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建凤[1]2001年在《台湾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肠道生态系微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低等白蚁台湾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肠道中的异养型细菌、固氮菌、产甲烷菌和纤维素降解菌作了计数、分离和鉴定,研究了白蚁的固氮活性、甲烷释放特性、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探讨不同类群微生物对白蚁生命活动的作用,结果分述如下: 1.好氧平板和厌氧滚管菌落计数表明,台湾家白蚁的工蚁和兵蚁肠道中有大量的异养型共生细菌。工蚁每克体重的肠道细菌种群数量呈周年性变化,在7月份左右为最大。从工蚁肠道中分离到2株异养型菌株BA和菌株BD。经鉴定分别为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sp.)。菌株BA和菌株BD虽为兼性厌氧菌,但也能在初始气相为100%氧气的条件下很好的生长,后肠共生细菌体外培养时表现出较短的生命周期。 2.台湾家白蚁工蚁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刚收集的工蚁固氮活性达0.0944μg N·g~(-1)白蚁·h~(-1))。固氮活性的高低明显受食物含氮量和白蚁生理状态的影响,饲喂链霉素可使白蚁固氮活性丧失。工蚁每克体重的肠道固氮菌种群数量在5月份左右为最大。MPN计数结果表明,每只白蚁肠道中的固氮菌数量约为7.5×10~2个。从台湾家白蚁肠道中分离到2株兼性厌氧固氮菌株NA和菌株NB,经鉴定皆为柠檬酸菌(Citrobacter sp.),2个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均表现出固氮活性,菌株NB不能以NaNO_3为氮源生长,而且NaNO_3的存在对其固氮作用有抑制效应。 3.台湾家白蚁能够释放大量的甲烷,刚收集的工蚁甲烷释放速率达0.5282nmol·白蚁~(-)·h~(-1),甲烷释放速率受到白蚁生理状态的影响,饲喂链霉素和青霉素能使白蚁的甲烷释放明显降低,当白蚁置于含20%H_2的空气中时,甲烷释放速率提高到原有速率的1.6倍。MPN法计数结果表明,每只白蚁肠道中的产氢产乙酸细菌数量为5.0×10~5个,产甲烷菌的数量为3.75×10~5个。 4.白蚁肠道有较高的的外切β-1,4-葡聚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活性,饲喂链霉素的白蚁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活性有明显下降。通过富集,从白蚁肠道中分离到2株能以木屑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CA和菌株CB,经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sp.)。 微生物学硕士论文 摘要 菌株CA能以多种木质纤维素物质、纤维h糖和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且都有 相当高的C;-酶、Cx-酶和木聚糖酶活性,但不能利用滤纸和搂甲基纤维素作唯一碳源生 长。菌株CA在培养时间为60小时、酵母膏浓度为 1.5N2.og·L-‘、温度为30Crps’C、 培养基初始 PH 7.e7.5的条件下,表现出最大的木质纤维素酶活性。
J.A.L.Watson, 戴自荣[2]1987年在《材料抗家白蚁属的比较研究(等翅目:鼻白蚁科)Ⅰ.不同塑料对澳大利亚矛颚家白蚁Coptotermes acinaciformis(Froggatt)中国台湾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易感性》文中认为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14种塑料配方(4种聚乙烯,1种聚丙烯,1种聚酯,2种聚酰胺,1种聚氨基甲酸酯和5种改性聚氯乙烯)对矛颚家白蚁和台湾家白蚁蛀蚀的易感性,并主要与硬度和光洁度联系起来。总的说,矛颚家白蚁造成的损害比台湾家白蚁严重,尽管前者的存活率较低;但是对某些配方来说,受台湾家白蚁的蛀蚀,表现为比矛颚家白蚁更为易感。
张大羽, 诸永, 程家安[3]2001年在《黄胸散白蚁和台湾家白蚁不同品级虫体内纤维素酶的活性》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黄胸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flaviceps和台湾家白蚁 Coptotermes formosanus的工蚁、兵蚁和繁殖蚁体内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两种白蚁叁类品级的虫体中都存在纤维素酶的叁类主要组份 :内切β- 1,4 -葡聚糖酶 ,外切 -β- 1,4 -葡聚糖酶和β- 1,4 -葡萄糖苷酶 ,且不同酶的活性存在着极显着差异。酶活性也与白蚁种类和品级有关。台湾家白蚁虫体内的内切β- 1,4 -葡聚糖酶和外切β- 1,4 -葡聚糖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黄胸散白蚁 ;白蚁工蚁体内的内切β- 1,4 -葡聚糖酶活性高于兵蚁 ;而对于β- 1,4 -葡萄糖苷酶 ,白蚁种类和品级间均无显着性差异
