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导与多元发展:凝聚思想与办学发展创新_学校文化论文

文化主导与多元发展:凝聚思想与办学发展创新_学校文化论文

文化引领、多元发展:学校办学思想凝练与发展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凝练论文,学校办学论文,思想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特色发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奠定基础,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这些政策为学校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上海市罗店中学(亦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是一所有72年历史的老校,学校走的是渐进性的创新之路。其坚持“文化引领、多元发展”的理念,侧重于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一、文化引领,开拓创新

      所谓文化引领,就是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文化领导,用文化的方式引领学校发展。上海市罗店中学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活力与个性标志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扎根于每一位成员的心中,形成师生的价值认同并确立共同愿景,让文化产生精神力量,进而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说,校长的文化引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学校承前启后的一条通道。文化自觉首先应来自于对学校办学传统的诞生、形成、延续的全面认识、进而由对学校传统的自知、自明求得继承和扬弃的文化自觉,求得办学的自主能力与自主地位。校长的文化自觉是校长及其领导的团队在追求学校创新发展中进行的文化思考和积极实践,表现为校长在办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校长是否具有文化自觉,决定着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深度和厚度,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所学校的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校长必需在多元文化里确立自己的判断坐标,同时尊重包容其他文化,在日常的细节中把自己的志向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从而产生强大的校园文化力量,最终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境界。

      (二)重塑文化

      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往往历经几代校长对教育规律的执著探索和追求。校长探索、凝练办学思想的过程,实际上是校长基于学校发展进行文化选择、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校长办学思想转化为办学特色和学校精神的过程。

      2010年,笔者以宝山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为契机,汇聚专家智慧、融合教师共识,对办学理念重新梳理、整合和提炼,并传承与发展为“尚美育人、多元发展、幸福人生”。学校以教育核心价值观对理念进行了再解读:尚美育人——培养艺术和科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统领学校工作;幸福人生——让学生常怀幸福的感觉,不仅会享受幸福,也会追求幸福,不仅自己感到幸福,也会让别人感到幸福,不仅现在是幸福的,也相信未来是幸福的。罗店中学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凝练而成,其内涵也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在理念与实践融合中,学校逐渐明晰了办学目标,即把学校办成上海市北部郊区高质量(教育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美育特色)、有品味(师生具有较高的美的鉴赏力、创造力)的现代化寄宿制高中。

      反思这些年的办学实践和成绩,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即“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是管理的保障,规范化是管理的意义,精细化是管理的价值。二是践行“精、气、神”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的精气神有了新的内涵,更多体现在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和对社会的默默奉献中,体现在充满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上。精气神是发动机,什么样的精气神带来什么样的工作成效。三是发扬“永不言败”精神,积极向上,用自身的优势来弥补不足。“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精、气、神”以及“永不言败”正是罗店中学学校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因子。

      (三)文化作用

      文化的背后是规律。校长要潜心研究和把握办学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在实践中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学,自觉地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学校办学特色。例如,在教学上,校长至少要具备三种教学领导的能力:一是具备了解一两门学科实际知识或发展趋势的能力,能帮助教师组织和呈现知识的内容,提供教学技巧和资料;二是具有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知识,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的过程,包括从确立陈述目标到选择好的教学方法;三是具备教学视导的能力,包括教学领导中行政人际关系上的技巧、帮助教师执行有效教学的能力及具备现场视导或教学成效评价的技术。

      二、行动探索,队伍建设

      (一)教学跟进,扎实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实施创新必须的要旨与方向,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学生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在创新中暴露出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修补知识能力上的短板,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上应该重视和强化的部分。

      学校长期开展“以学定教”活动,主动变革基础教育育人模式。例如,学校开展“激活思想正能量,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学习践行现代教学理论,推进学校学习文化建设”等假期自我学习活动,评选优秀读后感,催生崭新的课堂教学;举行“高考评析会”,以高考为契机,落实教学工作意见,强化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课堂教学策略性知识的落实,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促进课堂教学智慧含量真正提高;等等。

      (二)规范引领,专业提升

      2012年4月,罗店中学成为宝山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根据《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和《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精神,按照《罗店中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规范务实、专业引领”,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组成优秀的教学指导团队,认真、有序地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并以此作为本校完善和优化教师梯队、促进不同层面教师主动发展的又一平台。

      学校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从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四个方面要求指导教师开展工作,尤其要将自身的优势与教研组专题校本研修相结合,对见习教师进行备课、上课、设计作业、编制考试、评价学生、教研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在见习教师培训指导工作中,倡导合作交流的工作方式,共同分享和集聚个人以及集体的智慧,以提高组内教师个体的理论认识、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促发教师自觉追求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变革,关注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研究。

