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长沙医学院教学医院) 湖南常德 415500
【摘 要】目的:探讨肺段隔离症患者的CT影像诊断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肺段隔离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肺段隔离症,确诊所有患者的病灶位于双肺下叶后基底段,确定患者病灶类型后对患者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CT进行增强扫描,评价患者的病症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放射CT进行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为58(92.06%)例,并且临床结果显示,这种病症对于患者的异常动脉供血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灶也也有较高的诊出率。结论:将放射CT应用于肺段隔离症的诊治工作中,并且能够较为准确的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显示,同时还能对患者病变周围组织进行明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肺段隔离症;CT影像;X线片;临床价值
肺段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少见的肺先天发育异常疾病,这主要是由于肺组织在正常发育时出现病理障碍,导致肺组织与支气管树之间难以进行正常连接,导致供血源变为主动脉或主动脉分支[1]。这种病症的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与部分组织会发生分离,而正常肺组织只能通过体循环得到相应的血液供养,这就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氧气摄入,对于患者的生活状况来说会造成极大的损伤[2]。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这种病症通常采用x线平面扫查和主动脉造影技术进行诊断,但这类方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中,探讨肺段隔离症患者的CT影像诊断与临床价值,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肺段隔离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肺段隔离症,确诊所有患者的病灶位于双肺下叶后基底段。所有患者中包括男性31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区间介于26-62岁,平均年龄(51.9±6.2)岁。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包括囊性患者23例,实性患者27例,囊实性患者13患者。并且所有患者中包括肺动脉异常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有正常认知功能,并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增强CT扫描,首先对患者的胸部进行平扫,并且在患者的静脉期和动美岐进行增强扫描,在患者体内注射300mg/ml对比剂,而注射量为80ml,采用高压注射器在患者肘部进行用药,注射速度应当控制在3.5ml/s。扫描延迟时间应当控制在20s左右。
扫描设置参数包括:螺距1.375;1,层厚控制在7.5mm,电流设置为250mA。在对患者进行扫描时,应当以患者的全胸和上腹部为主,并且在检查时,应当叮嘱患者保持屏息。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患者的诊出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检查准确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放射CT进行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为58(92.06%)例,并且临床结果显示,这种病症对于患者的异常动脉供血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灶也也有较高的诊出率。
表1 CT诊断方案的准确率
3讨论
肺段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疾病,这是由于患者肺部与正常的支气管分支之间缺少连接,并且患者体内出现异常的体循环供血情况,而回流静脉流入人体静脉和肺静脉[3]。导致这种病症发病的胚胎机制还尚不明确,但在目前临床研究中,主要认为胚胎时期,的胎儿前肠发育畸形,会导致连接肺芽和原始主动脉的吻合出现不完全萎缩,从而发生一支或多支异常血管病变,对患者的肺组织造成影响[4]。
在对肺段隔离症进行诊断时,主要目的是确认患者肺内病灶是否存在,体外异常供血动脉,如果采用ct进行平扫时,发现患者肺下叶基底段存在囊或实性肿块,边界有圆滑锐利情况则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这类疾病,所以在进行诊断时,应当考虑这种疾病的可能性[5]。
肺动脉造影技术是临床诊断,肺段隔离症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案需要对患者进行介入操作,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往往依从性较低。所以在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中,对肺段隔离症进行诊断时,应当应用ct进行病症分类。放射ct能够多视角并多方位的对病灶进行观察,同时配合临床症状分析,能够更加全面且直接的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明确,从而明确患者的临床病症。本次结果显示,采用放射CT进行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为58(92.06%)例,并且临床结果显示,这种病症对于患者的异常动脉供血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灶也也有较高的诊出率。提示,放射ct扫描方案,能够在不对患者造成临床损伤的同时,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明确,并且在进行临床确诊时,能够对患者的病灶分型进行明确,具有较高的诊断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将放射CT应用于肺段隔离症的诊治工作中,并且能够较为准确的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显示,同时还能对患者病变周围组织进行明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谦.探究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4):128-129.
[2]孟晶晶.放射线和CT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1):1184-1185.
[3]孙永梅.放射CT诊断的肺段隔离症患者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3):18349.
[4]谢君.探讨放射CT对肺段隔离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1):2972-2973.
[5]张俊勇.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76-77.
[6]张鹏举.肺段隔离症采用放射CT诊断特点及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6):56.
论文作者:彭汉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病症论文; 较高论文; 价值论文; 异常论文; 组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