黄亮文[4]1992年在《台湾家白蚁群体兴旺的年限》文中研究指明台湾家白蚁是华南地区破坏建筑物大害虫之一,过去对它发生发展的规律不十分了解.从1973年到今,研究了家白蚁群体发生发展规律及它所需的生态条件,因而成功地养活了它,并揭开了它的秘密,在广州地区台湾家白蚁完成一个世代需要八年,也是标志它的成熟期开始,从一对原始繁殖蚁开始,经过八年,群体内个体数目发展成几十
谢金鲜, 林启云, 杨柯, 曾春晖[5]1998年在《台湾家白蚁醇提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应激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对台湾家白蚁醇提物用微量凝集法测定,结果显示有增强SRBC免疫所致的小鼠特异性抗体反应,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抗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可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延长耐常压缺氧及Iso所致的心肌缺氧时间,延长高温、低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提示有增强免疫及抗应激作用。
林丽华, 秦国梅, 韦宇拓, 杜丽琴, 庞宗文[6]2009年在《台湾家白蚁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中心氨基酸的饱和突变》文中研究指明对内切葡聚糖酶的功能改进一直是纤维素酶研究领域的焦点。本研究对台湾家白蚁内切葡聚糖酶(CfEG)的活性位点做了饱和突变。首先,以PDB数据库中高山象白蚁内切葡聚糖酶(NtEG)的叁维结构(PDB id=1ks8)为模板,对CfEG进行叁维结构同源建模,二者序列一致性高达79%。位于CfEG活性中心的D53、D56、E411,分别与NtEG的催化残基D54、D57、E412重合。用简并引物对CfEG的假定活性位点D53、D56、E411进行定点饱和突变。在位点D53、D56各筛选到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有一定提高的突变子D53E、D56C,其中D56C的Km值减小为原始酶的叁分之一。双突变子D53L/D56I的比活比原始酶提高了近2倍,同时Km值减小至原始酶的一半。而E411的饱和突变子库均没有活性,进一步将其替换为近似氨基酸的E411D、E411Q定点突变子也丧失了酶活。由突变结果可推断,位点E411为该酶行使功能的必需残基。
秦国梅[7]2008年在《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分子改造》文中提出纤维素(Cellulose)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它是光合作用最主要的产物,同时也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地球上每年光合作用可产生大于100亿吨的植物干物质,其中一半以上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纤维素的利用目前尚未完全开发,随着地球石化能源短缺和枯竭的日趋严峻,人类把眼光转向了对纤维素的利用,利用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可发酵的单糖,进而发酵生产乙醇。然而目前发现的纤维素酶都存在活力低和反应速度慢的缺点,因此寻找新的或者通过改造现有的纤维素酶基因获得活力更高纤维素酶是解决纤维素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提取了台湾家白蚁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并分别构建了表达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表达载体。利用金属镍亲和层析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进行纯化,CMC酶活检测显示纯化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2℃、6.5;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Vmax为0.071mg/ml~*min,Km值为80.2712mg/ml,比活力为13.544U/mg。利用定点突变对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进行改造,首先是借助计算机根据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同源建模叁维结构信息,利用ProSA2003软件根据能量(knowledge-based potentials)最低化原则,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氨基酸饱和突变位点,通过同源建模分析表明53D、56D和411E叁个位点都是活性中心位点。利用兼并引物对53,56,411位点的氨基酸分别进行饱和突变,筛选到叁个有活力的突变子C53、E53和C56。对突变酶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C53的最适温度、最适pH、米氏常数、Vmax和比活力分别为42℃、6.5、37.683 mg/mL、0.0334umol/mL~*min、9.912 U/mg;突变酶E53的最适温度、最适pH、米氏常数、Vmax和比活力分别为37℃、6.5、93.819mg/mL、0.124umol/mL~*min、16.421U/mg;突变酶C56的最适温度、最适pH、米氏常数、Vmax和比活力分别为42℃、8.0、26.809mg/mL、0.0324umol/mL~*min、16.470U/mg。
