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析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连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状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SAQ评分,差异显著(t=3.657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用于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心肌梗死;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53-01
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病情发展较快,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 极易引发心力衰竭,严重时造成患者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将研究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40例,男22例, 女18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3.1±4.8)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9例,下壁心肌梗死11例,其他部位梗死10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 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4.2±5.3)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7例,下壁心肌梗死12例,其他部位梗死11例.诊断标准:心电图显示出ST 段抬高可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显示出无ST抬高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均征得患者与家属同意,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溶栓、扩容、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予以常规护理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连续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2.1 建立护理小组 为了给予患者优质的连续性护理,首先需要建立连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士1名和普通护士2名,给予小组成员相关培训,培训心肌梗死的护理康复办法,包括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日常生活护理[2].1.2.2 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自我管理和学习疾病知识的方案,帮助患者了解心肌梗死的致病因素、病情发展、相关注意事项和自我管理方法,在制定方案时,需重点强调患者的遵医嘱行为.
1.2.3 行为干预 根据患者自身存在致病风险因素,制定对应的干预方案. 督促患者戒烟,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有效戒烟,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戒烟状况,动员家属一同监督戒烟;叮嘱患者规律作息,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以提升其身体素质.
1.2.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饮食应以鱼类、谷类、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为主,尽量减少动物内脏、全奶制品以及肉类的食用. 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降脂药物,不管患者有无高血压,都必须在饮食中少盐,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发放健康盐水,合理控制摄入的食盐量[3].1.2.5 定期随访 干预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必须进行1周1次的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护理干预方案达成情况;进行2周1次的上门随访,给予患者适当的指导,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更改干预方案,叮嘱患者若出现异常问题需及时咨询或就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9个月后心绞痛发作状况,采用西雅图心绞痛SAQ 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患者机体功能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SAQ 评分,差异显著(t=3.6576,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常易并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一般来说,在出院时,心肌梗死患者机体并未完全康复,因此,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连续性护理逐渐被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期,且具有较大的促进效果.连续性护理要求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出院后的针对性干预方案,包括对患者的行为生活干预、饮食护理等,这种护理模式有着持续性与合作性的特性,将患者从住院到出院以后较长的一段时期作为一个长期的护理过程[4].另外,因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很长的治疗过程以及康复过程,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遵医嘱用药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疾病预后,所以,给予连续性护理优势明显.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SAQ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活动受限程度为(80.12±6.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3.41±7.85)分,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次为(94.78±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24±8.76)分,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为(91.62±5.8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5.88±6.12)分,观察组治疗满意程度为(80.13±8.0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8.71±7.928)分,观察组疾病认识程度为(77.25±10.2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8.05±9.28)分.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辅以连续性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 胡霖.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65-2566. [2] 吕会杰.探讨连续性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0-81. [3] 沈菲,杨芳.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后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19):87-90. [4] 赵玉,陈淑媛,王希柱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2):308-309.
论文作者: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连续性论文; 心绞痛论文; 对照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