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河南省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河南省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程金龙1,2, 王淑曼1,2, 周丹初3

(1.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洛阳 471934; 2.洛阳师范学院 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3.信阳师范学院 旅游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旅游业作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在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推动中部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深入分析河南省旅游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河南六大国家战略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态势,从合作机制、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培养方式、师资队伍及反馈机制等方面构建了“六芒星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国家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河南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六大国家战略在河南省的落地,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旅游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旅游教育中,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人才的培养效率、方向及质量。

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取得了众多成果。由于国外的旅游业起步较早,所以其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较为成熟,如美国“康奈尔模式”、瑞士“洛桑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以及日本产官学一体模式[1]等。在国内,张培茵等(2004)提出“平台+模块”的教育教学模式[2],包永宏(2007)构建了循环发展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3],曹曼娇(2009)对旅游院校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意见[4],马勇(2010)构建了“三位一体、四轮驱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5],陆林等(2010)提出“1234”模式以促进旅游本科教育的创新发展[6],苏志平等(2010)研究了独立学院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7],袁媛(2013)构建了“H”形旅游学术及应用型人才双线培养模式,邹统钎等(2014)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8]

现有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但面对河南省六大国家战略需求,这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就缺乏地域特色和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产业实践,深度剖析当前河南省旅游教育的现状,创建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为旅游教育提供理论支撑,而且能以更高质量的人才供给来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河南旅游教育现状无法满足旅游人才需求

(一)旅游人才培养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河南省旅游教育的整体学历层次较低,人才培养多以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处于中间位置,而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力度严重不足,所占比例极低,全省范围内仅有河南大学设立了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予点,且仅在专门史旅游文化方向、区域经济学区域旅游发展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因受指标限制,两个专业方向均为隔年招生,招收人数非常有限。而在省内众多高校中,设有旅游管理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大学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TA)授予点的仅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从总体来看,河南省高校旅游管理学术型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较少,生源严重不足,入学率较低,形成了尖端人才匮乏的局面。而河南旅游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一批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来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但现有的旅游人才培养现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细分有待加强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目录,其中,旅游管理类被归为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四个本科专业。而目前,河南省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各个高校大多采取不区分方向的学科设置方式。设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有洛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信阳学院、新乡学院、信阳农林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设置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中原工学院等,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却鲜有高校设置。此外,各高校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多以通识教育为主,专业方向较少,细化不足,课程设置缺乏重点,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同时缺乏校本特色,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旅游市场细分后旅游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需要。

(三)旅游人才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航空港、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经验的旅游景区管理人才、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休闲管理人才、旅游涉外小语种人才等,将成为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重要的驱动力。而当下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河南省庞大的旅游产业规模对专业化人才的高度需求,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的缺失成为了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实践教学是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在“一带一路”、自贸区、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下,河南省各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在学院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大力吸引社会资源的投入,努力构建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面的协同育人体系。河南省各高校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据“课程实训+认知实践+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精心设计和优化进而形成“两结合、项目化、全程化”(其中,“两结合”是指将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项目化”主要是指将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全程化”是指建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

