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化的挑战与对策_政治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化的挑战与对策_政治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化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对策略论文,政治论文,文化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4)02-0049-04

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是民族国家的界线逐渐被打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日益加 剧的时代,在这场文明冲突中如何捍卫本民族政治文化的优秀传统,如何对待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成果,成为摆在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挑战

全球化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现象,而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 全方位的历史进程。全球化也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多维参与、多元推动的人类不断实现 充分沟通和达成更多共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充满着强权和斗争的过 程。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始终伴有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移植等内容。应该 说,它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

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1)全球化给政治心理、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思维 空间,从而催生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全球化进程促进了世界性的交往,使先进 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以及其它方面的文明成果在国际上传播,被不同的民族所共同利 用。世界各国在交往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存的局面,将使人们的 政治心理、政治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的丰富和发展。(2)全球 化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交往 的日益深入,文化交流和文化碰撞的机会大大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也会有所反省,这 一方面有利于涤荡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另一方面也为我们重新构建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提供了一个绝好时机。

但是,当今的全球化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不可避免 地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体现出西方的游戏规则,传播着西式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原则 ,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构成对我国现有政治文化 的挑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1)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加大。全球化的发展为西方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推行其“分化”、“西化”战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信息技 术的发展,高功率的广播、卫星电视覆盖整个地球,西方传媒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我国 ,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推行他们的全球战略。电子媒介已成为国际传媒舆 论斗争的主导工具。各种西方势力利用广播、电视、卫星和互联网等手段,加紧对我国 进行舆论渗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文化攻势”。(2)异质文化的冲突。随着全球 化的发展,必然带来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两 种政治文化在阶级属性上的本质区别。所以它们在互相交流、吸收的过程中,存在着广 泛的碰撞和冲突。而某些西方国家坚持冷战思维模式,刻意推行“西化”、“分化”战 略,人为制造意识形态渗透,对中国式政治发展道路进行恶意歪曲和攻击,极力扩散西 式政治发展道路的示范效应,在中国本土培植反对势力,促进以否定现实社会制度为目 标的反主流文化的传播,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对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和文化多元状况的整合作用。(3) 文化强势的压力。在全球化进程中进入到中国来的西方社会理论,如经济自由主义、文 化多元主义、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均构成了中国政 治文化发展的强大压力。西方政治理论对人类政治发展中的某些现象有一定的解释力, 因而能够对人们产生某种吸引力,也正因如此,它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构成了相当的 压力。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文化”的 影响。美国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手段支撑,大批量地生产文化工业产品,使 文化成为日常的社会消费品,形成空前的文化强势。无处不在的美国文化产品充斥了世 界,把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向世界。西方文化品味和西方文化习俗正在 日趋全球化,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电影、迪斯尼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美国 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冲淡着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并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或冲击着我国政治文化的自主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应对西方政治文化新挑战的策略

英国社会学家莱斯利斯克莱指出:“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括通讯、生态 及旅游的全球化为基本内容,而以文化及社会政治的影响为直接后果的一种社会变化趋 势。”[2]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异质性冲突及其融合向中国提出了这样一个严峻问题:在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政治文化将不可避免的融入全球的政治体系之中,那么,在这个 过程中怎样才能继续保持独立自主的品格,避免出现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的依附发展或 边缘化情形?这显然是我们当今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在目前最为紧要的是必须有 一套回应西方政治文化挑战的战略措施。笔者认为,这些战略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高度重视当今时代中西文化冲突的深远影响

相对于政治和军事这样的“硬权力”,文化被看成“软权力”,是国家利益构成中的 亮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一般说来,在政治 和军事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文化因素的作用较小。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深入,政治和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文化的因素则越来越重要了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营养,国家自然要在对外关系中考虑文化利益, 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反过来又加深了国家的文化保护意识。21世纪的国家冲突,日益 表现为由文化的社会价值观念所引发的“文明冲突”。这是伴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而 产生的十分重要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认为 ,文明的冲突将是现代世界冲突演化过程中的最新阶段。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新动 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一是“文化主权”的观念盛行;二是“文化霸权”的 战略形成,国际性的文化冲突日益明显。从发展中国家的总态势来看,其主要任务在于 维护“文化主权”;从发达国家的角度来看,其主要目的是夺取“文化霸权”。我们还 应当看到,“文化主权”和“文化霸权”还只是现象性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对国 家主权的挑战,或者说对国家本质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及文明因素在未来 世界发展中的地位,加强文化和文明的影响力。我们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中西方政 治文化的冲突,才能更好地迎接西方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的挑战,维护我们的“文化主 权”。

