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初探_商业论文

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初探_商业论文

我国零售商业发展趋势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零售商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不断变化的消费需要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下,作为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零售商业必将不断发展,发挥其媒介商品交换、满足消费需求、促进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全面发展的功能。本文在此就我国零售商业发展趋势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我国零售商业向大型综合化和小型专业化两头倾斜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纷纷建立各种商业大厦,购物中心,且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齐全,显示出零售商业大型综合化发展趋向。零售企业纷纷采取这一发展策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一,大规模经营能带来规模效益,使大零售商有能力越过批发商而直接同生产企业打交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进货成本;其二,大规模经营能使企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更多的销售额,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其三,大零售企业更易从消费者或生产企业那里获得信任感,例如它们较容易取得代销权,而小企业只能采取经销方式,消费者也更信任大零售企业的产品质量;其四,大企业有能力开展各种高层次的促销活动,如公共关系,更易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五,综合化经营可使企业有更多的盈利机会,并使顾客能在同一场所买到其所需的各种商品,节省其购物时间,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强化了商业的服务功能;其六,综合经营增强了企业应变能力,确保其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零售企业的大型综合化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网点不断增加。大型零售企业为占领更多市场,不断增设销售网点,例如广州友谊商店:曾经在一年间新建三个商业网点,闻名全国的河南亚细亚集团目前也建立起北到长春亚细亚百货大楼,南至广州仟村百货大楼的众多销售网点。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零售企业网点建设必将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

2.经营面积不断扩大。一方面营业网点的增多使企业总营业面积大为增加,另一方面,对原有商业网点的改建,扩建也成为目前乃至今后零售企业增加营业面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大零售企业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例如广州友谊商店,长春百货大楼等,广州百货大厦目前进行了续建,大厦两旁扩建5.5千平方米的综合大楼。

3.商品品种日益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商品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除确保商品质量外,为消费者提供品种齐全的商品已成为零售企业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例如,北京复兴商业城经营4万余种商品,其中75%为名优商品,而近些年新建的燕沙商城,经营商品品种超过10万种。

4.零售经营日益综合化。综合化经营是近些年在大型零售企业中呈现出的一种发展趋势,是零售企业集团化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综合化经营使企业真正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经营及多功能服务。例如,广东佛山兴华集团原来只是一个兴华商场,主要从事零售,现在发展成为以商业零售为主,兼营批发,集商贸、工业、房地产、饮食娱乐、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拥有兴华商场、批发公司、兴华酒店、实业开发公司、名兴时装公司等分公司近20家。

在零售商业日趋大型综合化的同时,个体零售商业以其灵活多变及专业化经营特色,同样受到消费者的青眯,成为零售商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1)在大型的批发市场从事批零兼营,如各种布料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2)在街头摆摊经营,晚上更多,如北京西单夜市,广州黄花岗夜市;(3)在繁华的商业街租房经营,如服装店;(4)在大商店较少的居民区经营,如各种食品店,五金店等。

由于个体商贩资金有限,因此一般经营服装、日用品、小五金等专用商品,虽然商品大类不多,但品种齐全,有些也有档次之分,消费者有较大选择余地。

个体商业之所以能在现代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是因为个体经营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个体商业对市场需求的反映灵活。例如,许多服装商经营的服装几天一变,及时效仿先进地区的时尚,从而在本地起到领导新潮流的作用,倍受那些时髦青年男女的喜爱;其次,个体商业作价灵活,顾客可以讨价还价;最后,个体商贩固定资产投资小,因此其以低于大商场价格同出售同质同类商品仍能获得较好的盈利水平,顾客同商贩均不吃亏,所以,对于一般中低档商品许多顾客更愿意到个体店去购买。

小型专业化的个体零售商业其实是大型综合化经营的有益补充。零售商业向大小两头倾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档次逐步拉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据统计,占城镇居民总户数10%的最高收入户与占总户数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倍扩大到1990年的3.2倍,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形成。为数不多的高收入者同一部分中等收入者将购物场所定在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因为那里商品齐全,商品质量相对较好,买得放心,且环境舒适,购物不辛苦,所以虽然商品价格普遍偏高,消费者也不在乎;另一部分中低收入者因受收入的限制及消费观念的不同,对商品价格考虑的更多,因此宁可选择订价较低的个体商贩。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居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的形成是推动零售商业向大小两头发展的深层原因。

