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名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有一颗关心、体贴孩子的爱心更是不可或缺的。在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付出比给予正常儿童更多的关爱,才能让那些处在蒙昧中的孩子逐渐开启心智,沐浴到知识的阳光,进而为他们成长为能够自理、自立的“社会人”打下基础。
一、走进智障儿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点
智障儿童入学后最常见的表现是学习能力差,主要反映在记忆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等方面。例如,不能系统地、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综合分析能力低,对已形成的概念掌握不稳定、不完整等。有的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系统的语言概括能力较差,且词汇贫乏,缺乏连贯性。此外,计算能力也比较弱。另一个特点是性格特殊。有些智障儿童特别兴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常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下课后无理打闹或高声叫喊,有的甚至破坏公共财物。有些儿童则表现为特别老实,行动迟缓,常常没精打彩,对老师的讲授毫无反映或迟缓。再一个特点是行动异常。主要表现是动作的协调性差,动作往往笨拙,不协调。作为一名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只有用心观察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了智障儿童的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认真分析儿童智障的原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儿童出现智力残疾的原因不同,智障的轻重程度也不同,因而,对智障儿童也要像对待正常儿童那样因材施教。据分析,儿童智力残疾或发育落后,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先天性。这一类儿童,尽管记忆力很差,智力低下,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但由于性格温和顺从,所以比较容易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2.中枢神经系统的早期损害。尽管这一类型的智障儿童心理上有缺陷,但是他们的神经系统受损病程较短,大脑功能仍在逐渐康复。因此对这类儿童应抓紧时间培养,训练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
3.脑炎后遗症儿童。其特点是反应迟钝,易受暗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差。经过周密的教育培训,这些孩子还是能够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适当地管理自己;相反,不加强管理和教育,它们也可能养成游手好闲的坏习气。总之,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结合智障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发育条件,认真分析每个儿童性格上、心理上的缺陷,因材施教,启发和鼓励他们发扬优点,一点点地弥补自己的智力缺陷,一点一滴地取得教育的成果。否则,千篇一律地教条式施教,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三、千方百计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学习意识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持久性等方面都相差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教育这些孩子学习,使他们通过接受特殊教育来促进智力发展,首先要研究影响智障儿童学习兴趣的各种心理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教育。观察中发现,智障儿童有的是对学习的内容或形式产生兴趣,有的是对学习的结果感到 高兴,所有这些心理因素都可以成为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智障儿童学习通常是模仿成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家务劳动,如扫地、整理床铺等。但如果单纯满足于这种对学习感的兴趣的心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一旦对这种学习过程失去新鲜感,或者是在劳动中遇到了困难就厌学了。所以必须及时引导孩子重视这种学习的成果,及时肯定其取得的成绩与进步。主要的办法是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本领。并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发展。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要更多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游戏是以模仿和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对智障儿童来说也是如此。目前,张店区特教中心运用刘氏社会福利基金会发明的“刘氏教学法”,开展智障儿童教学试点,并已取得了明显效果。该教学法突出的教学理念,就是强调对智障儿童教学要更多地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动”起来,在运动、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能力。在指导智障儿童游戏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应从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感觉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去编排一些能提高孩子智力、促进身体发育以及提高思想品质方面的游戏。同时,游戏内容应简单,让孩子以愉快的心情、极高的兴趣参加游戏,并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四、智障儿童教育应付出更多的爱心,讲究细心和耐心
1.要充分尊重孩子。智障儿童也有自尊心。作为老师,决不能以蔑视的态度对待他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歧视、污辱或伤害他们。要同情这些智障孩子的遭遇,尊重他们的人格,在生活上悉心照顾他们,真正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学校生活的温暖。
2.要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个细节。教育是塑造人心灵的一项特殊工作,工作中哪怕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对智障儿童,更是要时时留心,处处细心。老师平时应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从中发现他们可能的变化、可能的需要,掌握他们心理活动的规律,以便及时关心帮助,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3.要防止急于求成。智障儿童智能比较低下,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程度都比正常的孩子差。如果在教学中出现急躁情绪或者动不动训斥孩子,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内容设计上,一定要由易到难,在教学要求上一定要由慢到快,靠长期反复的训练,逐步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提高孩子的能力。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热情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论文作者:赵万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智障论文; 儿童论文; 孩子论文; 能力论文; 他们的论文; 老师论文; 智力论文; 《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