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高科技园区的几点看法_美国硅谷论文

关于发展高科技园区的几点看法_美国硅谷论文

关于发展高科技园区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高科技园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5日两院院士大会上发出庄严的号召:“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注: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06—07)在全国即将兴起科技进步和创新高潮的形势下,提高对发展高科技园的认识,加快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创举

江泽民同志曾把高科技园区誉为“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注:张景安.在创新中崛起的中国科技工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中国科技产业.2000(5))

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在美国西部一条狭长的山谷创办高科技园区之后,“硅谷”的声望及“硅谷”的效应,都令人耳目一新。

美国《洛杉矶时报》1998年3月8日发表一篇题为《硅谷梦》的文章认为:“文艺复兴之后所发生的全部事件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硅谷的技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在美国,在世界各地,冠以地方名称的“硅谷”,“硅峡”如雨后春笋:纽约的“硅街”、弗吉尼亚的“硅土”、波特兰的“硅林”、凤凰城的“硅沙漠”、明尼阿波利斯的“硅雪堤”,苏格兰的“硅峡”、英格兰的“硅沼”、以色列的“硅溪”……一座座高科技园区在世界各地崛起,强有力地推动着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硅谷”效应的作用下,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把高等教育、高科技与城市的发展统一起来谋划,纷纷提出建设高科技园、大学城的战略规划。在规划中要把自己建成中国的硅谷。人们这样重视发展高科技园区是十分令人鼓舞的,是非常可喜的。因为高科技园区是促进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最有效方式,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绩和问题

我国发展高科技园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85年我国第一个科技园区在深圳创立,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即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截止1999 年, 国家高科技园区已发展到53个,共孵育新兴企业1.8万家;1999年技工贸总收入6560 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5660亿元,连续三年工业新增产值占全国工业新增产值的20%;区内直接就业人口已近200万,拉动6~7倍的区外就业人数, 高科技园区的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迅速提高,1998年苏州占47%,绵阳占36%,中山占22%,哈尔滨占21%(注:张景安.在创新中崛起的中国科技工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中国科技产业.2000(5))。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迅速改变着当地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高科技园区还培育出一批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联想、方正、四通、华为、长虹、远大、亚信、新浪等著名企业或品牌。近年来活跃在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几乎都是在高科技园区孵化成功的。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高科技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科技产业还处于幼稚发展阶段,虽已初具规模,但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中国科技指标》课题组的高冒林认为,我国高科技产业“不高”的具体体现为:

第一,高科技产业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技术密集度高,但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研究与发展强度普遍都低,技术密集度不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在高技术行业内部必然出现全球性垂直分工。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垂直分工的上游,对关键技术和部件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在本国进行生产;在垂直分工的下游行业,不需要高强度研究开发,技术密集度低。发达国家一般都将这种下游行业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度低的特征,实际上是这种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一种表现。

第二,高技术产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生产的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产值规模较大,但生产质量和水平不高,附加值率低,经济效益较差。例如,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值在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高于法国和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但其附加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都低于这些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由于我国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低,附加值率低,导致自有知识产权少,品牌绝大部分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也缺乏国际竞争力。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在世界高技术产业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仅为1.8 %,这一比例远远低于韩国、新加坡,贸易逆差长期居高不下。而在这有限的出口产品中,又过分依赖外资企业。

综上所述,我国高科技园区起步较晚、水平较低的状况,与国家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挑战、实施跨越式发展对它的期待,其间的差距是多么巨大!为了缩短这种差距,认真借鉴外国发展高科技园区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三、外国的经验

高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硅谷。硅谷的基本经验或者说它的基本优势是什么呢?斯坦福大学亚太经济中心和胡佛研究所经过研究,把硅谷的优势概括为八条。

其一是有利的游戏规则。它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创新的制度,主要是:股票期权扩及到所有员工;有限合伙制的公司,等等。

