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材料检测主要是按照相关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材料的质量、价格和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但是在实际的检测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为了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检测方式,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常见问题
一、建筑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在近些年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加大对建筑的检测力度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也体现出良好的势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都仰赖于建筑行业的推动。建筑检测是建筑行业的衍生行业之一,随着我国建筑的不断增多,建筑检测行业与工作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建筑检测工作能够对建筑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充分保障建筑的使用质量,保障建设项目安全可靠。检测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标准进行,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使企业不至于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突破底线。目前,我国的建筑检测工作正在一步步的规范化与普遍化,但是经验相对欠缺,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建筑检测工作的完善与发展是保障公民利益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
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的问题
1、检测材料标准制定滞后性影响
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建筑工程建设,伴随不断扩大的建筑工程规模产生了智能建筑,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完善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构建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所需的建筑材料不断增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建筑,因而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以绿色材料为主,故在市场上出现了诸多种类的新型建筑材料。不断出新的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测工作的难度,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以材料具体性质、功能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的试验。检测建筑材料时应对新型的材料建立专门的质量检测标准,但是受到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应材料质量检测标准同新型材料产生、应用速度相比呈现显著滞后性,由此可见,建筑材料检测工作难度较大。
2、有效取样方法与数量缺失的影响
建筑材料检测工作质量受到检测材料种类的直接影响,但在确定检测材料基础上,取样方法以及样品的数量均对检测质量造成直接性影响。目前,建筑检测材料在取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选择典型材料,导致质量检测方面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需要选取某批次的建筑材料并判断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具体位置,并在选取样品的过程中确定样品数量,建筑材料置于建筑物中的具体位置不仅对检测材料的取样方法造成影响,而且对检测材料的样品数量产生影响。由于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并未选择典型材料,且在工作过程中对于产品数量的确定依据不足,进而导致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面的问题。
3、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加大保护建筑材料工作已经成为检测建筑材料质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检测人员应该充分掌握多种建筑材料,并针对建筑材料开展针对性的保管和储存,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应用多种建设材料,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等均会产生变化,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材料检测工作的难度。基于上述原因,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检测工作时对湿度、温度进行科学地控制,进而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材料检测的应对策略
1、重视对建筑材料检测环境的控制
根据分析建筑材料的检测步骤我们可以看到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日照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材料的自身性能。从抽样到检测结束,环境控制这一因素始终贯穿其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建筑材料检测环境的控制,尽量避免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具体规定所要求的检测条件下进行检测。比如说沥青防水的弹性体卷材,相关规定多要求的温度范围为20~25℃,如果在进行检测时不是在此温度下进行试验,那么试验所得出的数据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这些误差我们可以做到减少甚至避免的,所以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一定要重视对建筑材料检测环境的控制,尽量减少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误差,从而达到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精确性的目标。
2、注重提高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很大部分是取决于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这就很大程度上要求检测人员具备良好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比如说在建筑材料检测抽样环节,若是该岗位工作人员对建筑材料的了解认识不够,很可能就因为忽略某些建筑材料的储存条件要求而导致建筑材料样本发生损坏从而抽取不到合适且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这就直接造成该建筑材料在进行检测的一开始就使得检测数据产生了错误与偏差。所以企业要想稳定而快速的发展,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检测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员工技术能力合理安排岗位人员,从大范围保障建筑材料检测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和更新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通过招聘和培训两个方式来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能力。再者良好的竞争氛围也是提高建筑材料检测人员技术的有效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周期性的考核以及适当的奖惩机制,从而督促员工自主学习,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3、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建筑材料检测主要由人员和设备两大块构成,在保证了建筑材料检测人员技术的前提下,我们要加强对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由于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检测软件等所需要的检测设备不同,因此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对建筑材料检测设备进行调整:一方面检测设备要做到及时的维护与更新,对于过度频繁使用或置久不用的检测设备一定要周期性的进行检查与保养。另一方面,检测单位要及时购进和更新先进设备,只有仪器设备跟上了,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和检测人员的发展需求,大大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4、合理化的检测方式
在检测方式上,应该对材料和实验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任何问题,要及时上报,以出具准确的数据信息。例如,在钢筋的检测中,首先是取样,根据规格、牌号和出产日期等进行统一的划分,通常情况下,钢筋的重量最好不要大于60t。按照要求,去掉端头500mm,随意截取其中的500~1000mm为检测样本。在检测内容上,主要是抗拉长度、反复弯曲等,钢筋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果钢筋的力学性能达到了Ⅱ级,就可以将其判断为Ⅱ级钢,通过公称横街面积和强度来进行计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避免给建筑施工结构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应该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科学、规范的进行材料取样,确保检测人员能够检测出它的性能和作用,进行代表性取样是检测的关键步骤,如果在取样过程中,存在偏差,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要保障抽取的样品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与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近年来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规模得到了扩大,建筑行业工程内部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建筑工程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建筑材料质量的直接性影响,因此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建筑工程的基础和高效开展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并加大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璐,任运运.节能环保条件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6(13):2932.
[2]李朝辉.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J].广东建材,2015,31(5):35-37.
论文作者:王国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