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论文_潘永杰,张勤功

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论文_潘永杰,张勤功

河南易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居民自觉保护环境和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建设活动。本文就对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现状和思考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市;生态社区;文化建设;思考

经过数万年的进化,人类在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资源、能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等全球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且严重威胁了人类的正常发展。面对危机,越来越多的学者转而用生态可持续的观点来重新认识、思考和解决城市问题。他们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作了大量深入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城市生态发展的思想和纲要,对城市生态发展的实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相关理论与研究的支持下,许多国家与城市开始呼吁并且实践生态城市建设。社区作为目前重要的人类聚集点,是城市重要的组成单元,因此社区的生态性建设与生态城市的构建息息相关。可以认为,“生态社区”的规划建设是一项提高住区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当前住区规划建设亟待深入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社区建设的内在关系

(1)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社区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发展的思想,而自然环境又是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社区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社区自然环境的好坏严重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影响着社区的健康发展。构建生态社区就是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更加有利于促进生态社区的建设,为生态社区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2)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社区建设互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实践关系中理解自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自然价值的理解,在解决当今人类生存困境的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社区作为人类生存的客观外在形式,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生态社区就是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生态观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应用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具体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生态社区的构建,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加符合生态原则的生存空间,生态社区的建设也必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生活的社区环境的好坏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必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生态社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也将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

2、我国当前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社区居民缺乏生态价值观念

生态价值是指人类主体与生态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这种相互关系的认识判断。老社区的居民认为自己的社区已有树木,无须在搞什么生态绿化;新社区生态化和文化做的好一些,由于他们的生态观念没有主动转变,不积极交纳物业管理费,导致物业管理落后,结果是社区只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却毫无文化内涵而言。

2.2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特色不突出

我国社区从公共设施到绿化草坪,从社区居民的文化意识到思想观念,不论是“老”的社区,还是“新”的社区,无论是南方的社区,还是北方的社区,几乎都是千人一面,雷同现象比比皆是。

2.3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社区的生态建设是“表”,社区的文化建设才是“里”。只有表里如一,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我国社区就“老”社区而言,盲目跟风,忽视自己文化特色的创建,甚至在旧城改造中把一些很有特色的文物建筑也摧毁了;就“新”社区来说,也是千篇一律。物业管理公司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也是一个新事物,也很不成熟,管理制度很不健全,他们只收钱不做事情的现象时有发生,更谈不上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客观原因而言,主要是我国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有些人对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是什么,怎样建设,知道得不多;就主观原因来说,包括社区的主管部门在内,对于社区与文明建设的关系及其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社区居民的人文素质不高,这些都足以导致我国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严重滞后。

3、对于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思考

3.1加强生态教育

生态社区中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利用教育和宣传,积极培育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建设生态社区的过程,是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是以生态理念建设新的社区的过程,也是人类调整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生态社区的建设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方针,来制定社区总体规划和优化经济结构。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生态社区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与社区的文化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因此,只有坚持生态文化观才能创建生态社区,要推行生态文化,必须进行社区的生态教育。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与资源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把生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态意识教育,普及生态科学知识,使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社区有关部门要编制生态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方案,明确生态文化建设宣传的目标、任务和内容,要对居民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开展有奖知识竞赛、生态主题一日游、电视晚会等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要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危机和社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广泛开展生态伦理、生态健康、生态价值观念等生态文化教育,促进居民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树立自觉保护社区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意识,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文化素质,激发公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尤其要“从娃娃抓起”,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生态夏令营、冬令营、环境公益等活动,推行多种形式的生态教育,普遍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努力培养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意识的一代新人。对社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干部,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生态文化素质,广泛开展生态环境知识和生态社区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公众传统价值观的转变。

3.2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加强生态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居民作为社区的使用者,是生态社区研究以及建设、管理的关键,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的最重要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公众参与,许多生态社区建设更是市民自发进行的。翁奕城认为只有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养成节俭和适度消费的观念,提高普通市民的环保意识,让市民深刻了解生态社区的内涵以及建设生态社区的重要性,人们才会自觉地从自身做起,积极的参与到生态社区的建设当中,才能不断推进生态社区的推广以及建设。

3.3大力开展生态社区的示范工作

生态住区建设在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上都是全新的,它不但是一个观念与技术上的更新,同时涉及生活模式、管理模式与制度的创新。因此生态社区的实践需要进行不断的实验改进,这不仅是环保部门和各级政府参与决策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向公众宣传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技术与产品的平台,对于生态社区的实践、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社区是城乡居民的第一生活环境,社区生态文化体现着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努力探寻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那么,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实现全面健康、稳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2]杨芸,祝龙彪.建设生态社区的若干思考.重庆环境科学[J],20179,21(5): 18-19.

[3]玄峰,刘彦.建设生态社区.建筑[J],2016,(23):118-119.

[4]程世丹.生态社区的理念及其实践.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J],2016,37 (3):85-86.

[5]王霞.论我国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甘肃农业[J],2016,(8):58-59.

论文作者:潘永杰,张勤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我国城市生态社区及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论文_潘永杰,张勤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