其二是很高的知识密集度。

其三是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

其四是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

其五是开放的经营环境。

其六是与工业界紧密结合的研究型大学。

其七是高质量的生活。

其八是专业化的商业基础设施,包括金融、律师、会计师、猎头公司、市场营销、租赁公司、设备制造商、连锁经营的零售商等。

值得注意的是,硅谷的发展也曾同美国其他一些早期建立的高科技园区如128号公路一样,经历过曲折的过程。但是在挫折中, 硅谷很快崛起,而128号公路却不然,这又是硅谷的一个奇迹。其秘密何在呢? 美国有一批学者把“硅谷”和“128号公路”作了对比研究, 其研究结果曾以《硅谷和128 号公路两个科技园区的故事》为题发表在《未来学家》1995年第1—2月号上。这个报告说:硅谷的企业家曾因太迷信个人因素,因而在70至80年代之交舍弃了网络式的发展战略,结果在技术创新上落后于对手。他们总结了这个教训,各高科技公司之间,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建立起十分复杂紧密的网络。鼓动竞争对手变成同盟者,甚至合作者,以便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成果。富有创造性、敢于冒险的员工,频繁跳槽,工作人员很快形成与前同事及朋友的连锁网,以同志的方式忠告就业信息和工作进程。当艰难时期到来时,凭借这些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公司转而相互带动打入新市场,也可避免重复努力。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们对硅谷这些“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给予极高的评价,指出:硅谷各高科技公司之间的共同开发,研究人员在公司间的流动,以至日常生活的交往及来自周边学府的技术支援与交流都是透过这些网络来完成。有了这些网络,除了可以集思广益外,更可以得到最新的资讯,因而更容易激起新意念、新思维。128 号公路科技园区的衰退,因为这个园区仍固守传统,即各公司“尽可能自给自足,蓄意开发不能轻易地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一起使用的新设备和软件”;这个园区的员工的“生活面向家庭和园区,下班后较少花时间与同仁进行社交”;“缺乏高流动性、高联系的社会关系结构,被解雇的专业人员难以将技能转移到新的组织”等等。

上述一兴一衰的两个事件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科技园区内,必须营造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体制及机制。

继硅谷之后,世界各地又发展起许多高科技园区,把它们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至少以下几条是共同的。

1.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支撑

凡是成功的高科技园区,无一不是背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包括科学研究机构)发展起来的。人们所熟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园区——硅谷,是由斯坦福大学创建,硅谷60%到70%的企业是斯坦福学生和教师创办的。

几乎是与硅谷同时发展起来的,128号公路高科技园区, 靠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截止1999 年, MIT 的毕业生和教师已经创办4000个公司。自1990年以来,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雇用110万人,创造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 后起之秀的盐湖城园区,依靠犹他大学、犹他州立大学、杨伯翰大学等;西雅图科技园区(微软总部所在地)依靠华盛顿大学。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概莫能外。赢得印度“硅谷”声誉的班加罗尔高科技城,靠的是有百年历史被称为印度高校王冠的印度理学院和班加罗尔大学等;以色列特拉维夫市高科技新城迅猛崛起也在于有特拉维夫大学等的科研和人才的巨大支撑;英国的剑桥科技园区是剑桥大学的杰作;被称为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电子产业核心,也是得益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相反,不依靠大学而创办的高科技园区都是不成功的。苏格兰东部邓弗姆林郊外高速公路边的“硅峡”,建了十年仍不景气,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大学的支持和参与。在十年中,从美国、欧洲大陆、日本等涌来的公司相继开办了电子工业,但始终未能走出困境,未能摘掉低附加装配车间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政府只得出面支持由美国卡登斯设计系统公司与苏格兰企业局于1998年联合提出的奥尔巴计划。这个计划的重要内容是由苏格兰企业局帮助卡登斯公司与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伙伴关系。

2.有便捷的交通、通讯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这些都是高科技园区自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上面讲的那些成功的科技园区不无如此。

例如,大西雅图地处北美西北沿海,是美国走向世界的最可靠最经济的道路。西雅图港与塔可港合称全美第二大集装箱运输中心,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 西雅图——塔可码国际机场是美国与欧亚两洲通航最大的国际机场之一,40多家航空公司云集于此。纵贯美国西海岸的5号州际公路与横穿美国北部的90号州际公路交汇于此, 公路交通极为方便。

3.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已越来越成为吸引企业和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和优秀人才落地生根的“金窝”。

世界一些国家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大气环境,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住房条件,物价水平,公共设施,医疗条件,卫生整洁,娱乐与休闲设施,社会治安、法律秩序,等等。

班加罗尔是印度工作条件最好的城市。如按上述指标打分, 以100分计算,班加罗尔95分,孟买54分,德里18分(注:我国驻印度大使馆教育组.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高科技城——班加罗尔.教育参考资料.2000(9))。西雅图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西部最好的城市”, 是全美最适居住及经商的城市之一(注:我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教育组.美国西北部新兴高科技城——西雅图.教育参考资料.2000(8 ))。那里气候宜人,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商店、餐馆星罗棋布,全年适宜户外活动。

4.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政府办事的高效率;银行与金融管理系统健全,能为发展高新技术提供必要的资金;有比较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和体制;有比较健全的法制体系;提供支援性设施,等等。

这些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更为重要。

世界上许多成功的不成功的高科技园的经验和教训又告诉我们:

