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人执政十年(1988—1998)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缅甸论文,政治经济论文,军人论文,外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88年9月缅甸军人接管政权, 建立“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1997年11月15日改名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以来,已有十年了。这十年来缅甸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政治:政局逐步走向稳定和不稳定因素
1988年军政府上台时,缅甸国内的政局动荡和混乱,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三十多支反政府武装活跃在全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在纲领党一党统治结束后,反对派政党如雨后春笋,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迅速崛起。 军政府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1990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获得485 个议席中的396个,赢得压倒性的胜利。
但是,缅甸仍在走着自己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军人政府不但仍然掌握着而且逐渐巩固了政权,政局没有继续走向混乱而是逐渐趋于稳定。原因何在?就政治发展的基础而言,缅甸是一个农民小生产者为主的农业国家,民族众多而矛盾复杂,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中产阶级。军队仍然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就主观的原因而言,在多年的停滞和混乱之后,一般民众希望稳定和发展,而1988年9 月上台的新政府也采取了通过谈判、实现民族和解等更为灵活的政策。1988年9 月以来缅甸政治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有以下六个方面:
1.多数反政府武装已同政府达成和解,国内基本上实现了和平。这方面的主要进程是:1989年5 月缅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力量缅甸共产党瓦解以后,原来由其领导的两万多人的武装分裂为四大股,先后自立政党,并在1989年10月以后先后同缅甸政府经谈判达成和解,成为缅甸政府承认的合法组织,其统治地区则成为缅甸国内的“特区”。其后,克钦独立军第四旅从独立军中分裂出来,于1991年1月同政府媾和。 克钦独立军在多次谈判后,也于1994年2月同政府达成和解。 一度自立“掸邦共和国”的坤沙武装集团,在遭到政府军几次大规模围剿和内部分裂后,穷途末路,于1996年1月向军政府投降。至此,缅甸已有29 支反政府武装同政府和解,国内主要的反政府武装除了克伦民族武装,都已停止了武装反政府活动。而克伦民族武装孤掌难鸣,在政府的多次围剿、打击下,趋于衰落。尽管缅甸国内仍有十来支反政府武装,但力量分散、所据地盘小。反政府武装从总体上看“大势已去”,对缅甸政府难以构成大的威胁。缅甸国内已基本上出现了和平与统一的局面。
2.反政府的政党由热到冷,与政府相对抗的力量削弱。1988年取消“纲领党”一党统治后,缅甸的政党一度极为活跃。在1990年5 月大选中,有93个政党参加竞选。最大的反对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成员达150余万人。但是,1990年以来,反对党的力量不断削弱, 诈多政党已名存实亡,迄今只有9个政党仍被承认;1990年大选中选出了400多名议员,有200多名已被取消资格,包括已辞职、自我流亡到国外、 自然死亡或遭监禁。(注:《国家报告:缅甸》,(英文版)、1997/98年,第5页。)最大的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已大为削弱, 许多地方办事机构关闭,基层组织瘫痪,成员已大为减少。
3.军政府经过两次重大调整,充实、加强了力量,扩大了统治基础。1992年4月第一次调整后,丹瑞上将取代苏貌, 担任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和国防部长,对内对外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1997年11月第二次改组,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改组为缅甸联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增设“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由14名中将、少将组成),成立新内阁,增设电力部、军队事务部,任命了22名新部长。一些观察家认为,改组后缅甸新一代军官已控制了大权,“原来的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的军官不是担任军区司令,就是武装部队各兵种的高级将领。相比之下,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成员大都是较低一级的军官。”(注:《远东经济评论》(英文),1998年5月7日载伯蒂尔·林特纳:《表面谦和实质强硬的缅甸新一代领导人》。)同时,内阁中文职官员的人数也一直在增加,在内阁总人数中已占40%。新一代领导人已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计划,革去政府内多数腐败的部长的职务,振兴国家经济,改善缅甸执政的军人集团的形象。(注:《远东经济评论》(英文),1998年5月7日载伯蒂尔·林特纳:《表面谦和实质强硬的缅甸新一代领导人》。)
