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看日本——九一一事件后的日本及其亚太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身临其境论文,亚太论文,外交论文,九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笔者应日本横滨市立大学矢吹晋教授的邀请,带着“日俄 关系——历史与现实”这一课题,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术访问。由于笔者抵达 日本时九一一事件业已发生,其影响之大,远远出乎人们的预料,而日本所受到的冲击 之大更是笔者始料未及的。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对原定课题做适当调整,将视野由日俄 关系拓展到日本的亚太大国外交。但鉴于时间和接触面的局限,笔者对文中涉及的诸多 问题的考察很可能相当肤浅,所做分析也未必客观、正确,还望读者特别是相关专家学 者批评指正。
九一一事件后日本面临的新形势
早在国内笔者就曾听到过日本问题专家的一句戏言,叫做“美国打个喷嚏,日本就会 感冒”,到了日本后,所见所闻充分印证了这句“戏言”的正确性。
首先是九一一事件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自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了一蹶不振的窘境,整个90年代被称 为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进入2001年,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刺激经济的力度,试 图摆脱萧条,实现GDP增长1.7%的目标。然而,此时此刻与日本经济息息相关的美国经 济出现了滑坡。自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上半年,持续繁荣上百月的美国经济终现疲软 之势,2001年第二季度GDP增幅滑落到0.3%,第三季度更出现了0.4%的负增长。恰在此 时,九一一恐怖袭击如同祸从天降,这无异于在美国经济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以致 长期以来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美国“新经济”不得不偃旗息鼓,被迫面对经济衰退的现实 。
美国经济的滑坡乃至衰退,对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造成了新的冲击,首当其冲的 是对美贸易和金融投资以及国内劳动力市场。据日本报刊披露,对美贸易的严重受阻致 使2001年上半年日本外贸下降了23.5%;2001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0次降息和投 资市场的萎缩,使日本在美国上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遭受的损失难以估量;持续低迷的 投资和外贸的下滑使劳动力市场日趋吃紧,失业率急剧上升,至2001年11月已达5.3%, 实际失业人数超过360万,从而事实上宣告了日本“终生就业”制神话的破产。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对美日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2001年 初还信誓旦旦要实现经济复苏的日本政府,到2001年10月底不得不承认,2001年日本经 济负增长已成定局,预计为-0.9%。至于近期日本经济的前景,尽管日本官方人士极力 辩称“看好”,甚至预言可望实现2%的经济增长率①(注:参见日本经济财政相竹中平 藏2001年12月4日向内阁提交的年度经济财政白皮书《如果深入进行结构改革经济增长 率可能达到2%左右》,载2001年12月4日晚版《日本经济新闻》。),但日本经济界人士 和专家学者普遍持悲观态度。笔者曾同多位日本经济学家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几乎一致 认为,日本经济在一两年内走出低谷实现复苏是不可能的。其基本理由是:日本经济陷 入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而近几届政府,包括现任的小泉政府又苦于无计可施,更糟 糕的是小泉政府进而又以反恐怖为名转移民众视线,企图回避经济危机问题;世界经济 总体环境趋于恶化,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衰退已经成为现实,欧盟经济亦不景气,作为世 界经济三大实体之一的日本经济恐怕也在劫难逃。
为了对日本经济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笔者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追踪,与日方专家学 者切磋交流,把握日本经济的宏观形势,另一方面走进日本社会,亲身体验和观察点点 滴滴的微观经济现象。限于篇幅,只能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一是市场萧条,民众消费十 分慎重。笔者在东京、横滨、京都、名古屋、札幌等城市走访了一些商店,除主副食品 超市和打折、百元商店外,各类大中型百货商场、商店几乎都是冷冷清清,有的甚至门 可罗雀。为了刺激消费,商家可谓费尽心机,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广告,五花八门的 有奖销售宣传品比比皆是,但老百姓冷眼观望者居多,心甘情愿的掏腰包者少得可怜。 