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琳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小学 355300
【摘要】小学是人生启蒙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篇文章很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在现阶段孩子在阅读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28-01
引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1构建良好读书环境以及氛围
首先,老师们应当充分的使用学校的图书室以及阅览室等,定期的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学校的图书室之中的藏书比较多,老师们可以进入到图书室翻阅各类的书籍,以此来更为深入且透彻的了解书目,给学生们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并在每周安排好阅读课程,尽可能的将阅读课放置到课外活动开展之前,学生们可以在图书馆以及阅览室之中自由的借阅各类书籍。除此之外,在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们可以合理的使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比较好的文章题目以及网站推荐给学生,学生们利用好课下的时间,实时的进行上网的阅读等学习活动。其次,可以构建班级的图书角。学生们在图书角之中所接触到的课外知识会更加的丰富,每学期都应当更换一次书籍,老师也可以将自己的书籍挑选出一些适合学生们阅读的放置到图书角中,填充班级的图书角。再次,老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一些报刊杂志,筛选出比较适合学生们阅读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学生们要依据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自由选择订阅,老师要建议学生们不要重复性的订阅,要在报刊拿到后互相交换,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学生们的经济负担。最后,老师要推荐给学生们一些简短的美文,让学生们互相的进行摘抄,同时开设美文欣赏课程,学生们在其课堂上自行的进行朗读,实时的开展交流活动,在提升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同时还会强化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要鼓励学生们使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作品,了解学生们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们都可以个性化的理解。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意识,不能让学生们去追求过于统一化的答案,要鼓励学生独立性的去分析文章的内容,强化学生们的质疑精神,使得学生们都可以更加期待课外的阅读。其次,老师要将自身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学生,以身作则,设立好典范。最后,要采用赏识激趣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可以始终保持一个阅读的兴趣以及热情。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们应当以一个赞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们的阅读状况,挖掘学生们的内在发展潜力,抓住教学的时机,定期的开展各项荣誉评比等的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
3.1筛选读物
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当然题材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有。
3.2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3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4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教会小学生阅读方法
通过课堂阅读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书籍则会更加便于理解。课内阅读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第一,快速的阅读,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细细的浏览文章内容,注重细节之处;第三,精读文章,归纳文章内容的精华所在;第四,把握文章的中心,思考文章包含的寓意以及它的现实意义。而课外阅读方法亦可以遵循以上的步骤,但是为了进一步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可以采取三种阅读方法:第一种是抄读法。分为两个步骤,抄和读,光读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义,反复的抄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在抄写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从而加深理解。这种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是帮助学生积累文章素材的基础方法。第二种是浏览法。学生需要阅读的课外书籍有很多,但是可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则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呢?速度上必须提高是必然的,但是用对方法也很重要。有的文章不属于必读科目,有的文章基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进需要浏览阅读即可,浏览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三种方法是联想法。阅读不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当我们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时,会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此时学生可以根据阅读后的思考写一篇读后感想,并且要联想自己的生活,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从而真正的将阅读融入到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规律,不可盲目;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严格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课外书籍,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坚决抵制阅读不良课外书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要多持鼓励的态度,减少批评的次数,让学生敢于阅读,正确的阅读。相信在教师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督促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群文阅读模式探析[J].许潇.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7).
[2]试论“生本化”小学课外阅读模式的构建[J].李露.亚太教育.2015(22).
[3]阅读让我们更有力量[J].刘守莲.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2).
[4]基于语用观照下的主题单元阅读模式构建[J].陈宝珠.小学教学参考.2015(27).
论文作者:刘晓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们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外论文; 文章论文; 书籍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