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河南省“三化”协调、“四化”同步都是以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建设为前提条件的,因此,粮食生产核心区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河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其稳定的粮食生产不仅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还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发展农业,稳定粮食生产,仍然是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由于我国城乡结构的二元化,大范围的农业生产依然要依靠乡村地区来实现,而党中央在十九大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后,农业农村得以优先发展,这就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乡村旅游以第一产业为吸引要素,同时引进第三产业,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改善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面向“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一批有助于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以及观光农业快速发展的专业乡村旅游人才,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许诺并没打算占丁小慧家的便宜,但他结婚后,确实感受到了她家里资金雄厚的好处。至少,丁小慧不像其他姑娘那样,急吼吼地盼着他赶紧功成名就,买大房子、换好车。这一切丁小慧家都有,她的家境让她并不急着催他振作,而是非常有底气地说:“以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四)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有待健全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一个有引领作用的综合体和增长极,以促进体制、机制以及产业的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这种大趋势下,旅游业也逐渐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工业旅游、会展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型业态,养老、医疗、影视等新型功能,集会议、策划、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于一身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都不断出现,旅游产品日渐丰富,旅游服务方式也趋向多样化。面对行业和国家战略的多样化需求,河南省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汇聚创新要素、改革创新体制,为旅游创业园区建设、众创空间打造、旅游装备制造、旅游产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全面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教学模块内容的不同,在总共9个教学模块34个学时的课堂教学中,模块5~7占据16个学时,安排在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进行。其他5个教学模块占据18个学时,安排在普通教室进行。在实验室进行的模块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穿插进行的方式,也就是教师先讲授原理与理论知识,然后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动手进行建模和仿真。这样的方式改变了理论教学与实验分离的方式,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无缝连接在一起。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模块,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不是完全由教师讲,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提问、课题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理解。

二、六大国家战略实施急需优秀旅游人才支撑

(一)“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需要乡村旅游人才

瑞利对此百思而不得其解。他在《自然》杂志上如实地报告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别,并公开征答。一位学者向瑞利提供了卡文迪许在一个世纪前遇到的一个重要实验事实:在玻璃容器里用电火花使氮和氧化合,不论化合过程延续多久,总有一个小气泡不能被氧化。卡文迪许猜想空气中的浊气不是单一的,还有一种不与氧化合的成分,其总量不超过全部空气的1/120。另一位有心人、年轻的化学家拉姆塞(W.Ramsay)表示要与瑞利合作。

(二)“中原经济区”战略需要复合型旅游人才

从六大国家战略和旅游人才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看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应更注重战略定位和地方特色,从合作机制、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培养方式、师资力量及反馈机制等多个角度进行培养模式的重塑,六个维度相互联通,资源信息共建共享,以稳定的“六芒星形”模式来推动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如图1所示。

河南省是首个拥有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级规划的省份,因此,郑州市的发展应该以联通全球、生态宜居、智慧创新为导向,以成为现代航空大都市为最终目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达性是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因此旅游交通作为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衔接环节,将对旅游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航空港”的建设将极大推动交通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体系的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交通网络支撑。因此,为机场、高铁、城际、地铁等行业部门,培养一批空乘和运输业的旅游服务人才,将为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人才支撑和充足的后备力量。

(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需要交通旅游人才

3)针对航道通航能力的仿真研究。船舶交通流仿真是以离散事件仿真为基础而逐渐兴起的科学研究方法,当前,MATLAB[6]、ARENA[7]等软件的熟练应用为这一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仿真研究的关键在于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其中船舶、船舶交通流的生成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采用蒙特卡洛方法[6]和元胞自动机方法[8]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仿真方法的目标实现在于仿真结果的输出及结果分析,通常根据仿真输出参数对航道通航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估。[6-9]

白天和夜间降水量对比(图3b)来看,白天降水明显多于夜间,主要是因为午后降水较多,以及17:00点最大降水出现在白天段(08—20时)。降水随海拔变化,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间3个海拔的降水量明显多于山顶和山脚,尤其是640 m高度降水量最为明显。

(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需要旅游双创人才

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河南省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合作缺乏长期性、深入性、连贯性,旅游产业在旅游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参与,使得旅游教育的改革不能落在实处;旅游产业对旅游院校各类毕业生在人才使用上急功近利,加剧了供需矛盾的频繁出现。而产业内部的多数旅游企业,在承担旅游教育的实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中角色定位不正确,导致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很少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不能真正了解行业情况,掌握行业动态。受限于体制机制因素,河南省从事旅游教育的高校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并非旅游管理专业出身,外语、地理、历史、中文、管理、经济、林学、体育等学科专业的教师占据了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绝大部分,由于从业教师多为“半路出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行业经历,难以真正立足行业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此外,由于受限于编制、学历、职称、课酬等因素,行业教师无法走进高校课堂传授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院校专业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的供需不平衡现象。

