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研究_用户研究论文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研究_用户研究论文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整合论文,学科论文,门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的提出

1.1 整合全部资源是技术的理想追求

数字资源整合是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最初人们关注和追求的是实现对所有资源的整合,正如SFX开放链接软件创始人Van de Sompel所描述:“用户梦想的是一个覆盖全部学术信息资源的信息系统,所有信息互通互联,信息获取简单准确”。但随着整合技术及其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目前对所有资源库实现统一检索只能是技术上、系统上的追求,而实际中对大量资源库进行集成检索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1]

1.2 用户需求不要整合全部资源

对于一个研究人员,他们只是关注自己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的若干资源库,很少一次检索几十个、上百个资源库,对几十种以上的资源笼统地实现跨库检索并无实用价值。用户的需求是针对某个学科主题、文献类型以及个性化需求的资源导航和检索。因此尽管技术上可以追求所有资源库进行统一检索,但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资源库进行跨库整合检索,以保障检索效率。

1.3 目前的资源整合平台存在多种弊端

在过去十余年的数字资源整合实践中,图书馆已经形成多种整合手段,如基于导航的整合、基于OPAC的整合、基于链接系统的整合、基于跨库检索的整合等。据笔者对我国107所“211”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情况的调查显示,尽管这些图书馆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资源整合比较重视,但存在很多问题:如电子期刊导航系统链接的有效性问题,新订电子期刊的添加,停订电子期刊的处理等维护问题非常突出;OPAC系统由于其MARC元数据的限制,其整合的资源类型有限。跨库检索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检索速度问题;跨库检索结果少于单库检索结果;跨库检索可检索字段少于单库检索,一些限制检索和特色检索被忽略。检索出错问题:如单库可以检索,跨库检索却发生错误或单库检索有结果,跨检索结果却为零等。

1.4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的提出

学术资源整合门户是图书馆门户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有两种方式建设图书馆学术资源整合门户,一是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网站组织方式;二是以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为代表的专业系统平台建设方式。学术资源整合门户集成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知识导航、多途径检索、全文快速获取等多种整合方式和多种服务,可谓“大而全,无所不包”,同样存在不少问题:检索速度;特色检索字段的缺失;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在“以用户为中心”、“服务至上”理念的驱动下,面向用户的资源整合已成为图书情报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2]现代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元化、深层次和全程化特点要求图书馆在建设大众式通用平台的同时也要建设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和深层次服务的新平台。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针对某一特定用户群或是某一学科(专题)领域需求,最大限度集成相关资源和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检索和个性化服务。首先它是一个资源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实现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其次它是一个服务平台,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图书馆服务都在门户中“一站式”提供,可以根据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提供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

2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2.1 面向用户的学科资源跨库检索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的服务对象是科研用户,他们进行学术研究时所需的资源是全方位的,如图书馆购买的各种商业数据库、自建的特色数据库、网络免费资源、馆藏纸本图书报刊及机构内部产生的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分布式、异构性特点极大地加重了用户文献检索的负担。学科资源整合门户应能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合适”的资源,应用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跨库检索技术把这些资源集成化,提供统一检索,最大限度减轻用户学习检索不同数据源的负担,节省用户宝贵时间。

2.2 智能开放的知识链接

跨库检索实现了基于关键词或检索词的资源整合,达到“一次检索得到全部结果”的目的,但这种检索其实不能检全某一主题的文献,因为某主题相关文献是不可能仅仅用一个或几个检索词就能概括的。知识链接与跨库检索具有完全不同的资源整合理念,具有不同的检索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跨库检索的不足。

知识链接有多种形态:从链接点设置看,可以分为引文链接、知识元链接等;从链接目标看,可分为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从链接实现技术看,可分为封闭式静态链接、开放式静态链接和开放式动态链接;从应用实际看,SFX/OpenURL、CrossRef/DOI、MAP的 WebBridge、ENCompass的LinkFinderPlus等都得到全球范围的应用,其中SFX作为第三方开放式动态链接系统已经在我国随着MetaLib平台在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得到应用。学科资源整合门户利用各种知识链接实现中外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字图书、标准、专利、本馆及他馆馆藏目录、搜索引擎、网络资源等不同类型、不同级次资源间的链接,并实现对有权限的全文文献和事实数据的直接获取。

