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与经济——6.宋代南戏中的经济生活——以《张协状元》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宋代论文,经济生活论文,为例论文,状元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宋文学创作十分丰富,反映③的生活面也非常广阔。就两宋的经济生活而言,诗、词、文、戏曲、小说等都有多方面的反映,特别是在前三类文体中,更是存在大量鲜活的材料。从各种文体的文本出发,研究宋人经济生活的具体表现,应是很有趣味和意义的课题。本文试以《张协状元》为个案,论析宋人南戏中的经济生活。
戏曲和小说有更加贴近生活,靠近世俗的特点,体裁上也更利于较集中反映现实经济生活。《张协状元》是宋代南戏中的经典作品,在反映宋人经济生活方面,可谓一部活教材,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前人对《张协状元》的文学特性和书生负心内容有所探讨,但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进行解读,尚未见到。
一
《张协状元》,本名《状元张协传》,产生于北宋末年①,后由永嘉才人改编而成。全剧共五十三出,在宋元戏曲中属长篇巨制。故事的梗概是:北宋时成都府解元张协进京赶考,大雪天路过五鸡山被强盗劫掠,被打成重伤。张协为古庙贫女所救,他主动要求和贫女结为夫妇,后贫女卖发为张协筹措进京赶考路费。张协考中状元后,宰相王德用要招他为女婿,被拒绝,王德用之女胜花一气之下命赴黄泉。但张协对千里来京寻夫的贫女不仅不相认,反让门人痛打一番,并在去梓州任职途中,用剑刺杀贫女。而王德用为报复张协拒婚,也请调梓州为官,路过五鸡山古庙时,收贫女为养女。在梓州任上,张协在当地官员的撮合下答应王家婚事成为王家女婿,与贫女终于夫妻团圆。
一般认为,《张协状元》是一出谴责宋代读书人负心的戏。但围绕张协的负心,全剧实际上始终在谈论一个贫和富的问题,应该说反映贫富矛盾才是谴责张协负心背后的更深刻主题。全剧带有鲜明的商业经济烙印,在比较广阔的层面上反映了宋人丰富的经济生活,这也是贫女和张协活动的大背景。
作品表现的商业经济意识很强,这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城乡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更是作者浓厚的商业意识的体现。作品写了许多具体的市场交易活动,如张协圆梦、贫女卖发、秀才住店、小二买登科记等等,并不厌其烦的将金钱数量作具体说明。而在王相公招婿、状元赴任等情节中,也都有对钱物的具体描写。作者本可以不这样写,写出来的文学效果一般,甚至有时给人拖沓的感觉,虽然作品中所显示的钱物数额并不可尽信,但从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比较原味的宋人经济生活这一点看,还是非常可贵的。这种情况在宋代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是比较罕见的现象,即使在宋代也不多。如果说张协圆梦、秀才住店、小二买登科记、相公招婿等主要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生活,第十九出贫女卖发向李大公婆筹措路费一事,则是很富有人情味的宋代乡村商业活动。
主人公张协的母亲也是一个不“吃死饭”会放贷的经济人,第五出张协离家前他母亲对他说:“孩儿你去了,有人少我钱时,教谁去讨?”“有人少我课钱,千万与娘下状论。”②这说明城市富人放贷在宋代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作品还两次提到购买土特产的事情,一次是张协的妹妹要他到京都买“狗胆梳儿”、“花朵鞋面头须”和“好膏药儿”,一次是和贫女作别时,李婆婆要他到湖州买一面铜镜回来。这些也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商品意识,从中亦可见出宋代物流的些微信息。《张协状元》描写了十分丰富的城乡经济活动,涉及商人、地主、秀才、王公、店主、底层贫女等各色人等,可谓北宋经济生活的活教材。
作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剧中的各色人等贫富不同,各有各的生活轨迹。全剧在很多地方对下层民众的穷苦生活有生动的展示。比如在第八出,写两个客商路过五鸡山为强盗所劫的惨景,从中不难见出宋代客商走南闯北的艰辛。其中一客商为浙江处州人,即是作者的老乡。而在第二十四出中,写京城一个穷困秀才住店,说他住的地方,有四样好处:
(丑)自家赁这般店,得便宜处有四。(生)请教。(丑)第一,官司奈何自家不得。(生)如何?(丑)一万年只唤作秀才。(末)他杀不如自杀。(丑)第二,蚊虫咬、虱咬,都奈何自家不得。(末)如何?(丑)禄子一身都顽皮。(末)又道香肌似玉。(丑)第三,肚肌奈何自家不得。(生)如何?(末)想必出来打熬惯了。(丑)不是。小子忍饿得法。才肚饥时,紧缚了腰,一番腰紧,便嗳一嗳,嗳!(末)又道酒肉皮袋。(丑)第四,店主人奈何自家不得。(未)如何? (丑)秀才家怕甚店主人。
除去其中插科打诨的因素,我们看这个秀才住的“行馆”显然是京城繁华区中的贫民屋,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剧本在这里活画了一个穷困、无奈还带点无赖的秀才形象。对“他杀不如自杀”一句,钱南扬先生说:“富者受官司敲诈勒索,这是它杀:贫者不免穷饿而死,这是自杀。其实受了剥削,所以穷饿,也是它杀。” [1](P127-128)可谓一针见血。不过,今日为穷秀才,一旦中举,就会一夜富贵。这也是店主人对他的忌惮之处。