二、零售商业经营形式向连锁化发展

目前,连锁经营形式已被我国一些零售企业所采用,预计今后其在我国零售业中将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因为连锁经营不仅为大企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经营形式,更重要的是为那些既无能力与大商场抗争,又不如个体商贩灵活,难以适应竞争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开辟了一条自救之路。中小型零售企业通过连锁,一方面具备了大零售企业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又具有小企业的灵活多变性,因此连锁经营在商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仍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第一家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于1985年成立,而连锁店真正得到广泛发展,则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事。目前,连锁百货店销售额占百货店销售总额的90%以上,因此可以说,20世纪零售业最为重要的发展就是连锁店。我国连锁店的发展开始于本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已建立了上百家连锁公司,其中既有正规连锁,又有特许连锁、自由连锁,既有面货商店,又有专业店,方便商店等。其中正规连锁数量最多,发展得的最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充分显示出来的是……连锁业。如广东东莞美佳连锁店1990年创立以业,企业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拥有16家分店,销售额达6000万元;北京希福连锁店于1992年创立,仅一年多就拥有23家不同类型的企业,销售总额达7241万元。可见,连锁经营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连锁经营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连锁店实行了集约经营,统一进货,统一库存,进货批量大,可直接从生产企业进货,减少批发环节,降低进货成本,提高了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能力,大连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市场价格。

第二,连锁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商号,统一装璜,统一服务,因此其经营管理费用大大降低。以广告为例,由于企业分店多,广告成本由于被分担而降低,而同时广告效应又能被共享。

第三,由于连锁店资金雄厚,所以有能力进行市场调研,新产品试销等活动,有能力开展多种促销活动。

第四,从每一个分店来看,虽然要接受总店的统一管理,但其经营管理、订价等方面均有一定自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因此具有一定灵活性。

连锁经营从其连锁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1.正规连锁。即属于同一资本的多个店铺的统一经营,这种连锁形式适用面较广,大型零售商店、大的饮食服务公司可以独资形式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连锁店,或以合营方式发展小规模的自选商场、专业店等,从而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小型零售企业也可以选择少量网点,组建正规连锁店。我国北京希福连锁店,广东东莞美佳连锁店均属正规连锁店。2.自由连锁。即各店铺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经营,主要被中小零售企业所采用,它是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抵抗来自在零售商的压力而采取的一种联营方式。小零售企业可以参加由在批发商或大零售商倡办的连锁组织,从批发商或大零售商那里统一进货,接受业务指导,并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各小零售企业也可以共同出资建立配送中心,共享规模效益。由于这种经营方式下各小零售企业产权独立,因而其在经营方式、经营策略、人事安排等方面有较大自由度,北京的京式快餐公司就属于自由连锁。3.特许连锁。即总部同加盟店签定合同,使加盟店在一定时间内经营总部的产品或服务,各店所有权独立,但经营权集中于总部。特许连锁店适用范围也较广,洗染、理发、餐饮、维修等行业均可采用,在零售业中,多半是有名气的大零售店、饮食服务公司等同子店结成特许连锁关系,允许其利用本企业的经营技术、经营策略、经营区域等从事经营,并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我国上海的荣华鸡快餐店就属此类。

从连锁经营的具体经营形式来看,今后在我国发展较快的有两种形式,即便民连锁店和超市连锁店。目前,在大商场和个体商贩的冲击下,遍布居民区的便民副食店、菜店及传统的国有粮店、菜店因底子薄,设施陈旧,品种单调,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经营成本高,缺乏竞争力,步履维艰。这些便民小店今后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将走向连锁经营之路。而对于超市来讲,目前很多超市因价格高,品种少而经营惨淡,通过实行连锁制,实现商业经营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从而达到廉价的目的,为超市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此外,连锁百货商店、连锁专业精品店、连锁折扣店、连锁商贸中心等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零售商业销售方式日趋多样化、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同西方国家的往来和交流,一些新型的、现代化的销售方式纷纷传入我国,改变了以往柜台销售一统零售天下的状况,形成了多种销售方式并存的零售格局。

首先是开架自选销售方式。我国的开架自选销售始于本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全国各大商场中开架自选部分已超过50%。由于这种销售方式不仅能方便顾客购物,还可降低商店经营成本,从而降低商品价格,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民商店等均将大量采用此销售方式。预计今后除少数商品不宜采用此方式,如珠宝、小商品(针、线、扣子、小型零配件)等以外,其余商品将全部采用开架售货。