专用方式的优点是光缆的纤芯经熔纤后由光缆终端箱直接接入保护设备的光收、发接口,没有中间环节,不需附加其他设备,实现简单、可靠性高,而且由于不涉及通信调度,管理也较方便。目前,专用方式主要应用于距离较短的城网线路保护以及发电厂与电力系统之间重要线路的保护。其缺点是纤芯利用率低(与复用方式相比),光接头插拔次数过多,就容易造成损坏。

(五)“河南自贸区”战略需要文化旅游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开放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实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政策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自贸区战略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再局限于经济范畴,它成为了大国之间相互博弈的重要手段。河南自贸区的建设涉及的产业极为广泛,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的重点;而开封片区则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建设;洛阳片区将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发展目标,全方位促进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现代市场上,旅游贸易作为无形的贸易活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助力。旅游贸易的相关从业者则直接影响着行业的整体发展和服务水平,因此,具备旅游国际商务工作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以及岗位驾驭能力的人才,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推动自贸区的建设。

(六)“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战略需要旅游电子商务人才

作为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的产业,旅游业对信息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而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的天然耦合,促使旅游电子商务成为了产业前沿[10]。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逐渐向信息化和智慧化转向,这就为旅游业新产品的培育,新业态的出现,新商业模式的塑造,以及发展空间的拓展和产业价值的提升带来了契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将为旅游业实现服务的定制化、信息的共享化、营销的精准化以及渠道的跨界化提供具有主题特色的产品。因此,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战略背景下,培养一批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具备旅游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将极大地促进电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提出要深度挖掘并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同时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将河南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此外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智慧旅游”服务网络的建设都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项目。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区域之间旅游资源的整合,使旅游产业发挥规模效益[9],进而带动整个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的旅游发展定位,当前河南高校急需培养一批既熟悉文化旅游、山地旅游、城市旅游、红色旅游及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又深谙行业实践运作规律的高层次、复合型旅游人才,以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图1 “六芒星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校政行企多方联动合作机制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并不是唯一的参与者。国家战略涉及了多个领域和多种产业,因此政府、高校、企业和行业组织,都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就政府而言,应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导向作用,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全方位地支持旅游教育的发展;同时,将旅游教育纳入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以良好的顶层设计来带动人才的培养。从高校的角度来讲,应有效挖掘自身潜力,整合社会资源,为旅游产业提供科学高效的智力服务,同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旅游教育内涵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实行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如加深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以创办研修班、定制班等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应创新旅游院校行业继续教育平台,为院校师生深造和再学习创造条件;应通过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和培养层次的提高,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行业协会应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强政府和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开展年会等形式,积极把握旅游行业发展新动态,反映行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共享的信息平台。就企业而言,应依托旅游教育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来助力旅游教育体系的完善。同时相关企业需明确角色定位,积极参与到旅游教育改革中去,助力行业和教育的接轨。

(二)构建多元、开放、系统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围绕着综合性和多层次化来进行,一方面通过母学科的相关课程,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面向国家战略对乡村旅游人才、空港人才、旅游双创型人才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设定制化的课程,进而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特色性。[11]面对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传统业态,在拓展其维度和深度的基础上,针对旅游投资与规划、旅游观察监测、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构建规范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对培养文化方面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基础课程,要根据行业及社会需求不断进行丰富完善,并及时对课程进行升级更新以缩短职业差距。此外,要对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进而实现多元、开放、系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最后,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来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高素质三个目标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合理细化行业类别和专业方向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特色建设,适当增加硕、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点。为满足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应致力于学科建设,努力提升学术水平,联合教育部门,积极扩大硕、博培养点,改善硕、博招生和学习模式,从而改变行业人才结构,提高高端复合应用型人才在行业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以“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旅游产业人才结构。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合理细化行业类别和专业方向,为行业建设培养出一批适用性强、具有特色的一线专业化人才。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人才的中长期规划,面向旅游市场需求,从旅游传统六要素出发,对产业内的不同行业进行细分,明确不同的培养方向,同时结合行业新业态,及时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四)优化提升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结构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活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在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积极利用软、硬件资源优势,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培养过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有利于被培养者主观能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因此,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研发和制作电子课程、电子教材,同时将远程教学、微课堂、视频互动等教学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丰富线上课程资源,以实现教育理念及资源的快速共享,促进教育系统的完善。在教育方法上,应摈弃传统的灌入式教学,积极引入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研究型方法,丰富课内外科技创新实践和人文素质教育。当前,我国本科院校应围绕“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扎实学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开放意识”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形成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业大类人才培养、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校际交流人才培养以及委托人才培养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

