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26-01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适当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丰富感知的基础上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一、操作的目的要明确,逐步递进
通过操作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知,加深理解,形成技能,增强记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师要在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时间,要对学生提出具体清晰的操作要求,也就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心中有数,使学生通过操作能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9的组成时,让学生先用圆形摆一摆,再填数,由于9个圆形对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讲数目较多,如果随意地摆学生部不容易直接看出9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时提问,怎样摆,能一眼看出9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摆出::::.(8和1):::. :(7和2)::: :.(6和3)等,鼓励这部分摆得较简捷清楚的学生,并可让他们演示给大家看,同学们评议他们摆得怎么样,这时再递进一个层次,师进一步提问:怎样摆不容易重复和遗漏。学生进一步操作,得出。::::.(8和1):::.:(7和2)::: :.(6和3):: ::.(4和5),这里可以让学生多操作几次,个别学生演示,同桌互相摆等多种方式,注意这里有前面2-8的各数组成的基础,学生能够做到边操作,边口头表述,同时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对9的组成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记忆起来感到很简单,轻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及时归纳操作结果,建立新知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目的,真正的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建立新的概念或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等。即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学生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可提问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割补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很顺利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而且对这一新知识的产生的过程有清晰理解,通过操作,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了学生思维。
三、操做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操作时,教师要注意是不是每个学生多参与了,要不断巡视,尤其是帮助个别不能正确动手操作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必须严格要求,认真动手,动脑,有时教师也可让学生演示一下,或者亲自示范让学生操作,有时操作一次不够,还要多操作几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在操作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实际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习新知,需要留有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尝试,受到启示。最好能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如果结论不够准确,师可以提出一些恰当的带点拨,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想出结论。总之,操作过程不能只流于形式,必须扎实,能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
操作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边摆边说,或者摆完后再说几次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重视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
论文作者:缪素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目的论文; 知识论文; 基础上论文; 几次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