4.武装部队力量大为增强。1988年缅甸军队的人数为17 万人, 到1996年已达32.1万人,较1988年的人数增加了90%。
5.召开国民会议,通过了104项宪法基本原则。从1993年1月到1996年3月的三年多时间内,国民会议多次举行会议, 讨论制订新宪法问题。与会代表一开始为702人,代表了缅甸各党派、各阶层和各民族, 其中102人为1990年大选中产生的议员。到1996年3月休会时,国民会议已制定并通过了104项新宪法基本原则, 主要是:给予少数民族某种程度的“自治权”;保证武装部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中心作用,规定由军人担任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和边境事务部长等关键性的职务;规定国家元首必须由在缅甸居住20年以上、不与外国人通婚的缅甸公民担任。(注:《国家报告:缅甸》,1996/97年,第5—6页。)
6.支持和扶植“联邦巩固发展协会”。该协会成立于1993年9 月15日,近几年来发展极为迅速。截至1998年3月,已建立16个省邦协会, 协会成员达780多万人,成为缅甸国内最大的群众性政治组织。 该协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由教育部长吴丹昂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则由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三书记、国防部军务部部长温敏中将担任。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全部18名成员,都是该协会名誉主席团的成员,丹瑞大将兼任名誉主席团的主席。该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参加筑路、修建医院等义务劳动;作为社会基层组织;在政治上支持军政府。军政府在1997年已明确承认该协会为政治组织,号召训练其成员为“下一代的领导人”。
以上六个方面的发展表明,军人政府自1988年执政以来,已有效地加强了统治力量,同大多数反政府武装达成和解,在同反对派政党的较量中也取得了明显的主动和优势。但缅甸国内政治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军政府的领导人曾多次表示,军队掌握权力是暂时的,它迟早将还政于民选的政府。因此,在适当的时候举行新的大选,是现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新宪法的制定直接关系到缅甸今后的政治发展。虽然国民会议已通过了104项基本原则, 但正式的新宪法还有待于制订、 通过。 自1996年3月以来,国民会议一直没有召开,因此, 如何通过一部新宪法(估计在大选前应通过),也是政府面临的问题。
三、尽管已与绝大多数反政府武装达成和解,但缅政府同反政府武装的矛盾有着深刻的民族矛盾的背景,如何巩固和发展和解关系,逐步融洽双边关系,特别是如何给予少数民族某种程度的“自治”,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至于如何实现同仍然坚持武装斗争的反政府力量的和解,也是一个难题。
四、反对派政党主要是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力量虽已大为削弱,但它仍是缅甸政府的主要对手,而且得到西方的支持,其在缅甸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仍不可低估,它与缅甸现政府的较量将是长期的。在缅甸遭受东亚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状况趋于恶化后,反对派政党特别是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活动重新趋于活跃。1998年6月21日, “民盟”领导人吴昂瑞致信丹瑞,要求根据1990年大选结果,在六十天内召集议会。7月7日到30日,昂山素季不顾政府限制其活动范围的禁令,三次赴外地活动,虽都受到警方人员阻拦,但在国外却掀起一阵波澜。昂山素季呼吁缅甸人民不要气馁,坚定实现民主的决心,要求政府释放政治犯与“民盟”对话,并声称一旦身体康复,将再次赴外地活动。“民盟”的态度和西方对昂山素季的支持,给缅甸政府造成压力。
面对国内政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缅甸政府一再强调它的四项政治目标,即: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安宁,健全法律;维护民族团结;制订出长久的新宪法;按照新宪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进步的缅甸。缅甸政府还把以下四项政治口号作为“人民的意愿”。这四项口号是:反对依靠外国人、持有敌对观点、充当走卒者;反对企图破坏国家稳定和民族进步的坏分子;反对别国干涉缅甸内政;打击作为公敌的国内外一切破坏分子。因此,在牢牢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内政局的总形势下,缅甸政府仍将推行较为强硬的政治路线;同时,为了能够顺利地制订和通过新宪法,维护国内的稳定和克服经济上的困难,也为了减轻压力,它也将争取与各政党的对话和合作。而作为主要反对派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则坚持要政府承认1990年大造的结果,在缅甸实现民主。至于已同政府达成和解的民族地方武装,则非常关心少数民族的权利和“自治”问题。缅甸未来的政治发展主要将围绕政府、“民盟”和民族地方力量三者的关系和矛盾展开,关键则在政府的政策和策略。