据一些日本朋友和常驻日本的中国学者介绍,近几年来,日本物价呈明显下降趋势,有 些日用消费品降价幅度相当大,但由于人民群众对经济前景没有信心,都不敢随便花钱 ,所以消费市场普遍处于低迷状态。二是航空业的困境。九一一事件发生在美国,美国 航空业遭受致命打击实属情理之中。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日本航空业遭到的重创好像不 在美国之下。全日空和日航两家最大的航空公司客源锐减,公司被迫大幅度裁员。笔者 在进出日本的成田机场所见,的确是空空荡荡,这与以往人流如梭的繁忙景象形成了鲜 明的对照。三是就业难。据一些日本朋友告知,近年来日本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 用说如今最令人向往的信息(IT)业和一向受人青睐的金融、外贸岗位,就连普通的机械 制造业岗位也是竞争十分激烈。更有甚者,过去诸如东大、早稻田、庆应等名牌大学的 热门专业毕业生,从来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却要早早地为毕业后谋个职位奔波, 而其中有些人最终还往往希望落空。笔者接触的几位日本名牌大学在校生和我国留学生 都证明这一点完全属实。
其次是九一一事件使日本国内的政治矛盾趋于激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随着自民党的分裂和“55年体制”的解体,日本政界便进 入了剧烈的动荡和改组期。迄今为止,伴随着这一进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右倾化。无论 是小渊惠三政权还是森喜朗政权乃至今日之小泉政府,概莫能外。实际左右日本政局的 仍然是原自民党的右倾保守势力。小泉纯一郎上台后的一系列作为表明,他是右倾保守 势力的忠实代表。他执政的基本方略是打着变革的旗号,借助美国的庇荫,继续走谋求 政治大国之路。九一一事件的发生,无疑给小泉政权提供了一个施展其抱负的难得的机 遇。
九一一事件后,小泉政府立即抓住“配合”美国反恐怖战略这面大旗,做起了早就想 做而不敢做的大“文章”。10月5日,即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尚未拉开序幕之时, 小泉政府却已炮制出了《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案》和《自卫队法修正案》。其行动之迅速 ,令人愕然。10月18日和29日,这两项法案和后来追加的《海上保安厅法修正案》分别 被自保公三党控制的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强行通过。此举表明,日本的安保政策发生了 重大变化。其一是突破了日本自卫队只能在本土和《周边事态法》规定的范围活动的限 制,实现了其“走向世界”的目标。其二是大大放松了日本自卫队在海外使用武器的限 制。其三是日本政府在向海外派兵问题上取得了对国会的“先斩后奏”权。
小泉政府在国会强行通过上述三个法案后,日本进步舆论对其进行了猛烈抨击。日本 《朝日新闻》发表的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船桥洋一的文章颇具代表性。他在文章中指出 ,海湾战争时,“国际贡献”一词曾风行一时,在这一词语中包含着一个靠金钱立足于 世并夹杂着以金钱铺路、争做政治大国意向的多层含义。但此次不同,不仅美国,日本 也将进入一个对付恐怖活动的长期战争。今天日本最为需要的是“国际合作”,而不是 “国际贡献”。日本另一位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龙谷大学教授坂井定雄说得更是一针见 血。他认为自卫队打着国旗走向海外对日本的“国际贡献”只能带来负面影响。
小泉政府的行动同样遭到学术界和广大民众的不满和反对。笔者所接触的日本学术界 朋友多数认为,小泉是以变革日本为旗号赢得人气而上台的,但执政半年多来,建树微 不足道,相反地在国内外树敌不少。特别是当前日本人民最为关心的莫过于经济形势的 好转,而恰恰在这方面小泉政权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小泉利用九一一事件后出现 的新形势,玩弄政治伎俩,既转移了广大民众对经济改革的注意力,又可以比较顺利地 突破不得向海外派兵的法律禁区,为其充当世界政治大国增添新的砝码,从而达到其一 箭双雕的目的。事实上,随着上述法案的通过,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编队已经堂而皇之 地驶往印度洋,并于2001年12月初开始在印度洋北部的阿拉伯海上,向正在对阿富汗进 行军事打击的美军舰只提供燃料补给。在此之前,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运输机也早已担负 起在驻日美军基地之间运输军用物资的任务。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着实已经 参与了美国针对阿富汗的战争行动。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经济改革却是停滞不前,经 济形势更加暗淡,人民群众对前途越发忧心忡忡。于是,抗议政府向海外派兵、要求对 日本经济进行深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不仅见诸报章电视,而且繁华闹市的标语、广 播车也时而可见。笔者在书店的显著位置看到一本名为《2003:日本破产的对策》的新 书,从标题上看不乏对小泉政府现行政策的贬斥。如此看来,用“民怨沸腾”、“怨声 载道”来形容目前日本民众对政府经济政策的态度,恐怕不是言过其实。