(五)建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有效机制

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师资建设上,旅游院校需要与旅游产业企业建立起“利益一体化”的合作伙伴关系,培养适合现代旅游教育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学校需要定期对旅游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并邀请旅游产业企业的精英与专职教师进行座谈,使旅游企业与旅游教育达到双向了解,互为补充。同时,应加强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产学研”有效转化,推动教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旅游课题及项目研究中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横向课题形式,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需构建旅游企业、旅游教育、旅游科学研究一体化的产业经营和人才培养模式,既教育学生,又培养专业教师,同时促进企业经营,实现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受益的三赢局面。同时,旅游专业教师应接轨社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掌握行业新动态和新业态,把握地方发展需求,以此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

(六)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

现有的教育体系能否满足市场和行业需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就业情况来判断的。旅游教育相关部门在关注在校生培养的同时,也应该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双向反馈机制,以确保院校能够及时进行改革,保障培养方案与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同步性。院校作为跟踪反馈机制中的核心主体,在树立正确反馈理念的前提下,可通过网络电子平台,或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在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便于以数据采集和信息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培养成果,进而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12]

[参考文献]

[1] 袁媛.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30-35.

[2] 张培茵,赵阳,石长波.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4(S1):113-116.

[3] 包永宏.旅游本科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以社会营销理论为导向[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12-16.

[4] 曹曼娇.旅游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30-32.

[5] 马勇.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C]∥第二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194-201.

[6] 陆林,黄剑锋,张宏梅.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0(8):59-64.

[7] 苏志平,李炳义,刘霞霞.独立学院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12-13.

[8] 邹统钎,郑洁.中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41-43.

[9] 余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J].旅游学刊,2007(10):9-10.

[10] 林德荣,郭晓琳.旅游电子商务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8(12):87-92.

[11] 邹统钎,刘军,王小方.高等旅游专业人才“钻石型”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79-63.

[12] 樊超,樊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研究[J].教育管理,2014(5):26-28.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s in Henan Province Oriented by National Strategic Demand

Cheng Jinlong1, 2, Wang Shuman1, 2, Zhou Danchu3

(1.Henan Provin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Intelligent Tourism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Luoyang 471934,China ;2.School of Land and Tourism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934,China ;3.School of Tourism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China )

Abstract :As a remarkable business car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tour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a more brilliant and rising Central China.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talents training in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s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demand of the six national strategies in Henan province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ve and multi-professional talents, sugges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ix Stars”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curriculum system,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raining mode, teaching staff and feedback mechanism, etc.

Key words :national strategy; talents training; mode; Henan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970( 2019) 12-0008-06

收稿日期: 2019-09-30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BJJO43);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8GGJS130);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7SJGLX105);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9ZDJH285);洛阳师范学院校级高等教育教改重点项目(2017XJGJ002)

作者简介 :程金龙(1981—),男,河南西峡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旅游产业管理;王淑曼(1978—),女,河南鲁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周丹初(1992—),女,河南舞阳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焦丽君]

标签:;  ;  ;  ;  ;  ;  ;  

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河南省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