二、经济改革和发展及面临的十大问题
1988年标志着缅甸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其主要特点是放弃“缅甸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进行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十年来,缅甸的经济改革在各个领域展开,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在1992—1996年间)。但是,由于原来的经济极为落后以及长期的国家统制经济的影响,缅甸的经济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宏观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暴露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经济发展的速度放慢,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1.经济改革在各个领域展开,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缅甸经济正在实现从中央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农业方面,1988年就宣布废除“缅甸社会主义”时期实行的计划种植和强制收购制度,允许农民按市场价格出售大部分农产品,1991年又颁布了允许农民开垦闲地、荒地的法令,调动了农民的垦荒积极性;在工业方面,开始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赋予国有企业在生产、价格等方面的自主权,国有企业资金的筹集不再列入国家预算;1990年成立了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的专门委员会,到1997年仅有58家国营企业实现了私有化;1990年还颁布了《私营工业企业法》,扩大私营企业经营的范围和规模;在对外经济方面,1988年宣布边境贸易合法化,允许私人从事外贸(但禁止私人出售大米、柚木、矿产品);颁布《外国投资法》,使得外国投资较多地进入缅甸,到1998年4月累计达70.645亿美元;在金融方面,1990 年颁布了《中央银行法》,同年又颁布《金融机构法》,确定了银行体系和商业银行的法律框架;允许私人建立商业银行(截至1997年已有21家私营银行),允许外国银行设立代表机构(现已有44家),尝试开放了保险业(已有两家日本公司);1993年起使用外汇券,1995年起允许部分私人银行经营外币汇换业务。可见,1988年以来,缅甸经济改革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特别是1992—1996年间增长率较高。1988/89—1996/97年度缅甸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 其中1992/93—1996/97年度的平均增长率达7%。从1988/89年度到1996 /97年度,一些主要产品有较高的增长。其中,稻谷从1316.4 万吨增长到1708.3万吨(最高年1994/95年度达1819.5万吨),豆类从28.3万吨增加到76.8万吨,甘蔗从155.1万吨提高到438.6万吨。(注:《缅甸联邦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报告》(英文版),1991 / 92 年度本,1996/97年度本,有关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部分。)同时,制造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如果以1991/92年度的生产指数为100,那么,在1996 /97年度,机器设备的生产指数达827,运输工具达343, 农机生产为631,印刷出版为223.9,服装为175.8,工业原料为177.4,住房为146.5,食品饮料为141.5。(注:《缅甸联邦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报告》(英文版),1996/97年,第125页。)1992/93—1996/97年度, 制造业的平均增长率为7.4%。在油气业和矿产业方面, 以天然气的发展为最快,1988/89年度的产量为390.85亿立方英尺,1996/97年度已达657亿立方英尺。根据与泰国DTT公司签订的协议,缅甸从1999年起将向泰国输送天然气,日出口量为2亿立方英尺。 但大部分金属矿产的生产,却一直徘徊不前。 旅游业也是发展较快的部门,1992/93年度, 缅甸仅接待了22363名外国旅行者,旅游业收入约 6800万缅元,1996/97年度接待了248225名外国人,旅游收入超过1亿缅元。 (注:《国家报告·缅甸》,(英文版),1998年第2期,第29页。 )在1990/91年度到1996/97年度,外国投资也有较大的增加,其中1991/92年度前为1.038亿美元,1992/93年度为3.772亿美元,1993/94年度为13.523亿美元,1994/95年度为6.682亿美元,1996/97年度达28.14亿美元,累计达53.157亿美元。(注:《国家报告·缅甸》, (英文版),1997/98年,第58页,表36;第 19 页。 )值得注意的是,1996/97年度外资对制造业的投资高达9.236亿美元,超过了对油气业(6.956亿美元)的投资。在外资带动下,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1996年缅甸成衣出口已超过5000万美元。
尽管近十年来缅甸经济有了一些发展,但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而且有些问题仍较为严重。这些问题主要是:
1.在经济改革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缅甸:最新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仍使用大大高估的官方汇率,仍用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大米、甘蔗等农产品、仍禁止私人出口大米等商品,财政体系仍很脆弱,由国家银行控制的金融市场仍不发展、统计数字不全也不准确,影响宏观决策。
2.宏观经济仍不稳定,通胀居高不下,1992—1996年平均通胀率为23.8%;汇率不稳,官方所定的汇率(6.3缅元兑换1美元)大大高于实际汇率(180—260缅元兑换1美元);(注:《国家报告·缅甸》, (英文版),1997/98年,第58页,表3 6;第19页。)外汇储备到 1997年底已降至2.6亿美元。(注:《国家报告·缅甸》,(英文版), 1998年第2期,第28页。)
3.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生产的部门结构与十年前相比变化不大。在所有制结构中,国有、合作、私有经济所占的比例,1988/89年度分别为22.6%、5.3%、72.1%,1997/98年度则分别为22.5%、2.1%、75.4%。(注:《缅甸联邦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报告》,英文版,1990/91年度本,表7;1997/98年度本,表7、表6。)可见, 十年间国营经济所占的份额几乎没有变化。建筑、矿业、电力、交通、运输、大型制造业主要控制在国家手中;私有经济增长了3.1%, 所增部分主要在贸易业中,私人贸易在1996/97年度已占62.1%,而在1987/88年度为零。在生产的部门结构方面,1988/89年度与1997/98年度相比,农业所占的份额从38.5%下降到35.6%,仅减少了2.9个百分点, 农渔牧业所占的比重从47.9%下降到44.6%,下降4.3个百分点。 制造业所占的比例从8.7%上升到9.2%,仅上升0.5个百分点;建筑业从占1.5%上升到4.9%,上升了3.4个百分点,是各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贸易从22.4%降至20.9%,较十年前降低了1.5个百分点;其他如渔牧业、 林业、能源、矿业、电力、交通、通讯等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与十年前相比,增减幅度都不超过一个百分点。(注:《缅甸联邦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报告》,英文版,1990/91年度本,表7;1997 /98年度本,表7、表6。)从经济结构上看,缅甸仍以农业为主,工业极为落后,制造业在国内生产中的份额不到10%,而制造业又以食品加工为主,食品和饮料业占了1996/97年度工业生产总值的84%。(注:《国家报告·缅甸》,(英文版),1997/98年,第12页。)工厂总数虽从1990/91年度的35729个增加到1997/98年度的53338个,但90%以上的工厂实际上是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1990/91年度32233个,1997 /98年度50033个);100人以上的较大规模的工厂,不到总数的1 %(1990/91年度为452个,1997/98年度为506个),但这些大厂主要是国有企业(1990/91年度为427个,占84.39%;1997/98年度为398 个,占78.66%)。但近十年间51—100人的工厂则大为减少,1990/91年度为960个,1997/98年度仅有343个,减少了617个。 (注:《缅甸联邦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英文版,1990/91年度本,第27页,表75;1997/98年度本,第115 页,表73;表2。)
4.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仍没有改变。全国铁路里程仅5326公里,而且都为米轨;公路虽有30099公里,但大多路面狭窄。 全国电力的装机容量(1996/97年度)仅139.3 万千瓦; 电话(1996 /97 年度)仅197026部,约为每百人4部;在农业中,灌溉面积(380万英亩)仅占耕地总面积(2300万英亩)的16.8%。
5.人口压力增加。据缅甸官方统计,1988/89年度总人口为3929万人,1996/97年度已达4557万人,(注:《缅甸联邦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报告》,英文版,1990/91年度本,第27页,表75;1997/98年度本,第115页,表73;表2。)八年间增加了628万人, 增加幅度达16%。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缅甸人口在1995年底就已达4620万人;如果这个估计是正确的,那么,以官方公布的目前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86%计算,到1998年底,缅甸人口就将超过4900万,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不到300美元,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6.出口乏力,贸易逆差问题严重。多年来缅甸的出口一直依靠豆类、大米、木材等初级产品,出口总量小,出口增加缓慢,甚至有所减少(1994/95年度为54.05亿缅元,1996/97年度仅52.34亿缅元),但进口需求量大(1995/96年度已超过100亿缅元)。因此, 贸易逆差越来越大,1995/96年度就已超过50亿缅元,1996/97年度继续增加, 达 55.78亿缅元。(注:《国家报告·缅甸》,(英文版),1997/98年, 第56页。)
