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设计分析论文_黄明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设计分析论文_黄明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频发各类地质灾害,而滑坡作为其中一种极具破坏性和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其广泛分布于西南省份各地区。在传统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往往需要调查人员深入地质灾害所发生的核心区域进行实地勘察,这对调查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险,这不仅成本和代价都很高,而且用时较长效率不高。因此,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工作成本,成为了目前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新的挑战。

关键词:滑坡;勘查;治理设计

引言

针对滑坡灾害启动的治理工程项目,是为了降低灾害发生后对周边居民和交通运输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该地区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治理工程中要实行极为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工作,监督工程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开展相关的施工工作,掌握施工中的具体要点和难点所在,进而着重对其开展质量管控,防止质量问题发生,造成二次灾害出现。

1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

产生滑坡灾害的重要条件是坡体相对比较破碎,坡体可以活动的空间较大,同时坡体的坡度比较大。在受到地下水活动以及强降雨等的影响时,坡体的紧实度进一步降低,坡体就会出现移动现象,导致出现滑坡等自然灾害。此外,在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区域,地震等会加快岩体的破碎速度,导致岩层的硬度降低,产生滑坡灾害。人类在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水库建设以及其他相对规模比较大、活动较为频繁的建设时也会对所在区域内的地质水文造成影响,长久作用下导致出现滑坡灾害。

2滑坡勘查

某处滑坡是新发生的突发性滑坡。该滑坡(编号H1)在平面上呈弓形,相对高差约30m,滑坡体纵长约30m,横宽约80m,滑体厚度平均约3.0m,总体积约为0.96×104m3。其中已滑落坡体纵长约22.5m,横宽约40m,厚度平均约3.0m,体积约为0.27×104m3。

2.1勘查技术

本次滑坡勘查内容主要包括:(1)对滑坡所在地区自然人文环境进行调查;(2)对滑坡产生地质环境进行调查;(3)调查滑坡体主要形体特征;(4)调查滑坡体地层结构及岩土体物质基本构成与构造,明确变形特征;(5)对滑坡体变形特征进行调查;(6)调查分析非地质孕灾因素的强度及它们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7)通过采样试验得出物理力学参数;(8)稳定性评价,为治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2滑坡隐患体空间特征

勘查发现位于滑坡西侧还存在一处稳定性较差的斜坡(X1),斜坡的东西侧分别以高陡边坡和坡面凹谷为界,在圈定范围内,这一滑坡体在平面上表现为撮箕形,纵向长度为37m,前缘的横向宽度为47m,主滑方向为147°,前、后缘实际高程分别为209m和245m,相对高差达36m。滑体总厚2~4m,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板岩,总体积在0.52×104m3左右,发展趋势为小型浅层牵引式滑坡。

设计治理范围:坡面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135m,高度约40m,坡向147°,设计按四级实施削坡,坡高在2~4m范围内,每一级台阶的宽度为2~4m。主要出露部分为强风化岩层与土层,整个结构较为松散;下伏一级和二级坡面主要为强风化岩层,其产状为31°∠25°,属于斜交逆向坡,切坡的顶面从上到下依次变陡,坡度为20°~35°。

2.3滑坡隐患体变形破坏特征

滑坡在产生滑动以后,主要堆积体处在坡脚的公路上,使滑床的绝大部分外露。后缘上部主要坡体有两条裂缝,其中一条的长度约为14.7m,宽度1~3m,两壁的相对高差约为1cm,可见深度为5~10cm;另一条长度为2.6m,宽度为1~4cm,两壁相对高差为1~3cm,可见深度为10~15cm。斜坡未发现明显的变形情况,只有部分土体发生垮塌现象,其上部树木主要为马刀树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3.1坡面处理

在抗滑桩位置范围,将桩顶标高以上的土方先行挖除,以便于抗滑桩及桩顶连梁施工。按照设计图纸以及现场边坡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放线,放线后应通知设计等相关单位复核放线结果,要求重点对坡脚的预留位置、局部开挖后的坡顶位置进行检查确认。

开挖前要做好安全防护,搭设可靠的防护架和防护网,确保施工安全以及坡底人员的安全。要求将坡面现有滑动裂缝及松散浮土全部夯实,对于局部凹陷区,应采用毛石或砂浆回填,要求坡面尽量平整。

为防止土体崩塌、滑动及由此发生工程事故,工程施工中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禁止在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区域内进行临时弃土、停放设备等加载活动,禁止在暴雨和饱水状态下施工作业。坡面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变形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及时反馈信息,通知有关单位及时处理。

3.2回填护坡施工

3.2.1将回填表面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并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定位放线做好控制桩,然后选取碎石土回填碾压。

3.2.2在填方过程中,在采用两者不同透水性的填料进行分层填筑时,上层应当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层应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对于填方基土表面,应做成适当的排水坡度,边坡不宜用较小透水性的填料封闭。

3.2.3填方施工应严格按照项目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果设计没有要求,应依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地基情况及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通常不可超过填方高度的3%。

3.2.4在填方施工过程中,需确保边坡处理满足以下要求:永久性填方边坡坡度应依据项目设计要求。采用机械进行填方作业时,应确保边缘部位压实质量。

3.3抗滑桩施工

在抗滑桩的相关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抗滑桩的功能作用,其施工内容主要就是将桩体插入到出现滑坡的地面及其周边地带之中,并且要确保其插入的地方具备较为稳定的地质结构,这样才能确保桩体能够起到抗滑和固定的作用,防止在发生其他地质灾害时连同桩体一同被冲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平衡和抵御滑坡灾害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作用,还要采用锚固的作用方式来进行加固,以此来稳定和加固滑坡位置的结构组织,这样才能起到预防和治理的相关作用。利用抗滑桩的施工技术方法,能够有效防范和科学治理滑坡灾害,这种桩体是采用灌注桩的作业模式制成的,这种作业方法也可以大幅度提升治理工程的总体治理,也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在质量监管和监督工作中,要明确其施工和控制的要点,要合理控制桩体插入的确切位置,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置,在桩体桩孔的钻孔和开挖作业中,也要明确孔洞的直径大小和深度指标情况,然后在混凝土的浇筑和灌注作业中要实行全过程的监管和监督,防止灌注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其指标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在开挖作业的前期,要对挖掘的深度以及宽度等重要指标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置,通过人工和机械设备的密切配合操作,保持挖掘作业的顺利推进,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地质结构遭到破损的情况。

结语

滑坡灾害的发生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此而开展的治理工程就是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小勇,毛昌平.矿山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设计分析与应用思路探索[J].世界有色金属,2017(20):197.

[2]何清立,李霄龙,王志勇.高密度电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6(1):99-104.

[3]王凤月,王振兵.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与其治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6.

论文作者:黄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设计分析论文_黄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