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在的历史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要培养初中生解析史料的能力,不能等到临近中考,应该从初一开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关键词:史料分析 兴趣 能力
研究近几年中考历史试卷,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中考历史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能否从史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能否概括出史料的中心内容,能否将所学内容与史料有机的结合等等,成为能否成功突破中考历史的重点所在。我们不能等到临近中考时才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要想成功的突破中考历史,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精选史料,由浅入深,激发兴趣
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等进行取舍。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例如讲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时,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通过幻灯片展示伏羲氏和神农氏的图片和一段文字史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然后提出问题:谁来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为了利于学生理解古文,播放视频片段《神农氏和伏羲氏的传说》,这就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传说中人物的主要贡献。虽然史料是文言文的,但结合了视频史料,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再现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官认识,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关史料,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例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教材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青铜器的工艺高超在哪里?所以教师补充史料: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周礼·考工记》提出问题: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结合视频《青铜器的制造过程》将这些难懂的内容再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精心设问,指导方法,培养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教师在展示史料时应同时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问题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材第6页和第8页有两幅图片——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根据图片的信息设计问题:请你分析上图中哪一种房屋适合北方人居住?哪一种房屋适合南方人居住?结合我国南北方的自然条件,分析一下原因。这样的问题就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教材内容有了更进一步拓展。教师要多思考、多分析,设计出精彩而又是切实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史料分析的能力。
在分析史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史料,找出史料中的关键词,然后联想所学知识,从中提取出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这就是材料分析题“四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读。通过读问题,使学生明确答题的方向,能够有的放矢;然后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概括,进一步认识史料,找出史料中与问题有关的关键词、句。这是解读史料的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然后根据关键词、句联想课本中所学的内容,这就是解读史料的第三步,想。解读史料的最后一步,就是答。答题一定要规范,不能答非所问。将从材料中提取出的信息和联想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组织、归纳,这种“四步走”的解读史料方法,为学生理解史料的内在涵义,提取史料的有效信息,提供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正如马克·布洛赫所说:“千言万语,归根结底,‘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
总之,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初一开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精选史料,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剑鸣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97。
[2]安托万.普罗斯特 王春华 译 历史学十二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马克.布洛赫 张和声 程郁 译 为历史学辩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1。
论文作者:涂建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史料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青铜器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谓之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