小泉政府极力追随美国的所作所为,直接间接带来的后果之一是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 恐怖袭击最为紧张的国家之一。笔者刚刚抵达东京,就发现在一些醒目建筑或机关门前 竖立起“加强戒备实施中”的标牌,没过多久,又变成了“特别戒备实施中”,同时东 京上空直升机巡逻明显加强,地面的警察巡视也显著增多。作为日本交通大动脉的“新 干线”,也曾因在东京车站一待发列车的某车厢发现“白色粉末”状不明物体而紧急停 运,大约850名乘客被紧急疏散②(注:参见2001年11月1日[日本]《华人周报》第12版 《新干线发现“白色粉末”》一文。)。而后经辨认不过是些蛋糕沫,但它所造成的虚 惊一场不能不说反映了由“炭疽热”而引发的心理状态的虚弱。至于政府机关,尤其是 防卫部门的“警惕性”,更是高得离奇。地处东京霞关一带的外务省、文部省机关及其 附属机构,包括一些研究机构的高大建筑,据说都做了紧急疏散的安排。作为国防首脑 机关的防卫厅,其门前警卫简直是如临大敌。那阵势若不是笔者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相 信:从防卫厅正门到马路的人行道,距离不足10米,却设置了三道警卫线,每道不下三 人。最外面挨近马路的是手持直径约4~5厘米、长130厘米木棍的警察;中间是身佩短 枪的警卫;最里面的头戴钢盔,手端冲锋枪,虎视眈眈,显然是自卫队员。
九一一后小泉的种种作为,不但给全国上下造成了空前紧张的气氛,激化了执政三党 与各在野党的矛盾,而且也使自民党的后院不时“失火”。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 小泉与外相田中真纪子的矛盾。小泉与田中外相的矛盾由来已久,九一一事件后则因对 美政策、外务省干部等问题上的分歧而公开化。此时,每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 论就要开始,按照惯例,外相应当前往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日本发言。但奇怪的是, 内阁官房长官竟跳出来加以阻挠,并声称外相是否出席联大应由首相裁定。结果,田中 外相的联合国之行终告夭折。这在日本外交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小泉与田中的矛 盾最终导致田中在2002年1月30日被解职。
凡此种种,从一个侧面表明,九一一事件后的日本,不仅经济形势愈发暗淡,而且政 治形势进一步右倾,致使广大民众心怀忧虑,对日本的前途更加捉摸不定。
新形势下的日本亚太大国外交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日本的外交进入了一个重大的 调整期。然而迄今10余年过去了,日本外交却似乎没有取得什么值得夸耀的成就。原因 何在?笔者接触的许多日本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当今的日本政界领导人,要么只着眼于 保选票和乌纱帽,要么仅仅局限于维护眼前的政党、宗派利益,很少考虑或根本不顾国 家的长远战略利益,因而在外交上轻率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悖于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的举 措。在他们看来,如今日本政界的领导人,充其量也就是三四流的政治家;正因为缺乏 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政治家,才导致了日本外交的被动。这种状况在对美、对俄外交和 对华关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日美强化军事同盟违背时代潮流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以雅尔塔体制为标志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经济全球化、国 际政治多极化成为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的主导潮流。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成为 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失去了苏联这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惟一超级大国美国, 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强化各种军事同盟,维护其全球霸权利益。日本政府主动迎合美 国的战略需要,与美国共同炮制了“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此后,日本政府不遗余力 地操纵国会相继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三个相关法案:《周边事态法》、《自卫 队法修正案》、《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此外,日本还积极参与了美国 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中的火箭研究开发等实际活动。日美间公然继续强化军事同盟 ,显然是逆冷战后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而动,是不得人心的。
九一一事件后,小泉政府更加卖力地向美国靠拢,以支援美国反恐怖行动为幌子,操 纵国会通过《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案》、《自卫队法修正案》和《海上保安厅法修正案》 ,从而达到了向海外派兵的真正目的。小泉政府的这一做法,是其坚持“日美基轴”方 针的恶性发展。它既不符合日本和平发展的根本利益,又有损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健 康发展,因而理所当然地招致了日本国内外的广泛批评。