2.正确处理政治文化的普适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承认政治文化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但另 一方面,我们也应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政治文化表现得更多的是相对主义的东西, 不能把政治文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适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绝对化或对立化,两者都有 各自的底线和存在依据。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新的形式或变相的文化殖民主义 倾向似乎又开始泛起。文化殖民主义乃是西方国家征服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工具。西方文 化可以看得见的未来仍然是相当强大的文化。西方国家力图通过其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 的传播,逐步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纳入其体系之中,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依附 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新文化殖民主义者往往打着文化普遍主义的旗号,借口推动文 化全球化来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这种推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因为 它是在反对种族主义和西方中心论的同时,极力强调全球规则的重要性,主张发展中国 家的政治发展应当同全球市场规则体系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实现政治规则的全球化。在 这样的背景下,倘若我们不能有所警觉,离开具体的国情和条件,一味地提倡和追求全 球政治文化的普适性及其对本国政治发展的引导作用,就容易落入“盲从”西方政治文 化的“漩涡”,就极有可能重新陷入依附发展的陷阱。因而,对于正在走向全球化进程 的中国来说,捍卫文化主权,谨防全球化名义下的新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确立自己在全 球政治体系中的自主地位,防止和避免政治文化的边缘化趋势和依附性发展,走出一条 符合本国国情的自主式政治发展道路,实乃必然的选择。正如亨廷顿所言:“对一个传 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输 入”。[3]

3.以积极开放的态度迎接西方政治文化的挑战

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或碰撞,并不是僵硬的对立,而是一个相互激荡并在碰撞中双向 选择的过程。文化之间的碰撞或冲突可以成为文化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 前提。文化冲突实际上是文化竞争和文化比较发展的过程,没有竞争,没有比较,文化 就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也就不能吸取异质文化的营养来丰富自己。因此,在全球化背 景下,在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大碰撞中,我们必须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和勇气,要坚信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中国的文明及其历史发展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原创性的文明,也就 是说,它不是摹仿和移植其它文明的结果,而是中华民族的独创。中华文明是在与外界 相对隔绝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但外来 影响并没有隔断中国文明的发展道路,也没有使其改变方向,而是被其融合吸收,从而 形成了一以贯之的主流传统。因此,中国的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华民族固有 性格与特定的历史地理等条件天然混成的有机结构,是自足自得、和谐圆满的文化体系 。对于当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挑战,我们要有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要有信心利 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4.正确处理好政治文化的“引进”和“改造”的关系

异质性是文化冲突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说异质性文化一定会产生严重的冲突。就文 化具有融合性、整合性的特点和性能来说,有些异质文化恰恰能形成共溶、互补而得以 丰富和发展。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实践证明,搬用一种政治制度容易,但要使一种政治 制度扎根并能有效运作,则并非易事。由于文化差异的关系,外来制度的原则和精神往 往很难有效地被接受和消化,而制度的原则和精神对制度的有效运作又具有决定性意义 。[4]因此,如何吸收和消化西方政治文化中先进的东西,对我国的政治发展关系至关 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对西方政治文化进行创造性地“引进”。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来说,由于它缺乏民主文化的资源,并且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政治文化相抵触、相排斥的 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移植与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在进行政治模式选择和政治 制度构建的时候,在寻求本土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契合点的同时,对本土文化进 行大胆而合理的改造,为现代政治文化的确立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我们还 应认识到,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逐渐形成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积淀在 广大民众的政治意识、心理、习惯与行为方式之中。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被社会成员所信 仰或认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尽管我国的政治文化会不断受到挑战,但由于社会发展 的客观需要,加之传统文化存在的巨大惯性,它依然会潜移默化地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发 挥作用,况且它本身也确实存在着许多有待人们去发掘的价值。所以,中国政治文化在 某些方面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身价值的保护与发掘 ,因为它在统合中国社会方面的功能还没有完全丧失,现实政治文化的发展不可能完全 脱离传统。只有以这样的态度来处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才能使我 们的政治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5.尽快建构并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民主是全球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主题,也是当前西方政治文化冲击中国政治文化的一 个主要借口。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一直保持着专制和人治的传统,这就使 得中国政治文化中缺乏民主和法治的因子,封建家长式的非民主的东西在我国的政治文 化中还根深蒂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要接受资产阶级的民主价值呢?对此 ,邓小平的回答是: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民主,不能搞“三权分立”那一套 。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文化。反思近代中国政治文化依附发展的历史,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建构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必须走全球性与本土性交融互动的道路,既要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自身进行客观的反省,开拓本土政治文化资源中的精华 部分,又要以开放、求实的态度来吸纳全球政治文化资源中的合理因素和优秀成果。目 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强势地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有自己 的核心价值取向,加快经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主体意识 ,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

6.防止两种极端化的文化倾向

在如何应对西方政治文化挑战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以下两种错误倾向:(1)文化民 族主义倾向。我们主张捍卫民族文化,反对文化殖民主义,但也反对借口捍卫民族文化 而推行文化民族主义。文化可以是民族的,却不可以是“民族主义”的。经验告诉我们 ,中国要立于现代化国家之林,就必须纠正文化民族主义,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去 采撷外域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5]关闭文 化引进的大门,拒外域文化于门外,将使我们现代政治文明的建构成为一句空话。(2) 文化投降主义倾向。也就是主张政治文化的全盘西化,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封闭心态 ,它没有开放的勇气把本土文化置于广阔的文化空间进行比较,盲目地认为西方文化可 以取代中国文化,看不到中国文化的本土特色。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际上都割裂了 文化的开放性和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因而都是不科学、不足取的。正确的态度应该 是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以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在全球化的浪潮面前,我 们一方面要敢于迎接挑战,勇于吸取西方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警觉 ,树立防范意识,建立一个开放吸收与防范并存的合理的运行机制。

标签:;  ;  ;  ;  ;  ;  ;  ;  ;  ;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化的挑战与对策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