李参[8]1984年在《建议加强对家白蚁的检疫工作》文中研究表明家白蚁属于鼻白蚁科中的家白蚁亚科也是该科中最原始的亚科,它仅有一个属,即家白蚁属(Coptotermes)。据 K·Krishna(1970)统计,家白蚁属已知有48种,其中23种分布在东洋区,他认为东洋区是家白蚁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现在,我们无论从国内或是国际现状来看,家白蚁的危害极为严重。它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建设关系甚大。
森八郎, 宋晓钢[9]1989年在《日本的台湾家白蚁:其分布、危害以及现行的与可能的防治方法》文中指出台湾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可能在十七世纪以前传播到日本。在二次大战之前,四国海湾、九洲海湾及本州静冈县西部曾发现过台湾家白蚁。战后,神奈川县曾报道台湾家白蚁几次偶而发生的爆发,该处位于日本台湾家白蚁以前分布区的东北部。大多数新蔓延与美国军事基地有关。人为取巢、木材处理和用有机氯杀虫剂进行土壤处理仍然是主要的防治方法。现发现一种实验性手段即使用一种硼化合物能在六个月至一年时间之内杀死台湾家白蚁的室内试验群体。
秦国梅, 张建珍, 黄艳燕, 韦宇拓, 杜丽琴[10]2009年在《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取了台湾家白蚁总RNA并反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出白蚁内切葡聚糖酶的基因,并将目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载体中,构建了产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基因工程菌。由于大肠杆菌会有少量的泄漏表达,而所用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是本实验室构建带有INU信号肽的表达载体,故都可采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具有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性的重组转化子。利用金属镍亲和层析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进行纯化,CMC酶活检测显示纯化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2℃、6.5;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Vmax为0.071 mg/mL·min,Km值为80.2712 mg/mL。
参考文献:
[1]. 台湾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肠道生态系微生物学特性研究[D]. 梅建凤. 浙江大学. 2001
[2]. 材料抗家白蚁属的比较研究(等翅目:鼻白蚁科)Ⅰ.不同塑料对澳大利亚矛颚家白蚁Coptotermes acinaciformis(Froggatt)中国台湾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易感性[J]. J.A.L.Watson, 戴自荣. 白蚁科技. 1987
[3]. 黄胸散白蚁和台湾家白蚁不同品级虫体内纤维素酶的活性[J]. 张大羽, 诸永, 程家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4]. 台湾家白蚁群体兴旺的年限[J]. 黄亮文. 白蚁科技. 1992
[5]. 台湾家白蚁醇提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应激作用研究[J]. 谢金鲜, 林启云, 杨柯, 曾春晖.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
[6]. 台湾家白蚁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中心氨基酸的饱和突变[J]. 林丽华, 秦国梅, 韦宇拓, 杜丽琴, 庞宗文. 生物工程学报. 2009
[7]. 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分子改造[D]. 秦国梅. 广西大学. 2008
[8]. 建议加强对家白蚁的检疫工作[J]. 李参. 白蚁科技. 1984
[9]. 日本的台湾家白蚁:其分布、危害以及现行的与可能的防治方法[J]. 森八郎, 宋晓钢. 白蚁科技. 1989
[10]. 白蚁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J]. 秦国梅, 张建珍, 黄艳燕, 韦宇拓, 杜丽琴. 工业微生物.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