7.外债沉重。1989年,缅甸的外债为41.45亿美元,到1995年, 已达57.71亿美元。其中长期债务53.78亿美元,短期债务3.93亿美元。
8.近两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加重。1997年4月, 美国政府禁止美国企业对缅甸进行新的投资。同年8月, 加拿大政府也作出类似的决定。欧盟在1997年3月作出决定,撤消对缅甸的普惠制。1998年10月, 欧盟又作出加强对缅制裁的决定,涉及经济方面的制裁包括停止对缅甸的非人道主义援助。
9.1997年7月起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缅甸经济带来新的冲击, 造成新的困难。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缅币对美元的汇率从1996年11月的180缅元兑换1美元下跌到1997年11月的280缅元兑换1美元。危机也使东盟国家对缅甸的投资(占外国对缅投资的近一半)剧减, 而缅甸在1997年7月加入东盟后,本来希望从东盟国家吸引更多的外资。1997年4月到12月,缅甸吸引的外资仅5.55亿美元,比1996年同期吸引外资21.12亿美元减少了73.7%。1997年缅甸的物价上涨率为29.5 %, 而1996年仅16.2%。(注:《国家报告·缅甸》,(英文版),1998年第2 期、第21页,第22页。)
10.农业发展速度放慢。农业是缅甸最为重要的经济部门,然而, 缅甸农业在经历了90年代前期的较高速(平均增速5%以上)增长后, 增速放慢,1995/96年度为5.5%,1996/97年度为3.7%,1997/98年度仅为2.7%,大米出口已从1994/95年度的104万吨下跌到1997/98年度的8.1万吨。
综上所述,尽管1988年以来缅甸的经济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成效,经济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缅甸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实还比较多。
面临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缅甸政府确立了四项目标,这就是:以农业为基础,全面发展经济;适当地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通过推广新技术和吸引外资、动员国内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国家和人民手中。这四项目标实际上也是缅甸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些目标,缅甸政府仍将通过渐进的方式,推进经济改革,走向市场经济,而经济发展的重心仍在农业。至于汇率调整等涉及宏观经济的大问题,缅甸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人表示,只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给予大力帮助的情况下,才可能解决。对于外贸方面的巨额赤字,缅甸政府希望通过增加出口、平衡贸易的方式解决。1997/98年度缅甸已大大减少了商品进口。在政府制订的1998/99年度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中,外贸出口计划为68.94 亿缅元(约合11.49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8.7%;进口为60.65 亿缅元(约合10.11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3.8%,外贸逆差缩小到8.29亿缅元(1.39亿美元)。(注:《缅甸联邦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报告》,(英文版),1997/98年度本,首页。)
三、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后面临新的困难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特别是独立以来的历史,缅甸在国际社会中同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最为重要,这就是:同欧美国家,同日本、同东盟,同中国和同印度的关系。概括地说,近十年来各方的政策及其同缅甸的关系是:
1.欧美国家从他们的“民主”和“人权”观念和标准出发,自1988年以来对缅甸一直持批评态度,并且对缅实行“制裁”。其中美国的态度尤为突出。1990年美国就已撤回驻缅大使;1993年6月, 克林顿总统发表声明,支持参议院于该年5月通过的制裁缅甸的法案, 表示将寻求各种方法,促使缅甸政府将权力移交给1990年大选中获胜的政党。1997年4月,克林顿又签署了参议院提出的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的提案。 欧洲国家和欧盟大致上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由于美、欧的影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停止了对缅甸的援助。
2.日本的态度与欧美有所不同,因为日本与缅甸有着传统的良好关系,而且自1962年以来是援助缅甸最多的国家,日本在缅甸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作为西方大国俱乐部的一员,日本在“人权”问题上,又要与美、欧保持一致。因此,日本从本国经济利益考虑,想积极发展与缅甸的关系,1997年2月作出了提升与缅甸经济关系的决定, 但是,从政治上考虑对缅日双边关系又采取谨慎的态度。
