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的不只是企业
以前读过一些报道,说高考结束后,民政大厅一些人排着队办理离婚。据说是一些负责任的家长,等到孩子成年后,终于从等待多年的情感困境中拔了出来。中年情感危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原因林林总总。但我觉得,七年之痒以后,感情转化为亲情,牵扯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责任,还有漫长的岁月轮回。今天,我想说的是,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企业与他们的家。按说,企业家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经营一个家庭本不是什么问题,如果他们愿意。然而,最近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修正了我过去的一些看法。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00—2014年,德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5.0×107t左右,整体变化不大,2002年达到高峰值5.277 2×107t。2014年德国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5.110 2×107t,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633 kg/(a·人),即1.73 kg/(d·人),其中剩余垃圾量为0.48 kg/(d·人)。
企业家的创造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坎坷,做企业的人更是如此。他们时刻都在面临一些挑战。人们常说,磨难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财富。我本人也认同这一观点。当然,你首先得从困境中挣脱出来。然而,现实中,人们还是普遍愿意接受财富而不是面对磨难。有时,人们这样来定义 “危机”,即危险加机遇。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中,危险绝不会坐等为机遇,这就需要去创造,需要企业家的睿智与耐心。有的坑躲过去了,这是你的经验。有的只能靠自己爬出来,这便是教训。风雨过后是彩虹。无论经验与教训,这些都是财富,就看你如何认识和把握。人们在计算财富的时候喜欢用加法。而现实中,也要学会算减法,这就涉及到一些企业之外的东西。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只有创业,没有守业。守业是守不住的。历史地来看,企业家创造的不仅有物质产品、精神财富,还有那些关于企业家自身鲜活的案例。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其家庭以致于其家族的是是非非。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成家与否,在创造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探讨的不只是家的形式还有家的内涵与外延。
成功与责任 接着前面的话题,谈一谈家的变迁。首先,我们承认企业家也是 “人”。抛开企业家的社会性,企业家也需要回归生活,也需要在生活与事业之间找到平衡与取舍。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企业家的成功与责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始终是一个企业创办者的追求。我觉得,将利润放大为利益,更合乎一个企业创办者的本真。 “商人重利轻别离”,对于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说,企业与家庭的对立似乎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仔细想来,企业与家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不知道企业这个词的由来,但家业一定是以家为基础的。朋友这几年一直与妻子忙于赚钱,以前的争执主要起于两人无暇顾及生活。但每日忙碌于收获之中,倒也相安无事。这几年经营渠道基本稳定,闲暇在家的两人却越来越看对方 “不顺眼”。朋友已起诉离婚,无聊时情愿在外打牌,也不愿回家。妻子转而信教,在祈祷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如果把金钱符号化,他们 (她们)无疑是成功的。但责任呢,孩子为了躲避他们无休止的争吵,已只身一人在国外多年,很少回来。对于企业管理而言,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已发展到ISO 9001。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我倒觉得,一个完整而科学的成功认证体系,应该包括家庭等因素。试想,企业的成就感中,也应该包括幸福的满足感。我从不否认办企业是一份家庭责任,但家庭的责任绝不止办企业。曾经读过成功学之类的一些书籍,成功俨然已成为一门值得人们认真探究的学科。内容大多已经忘记了,但我想,成功不应仅是记录在账本上。
几十年后的我们 很多人为维纳斯设计过断臂,但无论如何却无法超越这种缺憾之美。有一朋友经常去一家敬老院做义工。那里住着一些曾有着辉煌过去的老人。推着他们在院子里走一走,听他们讲讲那些令人激动的往事。当岁月消退了容颜,当尊严在病痛面前碎了一地。我的朋友说,她最想看到的是节假日儿孙绕膝的场景,而不是他们背后的一座座奖杯。人终究要回归,该让人们记住些什么,该让什么样的人记住,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这关乎不同的三观,我无法做出准确的解释。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讲过这样一段话: “大家知道,很多人希望把他们积累的财富留给下一代,这样做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对我个人而言,如果我能把自己有幸掌管的巨额财富回馈社会,用到重要的事业上,如科技、教育、医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其他领域,这更利于社会,也更利于我的孩子。”盖茨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另一层含义:有价值的不仅仅是金钱,生命中重要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企业。一个能够完整理解人生的人,企业是一部分,家庭也是一部分。几十年后,让我们记住盖茨的可能是苹果、Ipad、Iphone,或者说他是某某的父亲、某某的先辈。而对于盖茨本人来说,他之后会有约翰、丹尼、威尔森接替他成为首富。千金散尽终复来,本是千百年来的铁律。
其次,大数据下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大数据下的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教学管理,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发散思维、实现自身创新想法的平台,这样也就为理工类学生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从这一个层面上展开分析可知,这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方面再次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展开比较可知,很显然传统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与这样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充分采用大数据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节省人力成本,同时还能更加规范化以及高效化地对实验室设施展开科学化的保管以及使用,所以这样的模式受到了当前全国范围内大部分业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企业+家=企业家 最近的新闻中讲到一个案例:一个速递业的年轻企业家与他更年轻的妻子在家中激烈争吵后,双双殒命。个中缘由我们不去探究,但激烈与争吵一定是生命终点前的最后一个最强音。假如,如果能假如的话,相互扶持,那种对美好生活的记忆,是一定可以击溃一切不如意的。记得 《罗兰小语》中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两位女士相约自杀。其中一位在醒过来后,急切地问旁边的护士:我还能活吗?护士一脸不屑地说,死不了。这个故事跟企业家没有多大关系,但却简单而深刻地阐释了生与死之间的道理。企业家也有生死,也要有人生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较为全面地揭示了生命、生存以及生活之间的关系。生命的存在是生存,而生存的价值便是生活的意义。成家立业,老生常谈。办企业我们投入金钱,赚取了金钱;如果我们投入的是生命,那我们赚取的又是什么呢?前述意欲离婚的朋友流着泪告诉我:他原本创办企业是希望家人过得更好一些。有一次他从外地回来,是乘务人员从飞机上把他抬了下来 (痛风发作)。现在,他已搬离家,住在一个简易的公寓里,等待法院的判决。人生不易,创业艰难,经营一个家庭也需要智慧与勇气。就像一个人读书不只是为了将来找工作赚钱。读书还可以帮助我们参透一些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办企业有办企业的乐趣,跌宕起伏,快意人生。持家有持家的乐趣,柴米油盐,享受人生。有一个成长的企业,再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这该是一个完美的企业家。
年少轻狂,中年渐悟,老来持重。潇洒的是青春,挥洒的是生命。列夫·托尔斯泰在 《安娜·卡列尼娜》中讲过: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其实,我写下上述这段文字,并不是想以离婚与否来评判一个家庭的完美。只是觉得,一个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家庭何等重要。创业前的扶持,创业中的坚守,创业后的分享。家与企业,筷子兄弟,缺一不可。
郭峰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石化、北汽福田、北京燃气、广西柳工等企业特聘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光明日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专著3本,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5项。
邮箱:
14037279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