政府既要支持,但不可干预过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2000年5月21日在第三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国际周的演讲中, 曾对此作过形象的阐述。他说,政府应该去牵牛鼻子,而不应该抬牛腿,即政府应为专业技术人员万马奔腾各展所长创造适宜的条件,而不是继续亲自指挥操作高技术产业。他举例说,中关村有五十多万技术人才,硅谷的技术人员是三十万左右,新竹包括学生在内只有八万,中关村的发展历史比新竹只短两三年,可业绩却比新竹差得很远。这一点也说明了政府不应该抬牛腿而应去牵牛鼻子。(注:吴敬琏.中国硅谷凭什么.南方周末.2000—05—19)

5.营造有利于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氛围

长期研究硅谷特色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安纳索·萨克森尼安教授认为:“事实证明,那种认为‘科技园区+风险投资+几所大学=硅谷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些只是硅谷拥有的最显而易见的因素。硅谷还有更为重要的无形的因素,仿造无形的因素要比仿造有形的因素困难得多。这些无形因素包括“鼓励风险尝试和宽容失败的传统;以购股权为中心凝聚在一起的流动人才库以及种种激励包括上至最高管理者、下到普通编程者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创业精神。”

关于硅谷成功的无形因素,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8月25 日的一篇题为《克隆硅谷最宝贵的东西》的文章,作了全面的论述。文章分析硅谷取得成功的最宝贵的无形因素是奉行允许失败的企业文化,认为“失败了没有关系,要奖赏甘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遭失败的人,”因为“容忍失败,这是人们可以学习并加以运用的极为积极的东西”,所以“风险资本家们不介意支持那些犯过一两次错误的企业家”。这是“推动各级管理人员尝试新创意”的环境。与此相关联的是“容忍创造性的混乱,硅谷的特点并不仅仅是速度快、产品周期短,而是培育一种能很快适应变化与混乱环境的企业文化。这意味着配合、协调、极少官场习气,公司领导深入基层。”

四、我们的建议

勿庸置疑,上述这些世界各国、各地发展高科技园区的经验,我们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从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考察,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更为重要和紧迫。

第一,从全球着眼,从地方着手,走创新之路。

2000年在柏林举行的全球城市未来会议提出这样一个带有发展战略性的口号:“全球市场,区域经济、科学文化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走向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这个口号,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道路。要发展高科技城市,更要坚持从全球着眼,从地方着手,走创新之路。

首先,城市的发展要着眼全球市场。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融合区域优势来发展城市。

一个城市的发展(包括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必须考虑到所在区域的特点和优势,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关于这一点,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美国学者芒福德提出区域整体发展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他指出:“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解决某个城市发展问题,必须把它同区域联系起来。

城市的发展还要同郊区的发展整体考虑,要融合城乡的优势,推动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必须走科学文化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之路。

第二,着力发展高科技小企业。

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高科技企业,具有易于跟踪最新技术、联系市场密切、产品转型和上马快、开发产品所需资金相对较少、容易通过合股筹集等特点,所以在发展上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势。世界上的高科技园区,都是以高技术小企业为主的。美国高科技园区的后起之秀——犹他州盐湖城高科技园区,靠的就是一大批小型高科技企业,有些小企业只有一个车间,一个实验室,仅有几名员工,但工作效率却很高,所创造的技术和经济价值却很大;在硅谷,同样也是小企业占大多数。在这类小公司中,有不少只靠掌握其一项高技术起家,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创新。

信息产业的特点就是以小博大,重新洗牌。任何一个小公司只要坚持不断创新,都有可能迅速成长。例如,在10几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思科系统公司,今天已超过强大的微软。

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小企业,就应鼓励大学教师和毕业学生(包括少数有特殊才能的在校学生)进行创业。为此,学校要加强企业教育,社会要建立风险投资,政府要制订优惠政策。

第三,要大力营造一个宜于进行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

国内外成功的科技园区都说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十分困难的。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营造下列这些氛围更为必要。

既竞争、又合作,在合作基础之上进行竞争的氛围;

有利于信息交流和人才流动的氛围;

宽容失败的氛围;

宽容创新过程中的“混乱”的氛围,等等。

第四,要妥善处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必须继续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必须“挤干水份”,保证质量。决不能因发展高等教育而有任何削弱。在高等教育中,既要继续通过多种形式扩大规模,尽可能满足有条件上大学的广大青年的要求,又要认真实施211工程,努力支持办好属地的一流大学。 没有一流大学,既成不了教育强市,也办不好高科技园区。

标签:;  ;  ;  ;  

关于发展高科技园区的几点看法_美国硅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