2.3 深入的专业知识导航

在资源整合领域资源导航系统有以下优势:①帮助用户快速全面地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本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②有些网络信息资源以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形式存在,而且相对不稳定,时常有更新,变化,不易采用结构化数据的跨库检索,而往往适用导航的形式来揭示。知识导航是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三方面导航内容:馆藏电子资源导航、馆藏纸质文献导航和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知识导航面向专业研究型用户,比一般面向大众用户的学科导航要精细,类目设置要更深入,更贴近用户,采用标准元数据来深入描述信息资源,用规范知识组织体系对所收集资源进行组织,支持定期数据自动检测和计算机辅助更新,支持开放集成定制、个性化定制,为以后实现基于语义的智能导航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全方位的服务整合

在学科资源整合门户建设中,提供深层次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是最终目标。柯平教授在解释“Service”时强调了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地位,[3]并指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三方面重要内容:第一是信息服务,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声像、缩微阅读、复印等;第二是咨询服务,包括传统参考咨询、虚拟咨询、定题服务、查新服务等;第三是教育服务,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培训和“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等几方面。对于科研用户,他们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科研过程之中。然而,要怎样利用信息才能了解所处的科研环境,如何才能获取自己最需要的资源,对这些问题用户自己可能并不清楚,需要学科资源整合门户提供咨询、查新、文献传递等服务来解答、确定和获取文献。

2.5 统一用户认证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集成了图书馆相关学科资源,包括有版权的资源、签订许可协议的资源及自建或自有版权的各种资源。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有严格的用户认证保证,只有合法用户才能使用。为减轻或消除用户背记和输入众多不同资源与服务账号和口令的负担,学科资源整合门户要实现统一用户认证,即用户只需要一次登录,就能使用图书馆已得到授权的各种资源和服务。[4]另外,统一用户认证需要用户注册或账号关联功能,登记用户的个人身份资料、研究方向或主题、兴趣爱好及联系方式等有用信息,以便为他们提供深层次个性化服务。

3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建设的关键问题

3.1 确定需要整合的资源

与面向大众用户追求“大而全”的学术资源门户的最大区别之一是集成资源的范围。学科资源整合门户需要集成的是特定学科领域的资源,对资源的学科特点、学术价值和专业范围等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确定门户要集成的资源时应符合这些要求。对集成资源的筛选是学科资源整合门户最终输出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依据科学的选择评价标准与方法。

图书馆购买、自建或开放存取的各种数据库资源一般都有其自身的学科收录范围、较稳定的收录标准和用户对象,相对比较容易判断是否属于学科资源整合门户整合范围。而且数据库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特点,科研用户往往比较熟悉,使用频率较高,通过专家用户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即可确定。[5]而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具有内容庞杂、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变更失效等特点,对其进行质量和效用评价,遴选出有价值的资源相对比较困难,应该制定必要的原则并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如浏览认定法、内容评估法、利用评估法、专家推荐法等。[6]

3.2 机构内部产生资源的整合

机构内部产生的知识资源,如高校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产生的资源,尤其是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或者研究基地、实验室产生的各种数字资源已经相当庞大,是高校中最具特色、独树一帜的资源,是高校的重要资产,是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信息源。但这些资源往往分布在不同部门的网站内,如师资情况、教学任务书、媒体素材、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测试材料、电子教案等教育教学资源主要分布在教务处、人事处、网络中心、各个学院;而学术著作、论文、讲义、科研项目、专利、课题成果以及专家教授的演讲等科学研究资源主要分布在科技处、研究生部、图书馆、各个学院等网站内。[7]这种分布式特点给科研用户的检索利用带来不便,对这类资源整合是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少有整合系统 (平台)将此列入整合范围,也少有文献作相关研究,是一项较新的整合内容。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建有“域内资源整合”系统,但笔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其整合的资源有网页、中文期刊、馆藏书目、电子图书、学位论文等五类,后四类资源属重复整合资源,在目前流行的整合平台中都可实现,而网页资源基本上是通知,消息类网页信息,与学术性相关甚少,有很多链接已经失效。