种种迹象表明,不仅广大的日本民众,而且凡是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各界有识之士,都 对目前的日美关系深表不满。因为在他们看来,战后以来的日美关系,甚至直到今天, 从来就不是平等的。有的人说得更是一针见血:假如把美日称之为“主仆关系”过于刻 薄的话,那么称其为“主从关系”应该是恰如其分的。近年来,日本人民要求撤除驻日 美军基地的鲜明立场,谴责美军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沉日本渔业实习船“爱媛”号 ,造成9名日本少女身亡的正义呼声,集中体现了日本民众维护民族尊严和独立平等的 愿望。九一一事件后,日本各界掀起的声势浩大的抵制和反对向海外派兵的浪潮再一次 反映出,日本人民正在觉醒,他们绝不会永远地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所驱使;坚定不移地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是他们的真实信念和选择。
但是,碍于种种原因,目前日本民众,包括一些学术界人士对美国的批评还是比较含 蓄的。一旦涉及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正面批评,他们中的有些人会尽量回避。但通过实际 接触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日本人真正喜欢或者崇拜美国的极少,而不喜欢或者谴责 美国的却大有人在,只是不愿或不敢说出来而已。这其实是对日本历届政府盲目追随美 国、为美国霸权主义战略张目的嘲弄和讽刺。
对俄僵硬政策与日俄关系的停滞
以领土(日方称“北方四岛”,俄方称“南千岛群岛”)争端为主要症结的战后日本与 俄罗斯的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曾经出现过转机。1998年12月,当时的日本首相小 渊惠三访问俄罗斯,与时任俄总统的叶利钦签署了《莫斯科宣言》,提出了在2000年底 前签订日俄和平条约,实现两国关系最终正常化的目标。其后,双方围绕领土争端这一 核心问题展开了不同层次的广泛谈判,其中包括两国首脑的多次互访和会谈,被称之为 日俄关系正常化的“世纪末冲刺”。然而,两年的时间已经飞逝而过,日俄签订和平条 约的目标化为了泡影。参与“世纪末冲刺”的两国领导人,日方的小渊惠三业已作古, 森喜朗和俄方的叶利钦皆已挂冠而去,目前仍然在任的仅剩普京一人。这场曾经对日俄 关系未来发展举足轻重的“世纪末冲刺”,只能以失败的结局载入两国关系的史册。眼 下,重新笼罩在日俄关系上的是厚厚的阴霾。在这种情况下,九一一事件发生了,日本 外交的注意力顿时全部西移,日俄关系再次被“凉”了起来。
冷战后的日俄关系何以会落到这种地步,是谁错过了突破日俄关系僵局的良机?笔者在 同日方有关学者的探讨中找到了某些寻求答案的线索。
首先,20世纪90年代为日俄关系的改善和突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日方领导人缺乏 远见卓识的僵硬政策,却把这样的大好时机放过了。90年代,对日本来说是“失去的10 年”,对俄罗斯来说同样是“不堪回首的10年”。双方从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 治利益衡量,互有需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方面主动谋求改善同日本的关系。 但日方领导人先是在政治上过于迟钝,后又在对俄罗斯形势的判断上连连失误,致使突 破两国关系的良机稍纵即逝。例如,俄罗斯谋求与日本发展关系的基本原动力,是希望 借助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为此,俄方愿以优惠条件与日方合作,着力 开发资源富饶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但日方在这个问题上却长期犹豫不决,始终以缺 乏投资和合作的安全保障为由,拒不向俄方提供大量投资和贷款,最终使俄方丧失了信 心。又如,在作为两国关系症结的领土争端问题上,俄方的立场在叶利钦年代事实上曾 有所松动,将色丹、齿舞甚至择捉、国后四岛有条件地归还日本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然其要价至少是日方向俄罗斯提供巨额财政经济援助,同时共同开发利用有争议的岛 屿及其海域。但日方领导人没有及时把握住叶利钦的真实意图,更没有看准那个千载难 逢的有利时机,结果铸成了可能让日本人追悔莫及的大错。此后的形势发生了剧变,叶 利钦的地位和影响如同江河日下,即便他想极力扭转乾坤也已力不从心。但让人费解的 是,恰恰是到了这种时候,日方领导人反而把收回“北方四岛”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叶利 钦的身上,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其次,撇开各种政策性因素不论,仅仅从双方“互相信任”的角度加以考察便不难发 现,日俄交往的基础是何等脆弱。但日方领导人既没有充分正视其严重性,更不善于去 做埋填“感情鸿沟”的工作,而是出于捞取政治资本的需要,顽固地坚持以归还“北方 四岛”作为发展日俄关系的先决条件,从而使双方的民族感情日益对立,成为至今仍然 横亘在发展日俄关系道路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远的不说,只要翻开20世纪的日俄关系史,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两国始终是在严酷的 较量中度过的,因此而造成的“感情鸿沟”之深,的确是常人无法理解的。20世纪的日 俄关系100年,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二战结束前的45年为第一阶段。在此期间 ,两国共发生过五次战争。