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00年国家科委科技兴市试点工作重点_科技论文

1995~2000年国家科委科技兴市试点工作重点_科技论文

国家科委关于1995-2000年科技兴市试点工作实施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科委论文,试点工作论文,要点论文,兴市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科学技术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的指示精神,推动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切实把经济建设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明确1995~2000年内科技兴市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试点目标,促进科技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科委推出了《1995-2000年科技兴市试点工作实施要点》,现予以刊发,供各城市参照执行。

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我国科技兴市试点工作自1991年实施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各试点城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构筑以科技振兴城市发展的新格局,确立科学技术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1995-2000年是本世纪最后5年,要实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两大目标,科学技术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科技兴市试点工作要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为此,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立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科技面向经济,经济依靠科技,加速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城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核心所在。各试点城市要继续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贯穿在宏观决策、政策制定、计划实施、成果推广、产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各项重大改革的始终,以科技兴市战略为基础,制定今后5年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深化科技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强化组织措施、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推动科技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和更加富有成效地进入经济、长入经济,引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动企业、农村和全社会建立科技进步机制,实现经济建设切实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轨。要通过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使试点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达到50%以上,力争到2000年,进入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市和全国城市科技实力前50名的行列,要使70%以上的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成为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培育和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是城市产业体系的中坚,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推动和左右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准确选择和大力培育城市的支柱产业,是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首要任务。支柱产业的选择要从国情、市情出发,明确发展战略重点。要在加速现有生产力改造的同时,培育新的生产力,开拓未来生产力,充分发挥本地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壮大经济规模,形成支柱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的发展。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纽带,按照产供销、技工贸一体化的要求,对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对当地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产业实体,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形成若干个产值上亿元、几十亿元的企业和几十亿、上百亿的主导产业,争1-2个国际名牌产品,5-10个国内驰名产品。

三、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转轨升级

传统产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仍然占有很大比重,依靠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企业转轨变形,提高管理水平,是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的中心环节。各试点城市要充分重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摸清情况,制定规划和计划,限期完成改造任务。要结合当前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的良机,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自主权的同时,大力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积极推广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技术,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科技进步机制和研究开发体系,增强依靠科技进步的活力、动力和压力,强化自身技术开发和吸收能力。引导企业重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健全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技术附加值。要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发展联合和协作关系,积极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到2000年,要使60%以上的传统产业完成技术改造,科技进步在工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到10%以上。

四、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农业是基础,坚持“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以实施“星火计划”为重点和突破口,提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强化科技向经济转化的中间环节,建立农业技术市场,沟通技术供需信息,增强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健全以农民为主体的科技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引导科研机构进一步面向农村大市场,面向农村经济搞科研。鼓励科技人才流向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发展农业和农村市场的主战场,加快农业综合技术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流通等先进技术的开发,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各种模式的示范基地的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技术文化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要择优支持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乡镇企业,引导其向高技术水平、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形成一批产值超亿元、几十亿元的科技先导型乡镇企业集团。加速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化进程,到2000年,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到70%。

五、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

以城市为中心,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科技兴市工作要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第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地理优势,搞活流通环节。要逐步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能够覆盖整个地区的市场体系。第二,要把城市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生产优势与本地区的农产、矿产、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的合理组织和分工,把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要发挥城市人才的优势,组织鼓励科技机构、科技人员面向农村地区开展信息、咨询等多种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使城乡经济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各试点城市在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认真贯彻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结合本市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城市发展的战略和规划,都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节材技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城市经济从高消耗、低效益向低消耗、高效益转变。要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环保技术和设备,加强废物的再生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要充分重视通讯、交通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社会服务事业,努力改善城市人民的住房条件,实施“安居工程”,建立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力争到2000年,各试点市要建立若干个高新技术产业带,资源优势产业带,地缘经济技术中心开发示范带。保证人民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

六、深化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实践。推进科技兴市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发展。要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原则,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为中心的科技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科技体制、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组织结构体系,完善市场经济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的运行机制,形成科技与经济统筹协调的宏观管理体制,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全面发展。

要根据各类科技机构和组织的不同情况,大胆进行科技机构创办科技企业、与企业联合开发和进入企业试点,进行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和创建区域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试点,科研机构兼并企业、承包企业、整体转化为科技企业以及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试点,通过多种形式,探索科技进入经济、长入经济的新途径。要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大力推进各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对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技术支持。全面落实和扩大企业在经营范围、人事劳动管理、工资资金分配、产品定价、投资决策、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进一步改革计划体制,打破部门界限,把全市的经济、科技计划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全面安排。

七、强化城市科技实力和基础

振兴经济,必须首先振兴科技。科技兴市,先兴科技,这是科技兴市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地位,进一步加强城市科技实力,为科技兴市奠定坚实基础。要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全社会、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拨款,在市财政预决算中设立科技科目,各试点市的科技经费(科技三项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在1997年达到1.3%以上,并在2000年以前达到1.5%以上。要通过政府拨款、企业出资、社会筹资等多种方式,建立城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加强对那些高风险、高投入、高效益的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持。要引导和促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3%、高新技术企业提取5%以上作为技术开发费用,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投资主体。要建立城市科技信用社、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等科技金融机构,努力扩大其融资能力和规模,力争本世纪末使城市总体科技投入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要大力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根据本地当前和未来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认真作好人才培养规划,建立严格的人才选拔、培养和考核制度,逐步建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开发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城市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持。

八、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必须全面贯彻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方针,在世界大坐标中运筹、规划科技经济发展战略。各试点城市要立足自身特点,大力发展与周围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要在发展对内经济技术合作的同时,大力拓展国际合作渠道,通过举办招商会、洽谈会、展览会等多种途径,不断寻找合作机会,开拓合作领域。要充分发挥科技机构、企业及其它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合作关系,对具有国际化条件的,应不断扩大其对外合作、贸易的自主权、鼓励它们到国外、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投资经营活动。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国际合作的条件,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按照平等互利和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大力开展包括工业产权许可、专有技术转让、工程承包、合作开发、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业务,使国际合作在推进科技兴市战略、发展城市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九、推进软科学研究,加速决策科学化进程

加快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科技兴市的重要前提。各市领导要充分重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使重大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度;要广泛吸收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专家,建立有权威的科技顾问团和独立的决策咨询机构,有关城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事先经过软科学研究和专家论证;要拓宽决策咨询服务领域,积极扶植科技咨询产业的发展,面向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要重视软科学队伍建设,加速软科学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软科学队伍。要突出抓好城市发展中几个重大问题的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发挥科学决策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十、加强科技兴市试点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

按照《科技兴市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科技兴市试点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指导。试点城市要建立协调领导制度,充实和加强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其协调、组织职能;根据科技兴市评价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表彰、奖励那些在推动科技兴市战略实施,支持科技工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城市科技进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和科技、经济管理人员。抓好科技基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岗位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技兴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实现科技兴市的目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原则,大胆开拓,勇于实践,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通过科技、经济以及外贸、金融、教育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为城市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坚持统筹规划、宏观指导与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相统一的原则,在加强总体规划和协调的基础上,通过试点、示范,积累经验,指导全局;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的原则,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城市优势和区域辐射功能促进城乡经济互补,推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标签:;  ;  ;  ;  ;  

1995~2000年国家科委科技兴市试点工作重点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