      (三)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是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形成健康的教研文化是提高教研组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教研组教师群体的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决定着教研组的精神面貌。罗店中学组织教研组深入研究引领学校文化的“宁静、卓越”“求真、向善、尚美”“尚美育人、多元发展、幸福人生”的内涵,以此深化教师对于学校校本文化的认同。学校组织教研组总结自身组室的特色,以此拓展校本文化的外延,求得在校本文化指导下的相同价值观和相似行为习惯。

      教研组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合作协商,表达真实的思想和观点,并经常性地开展“百家争鸣”式争论。在这种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教研组文化才有活力,才能长盛不衰。

      三、多元发展,课程保障

      在保证基本教育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罗店中学积极推进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开展了“课程丰富校园文化,价值引领多元发展”的探索。

      (一)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根据罗店中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学校制定《上海市罗店中学学校课程结构设计与实施计划》,提出“建立以学生健康发展和现代社会需要为目标的新型课程结构”,在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设置基础上,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着眼于开发能够发展学生个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主导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自主性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把“尚美育人、多元发展、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学校确定“基于‘幸福体验’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为“十二五”后期改革和发展的实验项目。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倡导的“幸福体验”包含两个层面。对教师来说,其在课程开发和实践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看到学生的成长,体验这种无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主体实践,知识面扩大,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学生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体验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等,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

      同时,学校以整合“三种资源”(整合学校资源、规范有序展开;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高课程建设的科学性;挖掘社区资源、拓展课程建设的外延)和注重“四个结合”(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建设品牌学科;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创建研究型教师队伍;与教研组文化建设相结合,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与特色建设相结合,推进学校整体发展)来构建学科知识类、社会实践类、艺术类、科技类四种类型课程。

      (二)艺术特色收获育人成果

      作为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罗店中学管乐队已有22年的历史。二十多年来,校管乐团已形成了从初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有序推进的发展阶梯,演奏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管乐团团员培养中,罗店中学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抓普及,重基础,保证参加管乐学习的学生基数。通过艺术联盟吸引有艺术才能的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参加管乐学习;办好初中艺术班,稳定乐团基础生源;加强高中艺术团员管理,吸引更多管乐特长生考入本校高中。第二,创设良好政策环境,对艺术才能突出的学生予以鼓励。学校在初中艺术班招生和高中自主招生阶段,对确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予以一定政策倾斜。第三,立足于罗店,辐射沪太教育发展区。充分发挥乐团的辐射作用,与周边小学、初中逐步建立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既发挥了学校的优势,也确保乐团发展的后备资源。第四,加强艺术联盟建设。通过与本地区部分小学、初中合作,将学生的艺术专业训练时间延长为10年(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三毕业),这样既可以让团员的基础更扎实,也有助于提高乐团的整体水准。

      (三)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学校所在地罗店镇是当地文化艺术的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的民间艺术精彩纷呈,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有着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学校充分挖掘罗店镇的丰厚底蕴,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了一系列生动的传统文化进驻校园活动,着力调动学生“看、听、做、寻、访”的积极性,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中华传统。例如,学校的中华民俗之“演绎古风新韵,弘扬民俗文化”以主要民俗节日为立足点,以学习探究节日起源和实践探索节日文化为课程的主要形式,配合生动的节日习俗体验,帮助学生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中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探究。例如,学生用ArcGIS软件和多媒体技术演绎出悠久的“罗店电子文化地图”。电子文化地图的开发过程既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又培育了其严谨、务实、合作、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找到一条普及和宣传历史文化知识的新途径。此项研究成果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四)特色联盟形成教育合力

      在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和巩固学校艺术特色教学基础上,罗店中学还承担了“宝山区校园足球联盟”的盟主单位、“宝山区中小幼气象科技教育创新联合体”盟主单位。学校是“宝山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分中心单位,并加入了“宝山区中小学版画共同体”和“宝山区影视教育共同体”以及宝山区中小学书法共同体。

      联合体、联盟、分中心、共同体,尽管这些名称各异,但拥有共同的“身份”,即联合的、加盟的。一个“联”字,或多或少地表现了教育“联姻”和办学“联动”的特性。

      在教育共同体建设中,学校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高起点,专业引航浓兴趣”。学校聘请市、区专家担任顾问,加强与市、区有关专业机构的联系,加强与共同体学校的联系。专家还走进校园指导科普校本课程和研究课题的实施,帮助学校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二是“底切入,以点带面重实践”。学校充分利用共同体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创设活动平台,以文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让校园处处散发出创新文化氛围。

标签:;  ;  

文化主导与多元发展:凝聚思想与办学发展创新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