其中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侥幸取 胜和日本割占俄罗斯的南库页岛而使两国深深结怨;1945年苏联红军摧毁了日本法西斯 王牌关东军,不但夺回了南库页岛,而且把整个千岛群岛据为己有,用斯大林的话说叫 “报了日俄战争的一箭之仇”。冷战期间的45年为两国关系的第二阶段。在此期间,苏 联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日本则沦为美国的战略附庸。待到日本自恃经济上 羽翼已丰又有美国作为后盾时,便向苏联提出了归还“北方四岛”的要求。但在两极冷 战严重对立的情况下,苏联对日本的领土要求要么不予置理,要么采取猫戏老鼠的策略 ,弄得日本哭笑不得,两国积怨进一步加深。冷战结束后的10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 本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良机,但由于上面已经提及的日方的失误,时机被错过,两国 的积怨非但未化解,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又有所加重。对于日俄两国之间这种深厚的积怨 ,笔者通过对俄罗斯和日本的实地考察得到了确切的印证。许许多多的实例证明,迄今 为止,俄罗斯的上上下下,几乎无一例外地对日本采取鄙视、蔑视的态度;同样,日本 人一说起俄罗斯,也往往是愤愤不平。
在这种情况下,日俄关系何去何从?笔者此次在日本接触的有关专家学者普遍对此持悲 观态度。这同笔者2000年10月访问莫斯科时得到的俄罗斯专家学者的看法如出一辙。那 么,这是否意味着今后的日俄关系根本没有出路呢?在笔者看来亦不尽然,关键在于日 本政府能否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日本著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京都国际日本文化 研究中心的木村泛教授认为,只要日本政府改变以归还“北方四岛”为先决条件的立场 ,加大日本对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力度,两国关系出现新的转机不是不可能的,但领土问 题的解决,大概要等10年或20年后。木村泛教授的观点在日本学术界颇具代表性。当然 ,也有人寄希望于俄罗斯向着主动靠拢日本的方向转变,得出了如下结论:“对俄罗斯 来说,除非遇到中国的威胁,否则不具备向日美同盟靠拢的内在动力。俄罗斯虽极欲得 到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但在国内经济混乱的现阶段还不具备接受资金与技术的条件。日 俄关系好转和北方领土问题得到解决的时机大概在2010年左右。”③(注:参见小川彰( 日本冈崎久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当代日本思潮:日美同盟、安全保障、修宪论》 ,载《当代日本社会思潮》,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144页。)这种 看法想必是建筑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的。但可悲的是,日本政府的现行对俄政策基本上 是循着这种思路制定的。
对华政策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此次访日期间,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密切关注。中日两 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更是无 所不在,两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愿望是根深蒂固的。但是,近百年来,日本军国主义 势力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尽管 如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2年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实现后,毛泽东、 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还是高高举起了“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大旗,得 到了广大日本人民和朝野有识之士的一致拥护。从1972年建交到90年代初,两国关系的 发展总体上是健康平稳的。在此之后,随着日本政局的微妙变化,干扰和破坏中日友好 的势力不时兴风作浪,对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 明目张胆地否认侵华历史,公然支持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独”势力,企图借助《周边 事态法案》追随美国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2001年小泉纯一郎出任首相后,先是拒 不修改掩饰和篡改侵华历史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继之纵容李登辉访日,8月13日又以 公职身份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进一步毒化了中日关系的气氛。小泉政府的 上述作为,不能不引起关注中日关系的两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忧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九一一事件发生了。它对今后的中日关系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笔者就这一问题与日本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机遇大于挑战。
