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刘艳红

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刘艳红

刘艳红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5001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环境突出“爱心”、语言突出“热心”、沟通突出“真心”、护理突出“细心”、指导突出“贴心”。结果: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极配合治疗,康复效果良好。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康复,重要性及功能不亚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72-0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临床上老年患者越来越多,慢性阻塞性肺病成为老年患者的重要病情。由于社会角色、经济地位等变化,老年人生活空间和时间随之改变,加之身患疾病,他们的依赖性增强,常会出现无用感、不安和抑郁等倾向,若护理不当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我院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6月就诊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2~75岁,其中男71例、女49例。

1.2 方法

(1)环境突出“爱心”。病房是患者在医院治疗和康复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环境对其康复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要为老年人创造舒适的医护环境,保持环境安静、干净整洁,避免光线刺激,通气良好,每日定时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夏季室温保持在26~28℃,冬季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50%左右。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安全和便利,病室内按需设保护设备,保障地面平坦,防止因湿滑凸凹等使老年人跌倒。可准备一些报刊杂志、扑克、象棋等,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一些活动,也可播放一些老年人喜欢的舒缓音乐,使他们身心愉悦。

(2)语言突出“热心”。在临床护理中,语言是重要的因素,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除了有精湛的技术,还必须掌握与患者交流的语言艺术。有相当一部分护士技术很好,护理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往往是语言上的失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老年患者入院,主班护士首先面带微笑很有礼貌的介绍自己:您好,我叫某某,是主班护士,你稍坐,我马上为您安排病房。其次介绍住院须知、医护人员、医院环境等,并帮助老年人及家属携带住院用物送至病房。老年患者入住病房后,主管护士面带微笑介绍自己:您好,我叫某某,是您的主管护士,住院期间您的治疗和护理有我来负责,希望您满意,如有不舒服或需要,请您按呼叫器,我会及时来看您。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通过贴心的语言,使老年患者内心感到温暖,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沟通突出“真心”。由于长期患病,老年患者感情脆弱,情绪易激动,心理上的表现主要有孤独、焦虑、沮丧、紧张、唠叨多疑、记忆力减退等现象,个别老年患者还会出现行为上的改变,自私自利,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在沟通过程中注意声调、语气、节奏、面部表情等细节,谦虚谨慎、坦诚相待,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针对老年人爱倾诉的特点,善于做老年人倾诉的对象,学会聆听,不插话,不打断老年人讲话,尽量使老年人的情绪得到宣泄。老年患者住院最怕孤独,护理人员要多和老年患者沟通,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逗他们开心,也可参加一些老年患者力所能及的活动,排遣他们内心的寂寞。老年患者爱问有关自己病情情况,护理人员要热情和蔼,百问不烦,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老年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及注意事项,多鼓励、增强信心,使老年患者感到亲切,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改善呼吸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4)护理突出“细心”。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特别是老年患者,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老年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特别细心,帮助老年患者认识不良心理状态对身体康复不利,不但影响睡眠,还可造成机体内环境的失衡,使食欲下降、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有计划的安排护理活动,在老年患者睡眠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以免影响睡眠。还要评估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了解其饮食习惯,制定其乐于接受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治疗计划,鼓励进食,摄取足够营养,同时嘱咐老年患者做到少量多餐,避免因饱胀而引起呼吸不畅。操作前耐心解释操作目的,交代有关注意事项。操作中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操作后做到四勤:“勤观察,勤问候,勤整理,勤交班。”加强病房巡查,认真做好护理查房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指导突出“贴心”。加强健康教育。大多数老年患者对自身病情有关知识了解不多,通过健康小册子、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把防病治病的知识传授给老人,并在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给予有效指导。强调自我关怀。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利用在健康教育中学到的相关知识,随时注意观察自身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并注意饮食起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强化定期回访。建立出院随访卡,定期开展随访工作并做好记录,根据随访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2.结果??

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问卷调查均表示满意,无1例护理投诉,老年患者情绪稳定,精神状态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效果良好。?

3.讨论???

有效的关怀能缓解病人心理压力,促进病人康复。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将心理干预融入日常护理过程,提高了医患双方的信任度,改善了医患关系,有效促进了康复。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不可或缺,其重要性及功能不亚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

【参考文献】

[1] 方宗君,蔡映云,梁永杰,汪仲贤,陈建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04).

[2] 李翠云,吕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5(07).

[3] 姚海燕,盛文化,吴大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分析及伦理学治疗方法[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01).

论文作者:刘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刘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