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索的问题;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德育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全方位的德育素养训练,是班主任德育创新的根本任务。
一、寓教于乐,生动活泼
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学科教学的灵魂,除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外,也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既教书又育人,在教书中育人,是每个教师神圣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要牢记师德,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来。我们所说的“渗透”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用幽默、严谨的语言不断地激发孩子们久违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时候,作为任课教师在讲授德育理论的同时还应通过典型事例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关心别人其实也是关心自己,互相帮助的精神是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良好道德品质。这样不仅拓展了教材本身的空间,还可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学生既理解了教材的内容,又很容易地明白了故事所讲的道理,有效地集中了听课的注意力,在愉悦中启迪了思想。
二、细心观察,关注个性
作为班主任来说,他们既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同时也肩负着科任教师的职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既可以通过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生华出精神的共鸣,也能通过具体教学往来,更细腻、更亲切、更近距离地接近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在德育方面发挥独到的优势。班主任应该通过走访了解学生,了解他们成长的环境及家庭状况。在校时班主任应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为学生带去温暖,排忧解难,不断化解学生们心中各种不良情绪,纠正他们身上多年形成的恶劣习气,努力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转变。青少年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人的成长不能重来,失败的代价无法言说。
当学校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时,我们该思考明天我们要还给家长和社会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虽然不是雕塑家,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我们的言传身教把每个孩子都雕塑成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
三、发现感动,融合沟通
每时每刻,我们身边都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特别是在校园——这个培育灵魂的所在,从来都不缺少感动。为弘扬传统美德,充分挖掘校园内德育资源,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用典型人物的事迹感动学生,用身旁的榜样打动学生,班主任应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我校曾经开展了以“发现感动、表达感动、传递感动、共享感动”为主题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历时一个学期,评选出20位感动校园人物,包括10名学生和10名家长。面对每位人物的优秀事迹,在坐师生和家长无不为之动容,许多家长更感慨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实效。通过“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评选,挖掘了校园内外的感人事迹,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用典型人物的事迹感染师生和广大家长,用学生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自己,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同时把家长真正地请到学校中来,邀请他们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之体验教师、孩子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就更有利于家长对学校及教师工作的理解和对孩子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通过活动育德,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把德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通过德育活动展示校园当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营造道德氛围,展示学生才华,彰显校园正气,促使学生养成遵规守纪、团结协作、文明向上的良好品质,取得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作为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懂得:孩子没有好坏之分,有的只是性格的差异和习惯的好坏,其实每个孩子都想要做好,就在于学校对他们实施什么样的爱;分数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好与差的重要标准,学校不仅要能培养高分的学生,还要能把每个有个性的孩子都培养成有用之才,让每个学生都不能落伍、都不掉队,这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
论文作者:李庆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学校论文; 家长论文; 班主任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