其一体现在经济贸易方面。战后以来,对外贸易在日本经济中向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其市场格局则基本以美欧为重点,亚太次之。近年来,随着美欧市场的逐渐饱和和 亚太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加大了拓展中国市场的力度。据日本贸易振兴会 统计,2000年,中日两国贸易额达到创记录的857亿美元。2001年上半年,受美欧经济 滑坡等因素影响,日本对外贸易整体处于低迷状态,但对华贸易却迅猛增长,中日贸易 总额为436.5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12.7%,而且对华贸易在日本外贸总额中首次超 过10%,均创历史新高④(注:参见《人民日报》2001年11月6日第7版《中日贸易上半年 创新高》一文。)。2001年下半年,受九一一事件和美国经济衰退的直接影响,日本和 中国的对美外贸输出都急剧下降。如果把这个因素和当前日中两国经济形势等因素联系 起来一并考察,就很容易发现,中日贸易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是十分辽阔的。据日本政府 2001年度财政报告承认,日本“目前经济恢复力很弱,要摆脱低迷状态,达到企业和消 费者期待的增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美国经济恢复的局面可能推迟到2002年下半年以后 。如果受其影响出现世界经济进一步减速的情况,那么日本出口将进一步减少,并对生 产、收益和设备投资产生负面影响。”⑤(注:参见2001年12月4日晚版《日本经济新闻 》载《如果深入进行结构改革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2%左右》一文。)日本权威经济学家 梅田雅信推测,“在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造成重大压力的2001年度至2002年度,日 本经济将成为负增长,然后在2003年度经济增长率仍将停留在1%以下。2003年度以后也 摆脱不了结构问题的压力,实际增长率将保持在1%左右,形成一种乏力的景气循环模式 。”⑥(注:参见日本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梅田雅信:《日本经济中期预测》,载200 1年11月29日《日本经济新闻》。)与日本的情况相反,在中国,受大规模基本建设特别 是西部大开发等强劲内需的拉动,以及受申办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成功、上海APEC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出色举办、正式加入WTO等等利好因素的影响,2001年中国的G DP达1.2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7.4%。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大体上可维持在7% 上下,可望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由此可见,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 经贸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
然而,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广阔贸易空间的存在,并不等于中日贸易前景的一帆风顺 。两国经贸合作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双方合作的诚意和贸易政策的正确与否。 2001年下半年发生的中日农副产品贸易战即是一个不祥的兆头。2001年5月,笔者曾对 山东诸城等地外向型农副产品贸易情况做过调研,发现当地农副产品销往日本的不下三 分之一,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中日合资企业。日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农 副产品资源,经规模化生产加工,产品销往日本市场。笔者到日本后,又有意识地去副 食品超市观察,眼见这类商品物美价廉,深受日本消费者欢迎。令人费解的是,日本政 府却对来自中国的某些农副产品实施了限制。后来通过与日本学者的切磋才破解了其中 的奥秘。原来,现在执政的自民党的许多议员,其支持者主要集中在农村,为了保住票 源,他们当然会不遗余力地对政府施加压力以保护这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于是日本政府 便对部分中国农副产品设置关税壁垒,从而引发了两国间的农副产品贸易战。两国政府 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轮部长级谈判,最终于2001年底获得解决。