3.印度对缅甸的政策,经历了从批评、对立走向接近、合作的过程。直到1992年2 月印度总统文卡塔拉曼在接受缅甸驻印度大使递交的国书时,印度对缅甸仍持批评态度,要求缅甸政府无条件地释放昂山素季,并把权力移交给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印度传媒还一再攻击缅甸是中国的所谓“卫星国”。(注:H·麦克唐纳:《互利》, 载《运东经济评论》(英文),1994年2月3日,第14页。)但从1992年下半年起,印度调整了对缅甸的政策,逐渐缓和、发展同缅甸的关系,双边高层往来也开始。1993年3月,印度外长访问缅甸,次年1月缅甸副外长访印,缅印双方签订了贸易协定。此后,缅印双边关系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双边贸易从1991/92年度的4.72亿缅元增加到1995/96年度的13.82 亿缅元。(注:《国家报告·缅甸》(英文版),1997/98年,第55页。)
4.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友好政策,从不干涉缅甸内政,这一时期保持和发展了同缅甸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5.作为东南亚国家,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对于缅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过在军政府执政之初,东盟各国态度不一。但在进入90年代特别是东盟在1992年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和“大东盟”设想后,东盟国家对缅甸明确地采取了“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政策,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积极发展与缅甸的关系。1994年7月, 东盟邀请缅甸外长以贵宾身份参加在曼谷举行的第27届东盟外长会议。1995年7月, 缅甸又应邀参加第28届东盟外长会议,并签署了《东南亚友好条约》。1997年7 月23日,缅甸正式成为东盟的一员,取得了1988年军人执政以来最为重大的一个外交上的胜利和突破。由于东盟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它与欧美国家的良好关系,缅甸当然希望入盟能为它进一步摆脱孤立、扩大国际交往甚至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可见,在1988年以来的缅甸对外关系发展的第一阶段中,缅甸周边国家起了重要作用。尽管西方的制裁使缅甸未能完全摆脱孤立,但由于印度由对立走向合作、日本不同于美、欧的态度,特别是由于中国和东盟采取积极与缅甸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缅甸争取到了一个较好的周边环境。
1997年7月加入东盟, 又使其对外关系可能进入一个更为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也正是在缅甸正式加入东盟的同一个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而且越演越烈,影响越来越深。东南亚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缅甸对外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东盟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和作用有所减弱;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发生更迭,有的领导人对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的对成员国实行“不干涉原则”提出了质疑。
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缅甸加入东盟对于改善缅甸在国际社会本来可以产生的效应,没有能够发挥出来。而东盟一些成员国的态度,却可能使缅甸在对外关系上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后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至于美、欧发达国家,则将仍然坚持以他们的“民主”和“人权”标准,继续对缅甸实行制裁,施加压力。如果缅甸国内反对派与政府的对抗升级、加剧,则西方的压力也可能随之加重。因此,在世纪之交,缅甸在对外关系上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当然,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资源较为丰富又有着独特的经历和传统的国家,西方压力虽然不利于缅甸的稳定和发展,但其影响毕竟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周边国家同缅甸的关系如何,对于缅甸的发展是否有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缅甸政府外交政策的重心,看来也仍将放在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努力改善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标签:缅甸共产党论文; 经济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联邦家私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武装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