其次是仓储式销售方式。即集仓库、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商店零售方式。这种销售方式在国外已有较大发展,而在我国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最早采用的是1993年南大集团开设的“天河广客隆”,以后,北京、深圳等地的商家也纷纷效仿。由于此种销售方式下商场装修简单,固定资产投资小,管理费用低,因此同其他大商场相比,商品价格低,例如北京的物美商业城,其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8—20%,因此有一段时间出现顾客排队购物现象;而广州天河广客隆实行以五件为批发起点,也备受顾客欢迎,开业以后,月营业额均超过100万元,充分显示出仓储销售的巨大生命力。

最后是非商店销售方式。在西方国家,非商店零售业发展极为迅速,已有30%以上的商品是通过这种方式销售的。我国近些年来,由于交通拥挤,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活动增多,使得去商店购物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负担,因此非商店销售应运而生。非商店销售最大的优点是人们能在家中实现购物,并能得到周到的个别服务及购物指导,这是商店销售所无法比拟的(即便是方便店);此外,非商店销售不需要营业场所,固定资产投资小,因而能为公司节省大笔开支,因此有一些非商店销售方式能为顾客提供同质低价的商品,例如电话销售,邮寄销售,传销。前两者情况下,顾客需要通过电话或信件同公司取得联系,索取目录,即可选购到满意的商品,由于电话和邮寄费用并不昂贵,使购销双方均可满意;至于传销,由于其主要依靠发展亲朋好友建立并扩大销售网络,不仅网络扩展迅速,且管理费用低,因此在我国发展迅速,效果较好,但由于有些传销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因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另外三种方式即电视直销,上门直销,电子销售,其费用均较高,其中上门直销发展的较好,最为典型的就是雅芳公司,商品及服务均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但由于上门推销费用高,其发展将不如传销那么快;电视直销是一种通过电视广告形式介绍商品,接受顾客定货并送货上门的销售方式,由于电视广告费用昂贵,因此这种销售方式将在某些高档商品的销售中得到缓慢发展;至于电子销售,即利用电脑联网商品,是更高层次、更现代化的一种销售方式,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发展及家庭电脑的普及,电子销售将在商业零售中被广泛应用。

四、零售商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随着国内、国际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逐步形成,打破原有的内、外贸、物资系统分割的局面,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有实力的内贸企业应高瞻远瞩,尽早走向世界市场。

零售商业的国际化一方面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长期以来,中国商业、外贸、物资三分立,外贸系统主管进出口,商业系统主管生活资料在国内的流通,而物资系统主管生产资料在国内的流通,使得商业围着国内市场转,被隔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外贸虽然在国际市场上渠道畅通,但在国内无健全的供销网络,因而,实行内外贸一体化,是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对接,搞活大流通,从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其次,近几年,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不理想,在零售企业中也存在此类问题,要想使企业走出困境,仅靠开发国内市场是有限的,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需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的名牌产品,为企业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此外,零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市场中经风雨,见世面,必将促使其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并进一步加速我国零售商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已有130多家有实力的商业、物资企业被授与进出口权,使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例如,北京燕沙友谊商城作为第一个具有进出口权的零售企业,利用自身的10万种商品作为货源样品基地,吸引众多国外商家,到目前为止,已向日本、法国、挪威、捷克、韩国等国家出口商品品种达800多种,创汇达100多万美元。企业除自营出口外,还可以同外商建立合资合作关系,广开销路,例如可以在国外寻找合适的外商代销,或设立分销机构,扩大出口,尤其是一些名优新特产品,要设法长期占领国际市场,树立自己的名牌产品,也可以参加国际上其他国家举办的各种展销活动。例如南大集团1988年即获准经营小额进出口贸易,先后与香港、日本、意大利、澳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并参加其展销活动。其中与日本福冈市株工会社岩田屋建立了友好关系,与意大利SANTAMATO公司在巴里市设立了批发样品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企业越办越好。

对于那些无进出口权的零售企业,可采用“借船出海”的措施,利用外贸企业,尽快进入国际市场。例如,江苏苏州华联商厦为开拓国际市场,以当地外贸公司为桥梁组织进出口的同时,又与市商业对外贸易总公司联办“中创华联分公司”,多渠道、多形式与外商联系,利用江南地区轻纺工业发达的优势,建立自己的外贸生产基地,组织丝绸面料、服装、童装、小五金等出口美国、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业仅三个月就创汇逾百万美元。可见,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实现彻底的内外贸一体化,然而从目前流通企业的发展来看,零售商业国际化发展已势不可挡。

标签:;  ;  ;  

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初探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