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未来是一家员工就业企业_社群运营论文

李善友,未来是一家员工就业企业_社群运营论文

李善友,未来是员工雇佣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员工论文,未来论文,企业论文,李善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组织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我们会发现一个悖论:组织必须耗费一些成本以管理它本身。

      社交化工具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困境。今天各位同时加入多少个工作微信群?你的管理半径可以大大加宽、加深,不需中间管理者,直接对项目组、产品组进行管理。张瑞敏说,企业的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换句话说,纯管理的角色越来越被边缘化。

      如果说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像朝鲜人民军,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组织机构则很像美国特种兵小分队。最近特别火的Uber在任何城市拓展业务,首先是在这个城市招三个人,城市经理、运营经理和社群经理。今天Uber在中国进入了9个城市,团队只有60个人,完全像创业公司那样运作,反应迅速。所以,精英小团队越来越成为一个趋势,好处是:第一,人少,不需要太多管理;第二,成本低。小米电视团队只有300人,创维却有3万员工。而富士康这种上百万人的公司,管理复杂度非常高。

      邓巴数定律认为,人类智力允许拥有稳定社会网络的人数是148人。有两个条件:一是分开之后再见面,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二是在酒吧偶遇,一点也不觉得尴尬。这意味着什么?150人的团队基本不用管理。

      不仅企业的中间层会消失,连组织架构也会消失。各种项目小组制的微信群,难道不是今天的组织机构图吗?传统的由上而下的组织已然失效了。未来的分工将会细到极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工种。今天企业能把20%、30%所得分给员工就已经很慷慨了。未来是企业提供平台和服务工作,员工把产出的30%给平台,自己留70%。现在是企业雇佣员工,今后是员工雇佣企业。

      我们要回到初心,组织是为了生存,生存却不是为了组织。要延迟死亡的来临,必须思考组织的外延。未来的公司社群式组织可能是这样的:你是一个很小的组织,跟你的供应商、客户等,用社群连在一起,从中汲取营养。

      公司和社群有什么区别?公司拥有的是员工的肉身,社群拥有的是人与人的连接。罗辑思维只有50位员工,却有6万个付费会员。罗振宇只需拥有跟他们之间的连接。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基于事物,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基于连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标签:;  

李善友,未来是一家员工就业企业_社群运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