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绿色施工模式的实施策略论文_王清峰

探讨绿色施工模式的实施策略论文_王清峰

王清峰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围绕绿色施工模式的实施,主要从几个方面对现代工程建设中绿色施工技术和方法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这几个方面分别为绿色生态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绿色生态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环保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绿色施工;环保材料;生态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施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在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在发展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此,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则想的十分必要。绿色施工则意味着,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环保、健康、可持续等理念。本文则围绕绿色施工模式的应用,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了对现代工程建设中绿色施工理念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绿色生态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中的生态技术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以传统建筑技术为依托,根据资源和环境要求,进行改造重组所形成的新技术。第二,将其它领域的新技术直接搬用过来,然后应用于建筑设计红,如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生态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以实际建筑环境为依托,以促进人员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为目的,从区域和谐规划角度出发,因地制宜,进而充分发挥生态技术的实际效果。例如,针对新疆地区所开展的建筑工程,设计理念要与我国大西北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互协调,通过生态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能够接受良好的光照。在设计,要尊重建筑区域所存有的自然资源和地形地貌,在户型选择上,要严格区分,厅房流线分明、干扰少,通风采光良好,明厨明卫,同时充分考虑到周边的环境资源和自身的园林景观,力求使每户都有好的朝向和景观。建筑的公共空间,则采用电梯厅,这样可以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增加户内采光率,而且要为房屋内配置高质量的照明设备,如庭院灯,在确保高质量照明的基础上,控制光污染,而且要为照明设备配设人体感应开关。

二、绿色生态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1、合理运用生态方法,突出河道自然状态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为了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首先已给恢复河道周围的生态群落,当然,必须在确保河道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进行,通常情况下,河道的社会功能就是洪水防范。建设人员应该在河道周围建立一个适合生物群落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浅滩、杂草、陡坡等,而且河岸线应该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设置的陡坡也要错落有致,然后所建立的浅滩要与深潭相互映衬,结合构筑,在自然外力作用下,经过河流沉积在河道下游地区可以逐渐形成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生态系统,这样可以为河道周围生物群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其次,应该注重河道以及河道周围环境生态网络的搭配,这样可以将外部环境与河道生态系统有效融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扩大河道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针对那些混凝土铸成的河岸以及河床,可以将原先的暗渠改为明渠,适当扩大周围植物生长范围,从而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再者,在河流景观设置中,一定要以简单自然为原则,尽可能运用自然植被对河流景观进行装饰,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恢复河道的自然特色。

2、加强生态河堤建设

在水利工程中,生态河堤的主要作用是对河道水体进行调节。为了实现河堤的生态功能,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河道中心线的生态布置,在布置过程中,要对河道水利的动力、河流整体形态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因为这些因素会对生态河道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合理控制,最终突显生态河道的综合功能。为了确保中心线的宽度符合要求,必须事先对河道的过流能力进行精密计算。其次,为了提高生态河堤的景观效果,在河堤建设过程中,应该在其两边分别设置浅水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视觉上增加河面的宽度,而且有效增加了河道的造景空间,进而不断提高河道的生态特色。再者,在生态河堤建设过程中,要对护堤材料进行慎重选择,在材料选择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所选的材料要与河堤附近的自然景观有效融合起来,而且要尽可能选用多种材料,如可以对河堤的水泥或者混凝土表面进行雕琢或者涂色,这样既可以实现观赏效果,又能够突显生态气息。

三、环保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保温新材料

保温处理是建筑施工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建筑保温效果,在传统建筑施工中,主要通过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来实现这一目的,随着新型保温材料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保温材料的使用量,节省了建筑空间,而且收到了良好的保温效果,与传统的保温材料相比,新型的保温材料更加的轻便,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便捷,而且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例如,真空隔热板,隔热板的外部为金属构造,板内则为硅酸盐、泡沫等,但是其厚度接近于传统建筑保温材料厚度的1/4,而且隔热效果远远高于传统建筑保温材料,所以,真空隔热板往往是建筑设计中保温材料的首先。

2、隔热新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整个建筑的隔热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为此,在建筑设计中,隔热材料的选择意义重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建筑设计通常会使用一种绝热材料,这一材料的外观为透明状,这一隔热材料有三层,首先为玻璃层,整个玻璃层呈蜂窝状态,进而产生良好的反光效果;其次为空气间层,这一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吸收建筑外部的热量;再者为吸收面,吸收面位于绝热材料的最外面,这一层的主要功能就是有效组织外部热量进入建筑内部,进而保证建筑的隔热能力。

3、通风系统中的新材料

通风系统也是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通风系统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建筑设计中,通风系统新型材料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例如,在建筑的窗框设计中,采用新型材料,在窗框底端留有空气流动渠道,通过窗框进入建筑的空气会首先到达建筑顶端,然后在建筑内扩散,这样就使得空气流速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整个建筑的舒适度。这种新材料窗框的应用,不仅控制了空气的流速,而且对建筑内的空气还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所以这种低成本、高环保的材料往往会被广泛应用于建设设计中。

参考文献:

[1] 沈良兵,戴建峰,郭银利.“被”绿色施工:也需主动探索[J].施工企业管理.2014(04)

[2] 李君.推行绿色施工与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J].招标采购管理.2016(01)

[3] 张海波.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探讨[J].四川建材.2015(06)

[4] 李菁.加强绿色施工管理与企业未来发展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02)

论文作者:王清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探讨绿色施工模式的实施策略论文_王清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