其二体现在政治外交方面。九一一事件后,在中日关系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 的现象。2001年10月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工作访问。他 抵达北京后直接前往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卢沟桥,并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 观后,他向新闻媒体公开表示,对“因那场侵略战争而死难的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道歉 和哀悼”。随后,他又与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10月21日,在上海举行 的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小泉首相又一次举行会见。小泉在 会见中说,200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日中两国都将举行纪念活动。日本希望以 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日中各领域、各层次的友好交流和合作。10月25日晚,小泉首相 前往我驻日本大使馆做客,观看了中国四川省传统艺术团的表演,盛赞中国艺术博大精 深。中国驻日大使武大伟向小泉赠送了刻有“博古通今”字样的印章。
小泉政府主动谋求改善日中关系的上述行动,与2001年上半年的强硬对华政策形成鲜 明对照,也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其背景和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所 接触的中日两国学者的看法十分相似。首先,它是在外来压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美国 的指使下采取的行动。九一一之前,布什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态度极其强硬,甚至宣扬中 国是其潜在的战略对手,不惜损害中美关系的基础。突如其来的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 迫使美国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出于打击恐怖主义的战略利益,美国亟需修补业已受到 损害的美中关系,于是除了亲自出马之外,指使其追随者日本调整对华政策加以配合, 亦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小泉希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也有其自身的政治需要。常言道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小泉的行动危害了中日关系,那么要扭转两国关系的被动局 面,也只能由他本人出面。况且小泉上台后,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其拯救日本经济的诺 言远未兑现,对华关系又搞得如此被动,批评之声已经彼伏此起。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 地位,他在极力靠拢美国的同时,也不得不在对华关系上采取一点“平衡术”。第三, 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促使小泉政府 不能不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加之200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是改善和发展中日 关系的大好时机。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小泉当然不会轻易错失良机。
对于九一一事件后小泉政府改善中日关系的新姿态,我们既要欢迎,又要听其言,观 其行。尤其是对于当前日本社会的右倾化思潮,更应保持清醒认识。近年来,日本社会 的保守化、右倾化思潮日趋明显,其表现形式之一是淡化对侵略历史的认识,以摆脱所 谓“战败国的阴影”。笔者在东京的一家叫作“文鸟堂”的书店发现,由极右翼的“日 本历史编纂委员会”头目西尾干二主编的《日本的历史》、《新历史教科书》等摆放在 醒目的位置。翻开厚厚的《日本的历史》,找到其中的日华战争一段,从卢沟桥事变到 日本战败投降,总共不过数百字,不足一页纸,更见不到有关南京大屠杀等侵略事实的 记载。让这样的教科书招摇过市并去毒害青少年,其用心不言自明。在这同一书店里, 笔者还看到,小林善纪的那本歪曲侵略历史的《战争论》漫画集,2001年11月又出了续 集,而续集刚出版不到半个月就出了第2版。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战争论》于1998年 问世,至2001年11月已经发行17版之多。仅此一点,便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日本社 会在侵略历史认知问题上的严重性。对于日本右翼势力及其代表人物掩盖和歪曲侵略历 史的言行,我们必须予以揭露和批判。但批判方式应充分发挥学术界和舆论界的作用, 即多打“笔墨官司”,不到必要的时候尽可能不动外交口舌。
综上所述,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九一一事件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造成了不可低估 的影响,日本的亚太政策尤其是对美、对俄和对华政策因此而开始进行新的调整。在这 种情况下,作为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中日两国,应当充分认识新形势给发展两国 关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不断增进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努力排除阻挠和破坏双边关系 发展的各种消极政治因素,把建设中日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进程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