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梯作为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建设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内容,对方便居民上下楼梯、搬运物品等均有重要作用。而无障碍设计则是一种充分考虑到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以及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由此对装备、空间、材料、应用方式等多项内容进行具体设计的理念。本文将以无障碍设计理念为基础,联合当前国家对电梯设计的规范内容,分析无障碍电梯的具体设计,以此为方便居民出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电梯设计;原则;功能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帮助残疾人士以及健康衰退人士,并使其能够拥有与健康人士“平等地位”、“平等享受”的环境设计。而随着我国房地产经纪的发展以及老年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以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电梯作为当前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想要充分满足建筑内不同居民对电梯的使用权利,就必须考虑到无障碍设计。而事实上,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对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与建造也早有规定,其要求设有电梯的居民建筑内至少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以此满足乘坐轮椅者、视力障碍者的出行要求。本文将综合多项信息,针对无障碍理念基础上的电梯设计进行具体分析。
一、无障碍设计原则的具体概念
无障碍设计的理念于联合国1974年提出,其要求设计人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生理伤残缺陷者以及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实际情况,为上述类型的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便捷、快速的活动空间,使得上述人群同样能够利用相关设备来享受方便快捷的生活环境。当前无障碍设计已经充分应用在建筑工程、公共设施、交通道路、环境标志乃至网络信息、产品内容等多个方面,对帮助生理伤残缺陷者以及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障碍设计的服务对象类型众多,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实际人群情况设计相应的产品、装备以及空间。
二、无障碍设计在电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即设计人员必须要确保电梯设计、使用中的安全性,这一点不仅仅是在电梯操作上的安全性,还要充分考虑到生理伤残缺陷人士以及年老体衰认识在电梯操作上有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或者粗心操作,对于这种错误操作有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电梯设计人员应更加充分的考虑到电梯的尺寸、空间以及操作的延误性、挽回性及宣传性等。
2.2 互通性原则
互通性原则即电梯设计者在安全设计的基础上,应更进一步的保障电梯乘坐人员的舒适性,确保人员、电梯、环境之间的互通交流,使其能够和谐相处。对此,电梯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对重要信息的多种显示,对误操作信息的报警提示,对到达层站的语音提示等内容。此外,电梯设计人员还应针对特殊群体进行特殊设计,例如尽量食用凹型选层按钮设计以帮助乘坐居民的按钮更加省力。
2.3 便捷性原则
便捷性原则即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帮助电梯使用者更加快速、简单、便捷的使用电梯,要求设计人员对电梯内容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程度上的人体工程学、视觉特性要求。例如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电梯乘坐时重要信息的具体程度来依次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信息,又例如对电梯的开关按钮、选层按钮进行分门别类的分隔,以便于使用者在电梯乘坐时的便捷性。
除上述原则以外,无障碍电梯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到电梯的基本功能以及辅助功能,协调两种不同功能的有序运行,并充分考虑到无障碍电梯设计的形状、色彩、结构、材料、加工等多项元素,从而为障碍人群的电梯使用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无障碍设计在电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从电梯的实际设计与应用出发,认为无障碍设计在电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3.1 电梯轿厢的无障碍设计
在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首先要求电梯轿厢的尺寸设计更加合理;其次针对电梯轿厢内各个组成部件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部件的按钮位置、排列方式、使用高度等影像因素,以便于生理伤残缺陷者与身体运动能力衰退者的方便实用。即电梯轿厢的控制按钮、选择按钮必须清晰明确且分隔开来,按钮本身与电梯墙面或者电梯内其他装饰物必须形成明显的色彩差别或者按动差别、凹凸差别、形状差别等,以此来帮助特殊人群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电梯。当前我国电梯轿厢中的按钮设计多以圆形或者圆角形按钮为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无障碍电梯轿厢的设计还应让按钮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扩大、力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以帮助特殊人士使用更小的理想、更加方便的接触到电梯按钮。
针对无障碍设计在电梯轿厢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列出以下数据:
首先电梯门开启后其净宽度应超过0.80m、电梯轿厢深度应超过1.40m、宽度应超过1.10m;其次电梯轿厢的正面与侧面应设置有扶手,高度以0.80~0.85m为最佳高度。电梯轿厢侧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盲人的电梯乘坐要求,设置带有盲文的选层按钮,按钮高度以0.90~1.10m为最佳。电梯轿厢正面高0.9m的位置,由此直至电梯顶部可设置一枚镜子,同时注意镜子的实用性与安全性,以此便于使用人员更加容易观察自己的身后情况;同时电梯轿厢的上下运行以及到达层站,均应该设置有清晰明显的语音提示,电梯内也应同时拥有其他类型的到站显示,这一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2 电梯候递厅的无障碍设计
电梯候车厅的无障碍设计需要结合建筑主体的具体形式来进行优化更改,一般建筑主体内空间较大,能够充分满足健全人类以及特殊人群的电梯使用要求。本文认为电梯候递厅的无障碍设计应保持其深度最低不得低于1.80m、按钮高度以0.90~1.10m最佳。此外,电梯候递厅的宽度应不得低于0.8m,避免宽度过低导致轮椅进入不方便的现象。电梯候递厅还应该与电梯轿厢拥有基本相同的显示设计,以此来提醒不同人员有关电梯到站、上下运行的具体信息。针对不同楼层的电梯口应设置有明显的楼层提醒。针对视力有缺的特殊人群,电梯入口应尽量设置提醒盲道,便于盲人使用电梯。
3.3 电梯的使用及标识设计
对于建筑居民楼中的无障碍电梯标识一般使用的较少,然而针对政府机关以及相关公共建筑,其在无障碍道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服务台、电梯、公共厕所或专用厕所、轮椅席以及客房等有关内容上,必须清晰明确的标明无障碍设置的具体位置、行动方向。而对于无障碍电梯的使用标志,当前我国法律规定中亦有明确要求,无障碍电梯应使用专用的无障碍电梯标志牌,以明确无障碍电梯与其他不同类型电梯间的差别,帮助特殊人群更加容易的发现和使用无障碍电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无障碍设计的具体概念以及无障碍设计在电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除本文内容外,无障碍设计在电梯设计中的应用还应该更加注重电梯的使用细节,对电梯候递厅以及电梯轿厢两个主要内容的设计进行充分考量,确保电梯设计能够一步到位且充分满足国家有关无障碍电梯设计、使用的具体要求规范,为特殊人群的电梯乘坐提供更加安全、快捷、方便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庆亮.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8).
[2]李尧.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28).
[3]陈少洋.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
[4]韩现宝,强国栋.以无障碍设计理念为基础探讨电梯设计[J].城市地理,2015(16).
[5]潘冬.无障碍设计理念在电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8).
论文作者:王春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电梯论文; 无障碍论文; 按钮论文; 考虑到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原则论文; 设计理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