整合机构内生资源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它们更具有异构性特点,有网页型、文件型、课件型等,还有的存在于专业数据库平台中,整合这些资源可采用内容聚合模式:[8]对拥有自身元数据的结构化资源系统(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学术著作、论文、讲义数据库等)利用某种元数据采集协议(如OAI协议、METS协议等)采集元数据建立联合资源仓储,并整合到学术资源整合平台提供多种数据的整合检索;对网页、 FTP资源则自行建立专门的搜索引擎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索引;对于分散在各站点的无格式未经索引的资源则采用P2P的方式进行建库索引,并按照相关标准提供元数据采集或标准检索接口。

3.3 科学选择资源整合平台

在学科资源整合门户建设中,门户是平台,整合是手段,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知识服务是最终目标。[9]整合平台的选择是学科资源整合门户建设的关键性一步,直接关系到对科研用户的服务质量。目前流行的跨库整合检索平台国内有CALIS统一检索平台、清华同方TPI40/Grid20平台、TRS资源整合门户、数图之家资源整合信息门户等;国外有Endeavor的ENCompass、 ExLibris的MetaLib、Innovative的Millennium Access Plus (MAP)及ISI公司代理的WebFeat等。这些产品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国外的整合系统起步早,功能比较完善,应用比较成熟,他们注重与资源提供商的沟通和协调,积累了大量对资源库进行配置的经验和数据,方便生成用于本地资源配置的知识库,但他们的缺点是成本高、技术支持响应速度慢;而国内的产品往往具有成本低的优势,需要技术支持时,沟通比较容易,响应也比较迅速。但国内系统的功能尚未有国外系统的成熟稳定。[10]

因此,在决策之前必须根据自身的目标和客观情况做好系统评估工作。(1)在技术上:是否为成熟稳定的产品、是否具有多文种处理能力、是否基于通用数据库平台的开发环境,以方便用户操作管理、是否支持多种元数据类型(如MARC21、EAD、DC、TEI、XM、 RDF、AACR2、MAB等)、是否支持创建本地元数据并解决各系统之间元数据的互操作问题、是否支持多种协议(如HTFP、Z39.50、SQL、XML Gateways等)对各类型资源的跨库检索、是否支持与本馆现有环境的集成,与其他图书馆管理系统结合;(2)在功能或效果上:界面定制和资源配置的灵活度、系统翻译器技术的拓展能力(可以包容哪些类型的数据库和资源)、返回检索结果的质量和速度、支持链接的质量和范围、是否具有用户认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3)还要考察系统开发商的技术支持能力和响应时间。

3.4 提供深层次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

无障碍的资源和知识获取是科研用户最为迫切的需求,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知识服务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实现个性化服务是学科资源整合门户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1)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界面定制服务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桌面的显示方式,包括界面的结构布局,显示颜色和显示内容的排列方式等;个性化内容定制服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定制内容,可以选择数据库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相关网站、学科导航、搜索引擎等等;个性化信息检索定制服务可以定制常用检索关键词和检索式,可自定义默认检索方式是简单或复杂方式等。[11](2)信息推送服务。利用推送技术按照用户预先定制或自动搜集用户兴趣等信息将特定用户可能有用的信息主动推送给用户。目前Push产品有很多,如早期Dialog的LiveWire、北京世纪集团的“资讯天使”、康奈尔大学My Library系统的My Update及Alert系统(功能)等,到现在热门的RSS推送技术。Push的内容可以是将相关信息的目录、文摘及链接发送给用户,由用户根据通知去查询相应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将信源中的信息本身推给用户。Pueh的形式也有多种,主要有邮件式和频道式两种,如RSS推送技术采用的就是频道式。

4 结束语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全面整合了图书馆特定学科领域的虚拟馆藏资源、实体馆藏资源及全面的服务内容,是面向大众式“学术资源门户”的深化,应避免检准率差、提供大量不相关检索结果、检索速度慢及不能提供个性化深层次服务等缺陷。学科资源整合门户是图书馆开展深层次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的重要平台,是高校图书馆为学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持,为实现由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奠定基础,为构建“知识网络与知识服务网络”创造优越的条件。

收稿日期:2007-08-27

标签:;  ;  

学科资源整合门户研究_用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