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环境管理及应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龙吟

施工环境管理及应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龙吟

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普遍具有的性质是安全要求高以及技术性强等,在一般的情况下施工的工期较长,再加之涉及多个领域与较大的范围,所以形成了施工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使用有效的方案对施工环境进行控制,可以全面预防危害发生与危害扩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这种基础上,本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环境应急管理方案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可以为日后的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环境应急管理;建筑工程;实际应用;管理措施

前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其不光在经济方面发挥着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国家逐渐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的背景下,扶持力度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建筑行业迎来的发展的黄金时期。另外,建筑行业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施工现场控制与管理方面还是不够完善,造成了多种类型的施工问题出现,例如建筑进程过慢、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以及资源浪费等。所以,合理有效的对施工现场进行识别与勘察,使用科学的风险控制方案,已经是目前建筑行业需要及时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分析

施工环境指的就是有关人员在进行操作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场所,其中包含了各类设备、操作程序、操作空间、劳动组织、工位器具、生产工艺、气象条件等方面[1]。

在开展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与作业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如下:(1)施工主要依靠人力,存在过多的体力劳动。建筑施工中的长时间人力操作,会形成施工人员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出现不规范操作,那么就会引发安全事故;(2)建筑施工基本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建筑行业的施工环境处于露天的情况下超过了总量的80%,因此会受到季节与多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对施工速度与施工质量都会造成很大打击;(3)建筑施工中存在大量的高处作业。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开展建筑施工时高处作业超过了60%;(四)建筑施工中存在较多的立体交叉施工。立体交叉施工指的就是具有工期较短、构造复杂以及多个机构互相配的作业类型,若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那么就会产生衔接不当造成互相伤害的状况;(五)建筑施工过于依靠机械设备。在机械水平快速进步的基础上,其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中提升作业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这种情况对安全管理也造成了多个方面的限制与影响。

通过以上介绍能够清楚看出,在目前的建筑事业施工过程中,在落实安全管理时施工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为施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作业环境,从而也保障了施工与生产具有稳定性与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开展安全管理时主要针对的部分就是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涵盖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技术指导等,当下在进行现场应急管理时依旧存在管理方案不明确、管理意识不足等情况[2]。

首先,在管理意识方面来讲,应急管理工作应该围绕“人”进行,因为人才是管理的主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目前的情况是建筑工程规模逐渐增大、工程数量也在逐渐增加,造成了建筑人才不能符合实际需求的状况,很多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将农民工作为主要的建筑动力,农民工在没有受到安全培训的情况下就上岗工作,所以无法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

其次,在管理方案方面来讲,施工现场应急管理方案存在问题,施工企业无法依据设备、员工、施工状况确定施工目标。比如,施工企业中没有独立的应急管理部门,不能按照要求开展演习等活动,从而无法控制事故发生率。

最后,应急方案管理与设计方面存在不足。在制定现场应急方案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构造简单、预案不合理、缺少管理评估等情况,无法依据多种因素构建合理的管理预案。另外,在很多的应急管理方案中,大量的指标都是有关人员根据经验制定的,所以缺少主观性与实际性,在监督与指导环节依旧缺乏现实依据,因此安全隐患仍然无法控制与治理。

三、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环境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一)构建应急预案的良好环境,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

在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都与企业构造有着很大联系,例如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管理力度较弱、不具有环保意识等。使用环境应急方案的目标就是,让建筑施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可行性。在制定现场管理预案时,需要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考虑,并且提出多种解决与预防方案。另外,在项目内容不断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施工人员与设备的布局也应该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保障方案的功能性。

在使用应急方案模式后需要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包含危险预防与环境危害内容,另外还要选择重点部分先进行培训。在培训后还要设置相应的考核,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3]。之后还要举办多种类型的演练活动,通过演练的实际情况对应急与预案实施修改与完善。

(二)环境风险方面的管理

在事前就应该做好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中风险常态化管理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主要的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常态化培训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的施工人员在综合素质与文化水平方面都比较欠缺,而且环境影响因素与危害方面不受到重视,所以无法妥善应对环境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对管理人员实施环境、风险以及应急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这种做的目的是可以增加环境应急方案的实际效果,另外还能全面提升有关操作人员的风险避让意识,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危害发生的概率。

2.环境风险应急处理预案的常态化演练

在建筑工程中环境应急处理方案属于隐患发生的最后防线,所以有关的部门与人员的反馈速度、决策方向以及执行能力都会直接限制环境应急方案的效果。使用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不光可以增加有关操作的人员的应急能力,还能提升部门间配合的协调性,利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形式进行演练,完成风险预防小组与施工人员的协调配合。

3.环境状态的常态化监测

在建筑工程始终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时,那么其中存在的风险源也较为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风险源预测也比较准,例如噪音测试、废料危害测试等。施工环境的检测不光是风险预防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对风险评估模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

(三)对环境应急管理模式进行持续的完善

在开展建筑工程时,环境应急管理模式属于危害预防、风险控制以及预案制定的基础[4]。因此,在使用环境应急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监控与识别的方式对风险进行测评,并且逐渐排除掉存在的危害,快速提升环境危害管理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模式。

结论:建筑事业为人们提供了工作场所与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还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施工技术、经济构造以操作人员的影响下,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多种问题与危害,为了预防造成更大的损失,那么就要全面落实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方案可以在以下几个部分入手:首先,根据施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而且还要定期开展演练与培训;其次,完成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最后,对应急管理模式实施不断的完善与更新。

参考文献:

[1]李艳,吴涛.浅论建筑施工作业环境安全管理[J].领导科学论坛,2016(23):83-84.

[2]赵平,刘康,黎晓东.基于MM的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量化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1):134-140.

[3]陈学勤.浅析海上施工作业应急管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47.

[4]张超.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应急标准化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5(Z2):142.

论文作者:龙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  ;  ;  ;  ;  ;  ;  ;  

施工环境管理及应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龙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