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等教育现状述评_大学论文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述评_大学论文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台湾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祖国大陆不尽相同。了解台湾高等教育现状对于加强海峡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两岸高等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意义深远。

按照规定,台湾学生均要接受九年制的“国民教育”,最后经过入学考试,约有27%的学生进入高级中学学习,余者进入技术职业体系,即高级职业中学和五年制专科学校接受教育。高级中学学生毕业后参加联合招生考试,通过者将进入高校学习。台湾的高校分为大学、独立学院以及军事院校(四年制)、三年制专科、书院等,其中大学与独立学院、军事院校等均可授予学位,而专科学校则不然。

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许多高级职业中学和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在踏上社会以后明显感到所学的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之需要,亟需进一步深造。为此,台湾还举办了一些二年制专科、技术学院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技术学院分为二年制和四年制两种,简称“二技”和“四技”,均可授予学位。此外,所有专科毕业生的优秀学生在经过选拔考试后,还可以考入大学插班学习。

台湾高等教育体制的如此布局,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一部分职业化、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满足了一部分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到90年代初,台湾已拥有大专院校145所,其中“国立”61所、市立2所、私立82所,“国立”占43.4%,私立占56.6%;在校生53.5064万人, 其中男生占54.43%,女生占45.57%。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台湾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约占总人口的27.4‰(如果包括就读于“空中大学”和各类补习学校的学生,则占总人口的30‰左右);就读于四年制院校的学生约占总人口的17‰;在台湾25岁以上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者占总人口的13.6%。

台湾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大学联合招生考试(简称联招)、推荐甄选、转学插班等多种渠道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联招是其中举办历史较长、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与独立学院都参加联招,台湾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联招渠道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因此,每年的联招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加强对联招的管理,确保公正平等地选拔人才,在每年联招前夕,首先由各大学校长和专家组成联招委员会和命题委员会,统一部署安排联招工作,统一命题。联招的具体事务则由各有关学校轮流负责。台湾每年参加联招的学生约有12万人,录取率高,尽管如此,学生们在联招中的竞争仍很激烈,奋斗目标都集中于一些“国立”大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立”大学不仅办学条件较好,而且入学费用低廉(仅为私立大学的三分之一),自然成为老师、家长和考生普遍的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每年的联招对学校、老师和考生的压力都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联招成了高中教育的“指挥棒”,许多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给台湾教育带来了许多弊端和问题。

在联招以外,每年约有8 %的台湾学生通过推荐甄选渠道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该渠道的前身原为保送制,在保送制的实施过程中因人为产生的种种弊端受到公众舆论的批评而中止。目前推行的是在保送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起来的推荐甄选方式。一些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经学校推荐可以参加基础学科能力测试,通过测试后再推荐到有关高等院校,由高校组织的甄选委员会对推荐生进行面试筛选。这样,既保证了一批优秀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学校深造,另一方面又将一些人为的作弊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是高校招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外,对于一些高级职业中学和专科学校的学生而言,参加转学插班考试进入高校,则是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据统计,到1995年,在台湾称之为“大学”者共有24所,其中公立16所,私立8所;称之为“学院”者共29所,其中公立12 所(“国立”11所,市立1所),私立17所;称之为“技术学院”者共有7所,其中公立6所,私立1所;此外尚有一所“空中大学”。台湾大学生45%来自于公立学校,55%源于私立学校,且私立学校学生毕业后,留在台湾发展事业者居多,对台湾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颇大。因此,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也常常以此为理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对私立学校的发展和地位引起足够重视,并在有关政策上予以扶持。

