国内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经济效益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02):318-320. [2017-08-27].
[6]丁树谦.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及基本途径[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4(03):27-29. [2017-08-27].
[7]杨子江. 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 城市问题,2003,(04):60-63. [2017-08-27].
论文作者:周豪杰,周莉娟,郭秋静,叶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建筑论文; 垃圾论文; 垃圾处理论文; 效益论文; 我国论文; 环境论文; 资源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