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是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合理有效的方法,城市化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建筑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居住条件,这一系列的改变无疑给建筑行业一个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建筑行业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建筑方法,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对建筑质量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1混凝土需要量较大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的体积和表面积都要大于一般混凝土,并且混凝土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原材料。与此同时,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施工技术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1.2工程条件复杂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工程条件复杂的特点,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与一般混凝土浇筑施工相比较,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条件相对比较复杂,这就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施工技术要求高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和面积都相对比较大,且构造厚实,在浇筑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蜂窝、露筋、凹凸不平、裂缝等现象,因此,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连续性浇筑,防止留下任何的缝隙,充分保证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
1.4容易产生裂缝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现浇发生裂缝的机率应该是通病发生率最高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为几个方面:①水泥水化热,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浇筑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使得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进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②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浇筑凝固后,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外散失,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或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加剧引起开裂。
1.5养护工作要求较高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减少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目标要求,提升建筑企业竞争能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所以,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养护工作进行严格要求,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2.1注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基于建筑设计流程的特殊要求,在实施阶段要对高厚度和高强度的混凝土系数进行了解,如何保证配合比的合理性是关键所在。相关技术人员要按照配合比设计方式和具体要求进行掌握。事实上,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施工阶段,对水热化程度有一定的要求,为了降低水热化程度,要以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优势作为基础,按照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落实。在混凝土配置阶段,工作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要掌握水化热程度,在基础水热化程度基础上对浇筑方式进行掌握。同时要选择替代材料,以矿渣和水泥为基础,为了节约材料,提升其可行性,要掺如适当比例的粉煤灰,提升材料性能。此外要尽可能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向原材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煤渣或者水泥,采用这样的措施能提升水热化程度,提升其应用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控制温度裂缝
2.2.1合理选择配合比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阶段,要掌握各种材料的配合比,考虑到砂石和含泥量等指标,在实际配置过程中适当加入减水剂或者粉煤灰,能满足实际施工机制要求。此外为了进行各项作业,最大程度上实现水泥用量以及水化热程度的降低,并由此推动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以及可泵性的提高。
2.2.2降低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模量温度升高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掌握覆盖面要求,强化对混凝土入模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低温水或者砂表面覆盖的方式,最大程度缩短材料的运输时间,将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大约为5h左右。在浇筑阶段,适当延缓浇筑速度,提升热量散发速度,进而实现水热化峰值的延迟。
2.2.3控制拆模时间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拆模是关键。技术人员要做好温度的测量和监控工作,混凝土拆模后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小于25℃才能进行拆模工作。如果温差超过25℃,要进行降温措施,减少温差。
2.2.4控制混凝土温度
施工阶段,除了对各项基础工作进行控制外,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工作的开展。以温度检查作为基础,强化混凝土内部高温和表面温度的掌握,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带动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提升。
2.3掌握施工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施工是个复杂的体系,在施工指导阶段要根据流程要求,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分层浇筑法和推移法是连续施工的重要方式,在施工阶段需要进行连续浇筑,避免产生裂缝。此外要掌握混凝土的摊铺厚度,混凝土摊铺厚度是根据振捣作用和简易型确定的,在泵送过程中,要掌握摊铺厚度,通常情况下厚度小于600mm,如果采用人工处理方式,加入粉煤灰后进行浇筑,水泥用量不多,可以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通常情况下搅拌时间大约在0.5h作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如图1。
图1混凝土浇筑流程
此外工程施工阶段需要从不同阶段入手,等到第一层混凝土初步凝结以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以此逐层重复进行接下来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根据施工要求可知,要尽量缩小间隔时间,一般情况下下层间的间隔时间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有效性,可以采用现场实验的方式,对于推移浇筑也是如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处理阶段,可以预设施工缝,做好处理工作。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保证粗骨料混合均匀。等到混凝土初凝确定后,将本层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等到没有积水或者其他不良现象后进行浇筑。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处理后,对工序有严格的要求,采用塑料或者不吸水的遮盖物铺在表面,能起到避免水分蒸发的作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收缩或者卡开裂的现象,为了保证混凝土能正常水化,要注意做好温度控制工作,通常情况下,温度大约为15℃,养护周期为3周左右。根据养护工作的具体要求,可以采用降温法或者保温法实现对温度的控制。降温法在混凝土浇筑初期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预设流程要求,要做好降温处理工作,结合保温流程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养护施工技术的落实能提升其应用周期,其具体做法在混凝土表面喷洒热水或者是贴保温材料来控制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差。
3结语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行业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建筑业要不断革新自己的建筑技术,采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方法进行项目施工,针对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弊端,逐渐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完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丛小祥.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3,(04):107.
[2]华秋艳,葛志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01):66.
[3]谈新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9):62.
论文作者:于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温度论文; 裂缝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