事实上,在如何处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关系问题上,台湾高等教育界一直议论纷纷,各执一词。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矛盾突出表现在经费方面。据统计,目前台湾“国立”大学的教育成本约为每名学生每年平均30万台币,而私立大学则约为其三分之一,即10万台币。但从学生入学收费的情况来看,则倒挂现象较为严重。“国立”大学的学生收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万台币,而私立大学却为每人每年8万台币。“国立”大学条件好收费低,自然成了家长和考生们追求的目标,私立大学的校长们对此常常怨声载道,斥之为“不公平竞争”。从办学经费的来源分析,私立大学的经费75%来自于向学生收取的学费,10%靠台湾当局补助,10%来源于社会各界的捐资办学(台湾捐资办学风气不盛),5%靠其他财务收入(如利息等)。 “国立”大学的办学经费则完全由当局提供,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则全部上缴当局财政。近年来,已有一些“国立”大学被批准同意可以自筹经费,但同时当局也随之削减了办学经费预算,这使得一些“国立”大学也开始为“皇粮”短缺而大伤脑筋。

关于台湾的高等教育,有人将其概括为“四制”,即三级管理制、教学科研并重制、办学日夜兼作制及私人办学制。所谓“三级管理制”,主要是指台湾高校中凡称之为“大学”者,在建制上均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所谓“教学科研并重制”,主要是指台湾高校都能普遍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注意妥善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当然就教学与科研哪方面更侧重些,这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而言,一些公立学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如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等研究力量较强,有较好的科研队伍和工作条件,能够经常产生一些较高水准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侧重于研究型;而另外一些私立学校,其背景不一,有一些具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背景的学校,也有一些具有财团、家庭背景的学校等,这些学校尽管也具有一定的基础与条件,但在研究力量与工作条件上仍与“国立”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些私立学校一般较多偏重于教学型,以培养人才为主。所谓“日夜兼作制”,主要是指为了适应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高层次需求,社会各界较重视夜间学习。从社会的这一根本需要出发,无论公立或私立学校都注重夜间教学,许多公立大学开设了夜间部,私立大学则全部设有夜间部。夜间教育在台湾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般高校,夜间部的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成功大学、中兴大学等,其夜间大学生数均占日间上课学生数的50%。所谓“私人办学制”,是指台湾公立与私立学校并存,当局允许并鼓励私人举办高等教育。

台湾的“国立”大学(军事院校除外),一般都由“教育部”直接管理,其校长由“教育部”直接聘任。私立大学设有董事会,董事会研究事关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并负责按董事会章程通过一定程序遴选聘任校长,但私立大学的校长经董事会选拔后尚需报“教育部”审批,“教育部”视校长人选的资历、名望、学识确定核准与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均需按“教育部”制订颁布的有关大学管理的各项条例、法规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高等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保持在一种有序状态,但这种管理的极端化又往往会导致学校自主权的丧失。因此,台湾高等教育界对这种集权管理的办学体制纷纷予以抨击,并将台湾的高校称之为“教育部大学”,意即台湾所有高校都由“教育部”实行集权管理。1994年新颁的大学法,明确规定赋予大学自治权,此类现象开始有所改善,高校逐步向宏观调控下的自主办学方向发展。这为台湾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受到台湾高等教育界的普遍欢迎。

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源于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规范高等教育发展的教育政策。台湾的高等教育政策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长官意志的影响。这一点在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台湾每更换一次“教育部长”,其主要政策往往会随之修订、动摇,待到新部长就任,新政策确定之后,即从事相关法令的研究。如此做法影响了台湾高等教育政策的连贯性,对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教育政策的制订也受到教育界本身的影响。如在1987年—1988年间,台湾教育界要求制订教师法的呼声颇高。经过8年的酝酿,台湾第一部《教师法》终于于1995年8月9日问世, 填补了台湾教育法规的一项空白。

综观台湾高等教育政策的制订、修订与实施,受人为因素影响者颇多,这也势必影响到高等教育政策的连贯性与科学性,也自然有其利弊得失。这就亟需一大批高等教育的专家对有关政策进行仔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以便使其朝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有关政策法规层出不穷,但高等教育的研究却未能与之同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等教育研究力量的匮乏。在台湾高校,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机构和人员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昔日的《师范教育法》规定,只有师范大学方可设立教育学系,一般大学无教育系,而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教育,对高等教育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高等教育的研究滞后现象直接影响到台湾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已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重视。近年来,已有不少有志于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人士投身于该领域。可以预见,随着台湾高教研究的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法规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高等教育事业也将会随之日益繁荣。这是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期盼。

标签:;  ;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述评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