作品对乡村贫女穷困生活的描写,更让人心寒。贫女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古庙,平时为人纺麻织布,靠李大公婆周济。她本姓王,但没有名字,全剧大部分情节中一直称她为“贫女”,“贫”字像烙印一样打在她的身上,几乎就成了她的姓氏。剧中反复写到她的贫困,如在第六出、第二十三出、第三十七出等都有交待,我们看第二十三出张协进京之后她的生活片段:
(旦白)村南村北梧桐角,山后山前白菜花。这般天气,情人不见。神思又不忺,钱又没撩了,米又没半升,只得往大公家去,缉麻缉苎,胡乱讨些饭吃。苦!苦!欲买春衣典夏衣,待成衣着又过时。恰才撰得春衫着,是处山头叫子规。
剧中的贫女实际上是下层千万个无依无靠的贫苦人的典型。以“贫”称之,正体现了社会对她的歧视。
与下层民众的贫寒生活对照,剧本对王公贵族穷奢极侈的富贵生活更有充分表现。如对王德用一家生活的描写就很典型。王德用一心想招状元为女婿,二十一出中有这样一段财大气粗的描写:
(末白)覆相公:共得几钱,招捉驸马!(丑)与他豁汤钱十万贯。(末应)(丑)下马钱十万贯。(末应)(丑)风钱、接鞭钱、游街钱,各十万贯。
在第五十三出又道:“今日日子好,相公出百万贯妆奁,嫁取张状元。”其中描写或有夸张的成分,但基本内容应是可信的。
而在状元张协赴任途中花费的奢侈,作者也做有特意的描述:
(丑)工雇钱? (生)一日各支三两。(净)食钱?(生)一日各二贯。(丑)酒钱? (生)一日各一贯。(净)草鞋钱?(生)各支十文。(丑)犒劳钱? (生)到一市井,各五贯。
想想张协当时进京路上的困境,身居古庙的酸辛,进京住店的尴尬,真是判若两人,前后两重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中举,竟视钱财如粪土。
作者又在全剧中多次通过富贵与贫穷的舞台场面变换宋达到贫富的对比效果,如第十二出与第十三出、第十四出与第十五出、第十六出与第十七出等等,均为有意的贫富对比。后来南戏《琵琶记》明显借鉴了这种双线的对比结构。
二
宋人富贵与贫穷的差距,是巨大的,由此也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穷人和富人虽有各自生活轨迹,但在生活中又不可能不相互接触、发生关系。作品正是将张协与贫女处于贫富关系的漩涡中,通过他们的关系为我们展示了贫富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同时也揭示了贫富关系中人性的扭曲与悲哀。这是《张协状元》为我们提供的宋代经济生活中更深层的内容。
张协和贫女的爱情婚姻关系,是全剧的主要内容。应该说,他们婚姻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基础,是现实的经济因素,又以张协经济地位为主导,贫女处于从属地位。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穷对穷、穷对富和富对富阶段。
在第一阶段,张协和贫女所以能够结为夫妻,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张协身无分文,与贫女正好般配。我们不妨看第十二出张协刚住进古庙,李大公家公子来送饭食见到他时的一段谈话:
(丑)贫女姐,这贫哥哪里住?(旦)莫恁地说。(生)娘子,张协身上疼,且入里面去。(旦)解元,你去西廊,胡乱吃些子饭了,睡休。(丑)两人说话恁和同,正是天生穷合穷。(生)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身在污泥中。 (生下)(丑)这贫哥是谁?(旦)小二哥,他是好人,莫要伤触他。(丑)你叫做贫女,他叫做贫哥。(旦)他是秀才,因过五鸡山,被强人劫了,如今特来我庙中安下。一来雪儿正下,二来身上 痕未好,好时自来叫取大公大婆。
小二所说“你叫贫女,他叫贫哥”,“天生穷合穷”正道出问题的实质,是张协的穷成就了贫女和张协,也如戏中所道:“好对夫妻只是穷,媒人尽在不言中。”而在这穷对穷的婚姻中,二人自然都抱有对未来的希望。就张协而言,虽然身无分文,但绝不想在这小山村过一辈子,但也只有结为婚姻之后,贫女才会千方百计为他着想,结婚对他而言只是权宜之计;就贫女而言,之所以答应张协,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身为秀才,穷可能是暂时的。对张协的性格、人品,她知之甚少,后来她也只有自食婚姻的恶果。可以说,他们穷合穷的婚姻本来没有多少爱情基础,主要还是现实经济利害和未来经济利害的驱动。
在第二阶段,二人的经济身份发生重大变化,张协考中状元一夜富贵,而贫女还是山村贫女,他们的婚姻于是发生严重危机,甚至因此威胁到了贫女的性命。我们先看贫女进京寻夫见到张协时的一段对白:
(生出白)官不容针,私通车马。教你莫去乱放人入来,又放妇女入厅室。(净)非干男女事,他自走入来。(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净有介)(旦)状元万福!且息怒。奴家不具榜子参贺。(生)喂,贫女!曾闻文中子曰:“辱莫大于不知耻辱。”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不晓 蘩之礼,岂谐箕帚之婚。吾乃贵豪,汝名贫女,敢来冒渎,称是我妻!闭上衙门,不去打出!(生下)(净打旦)若是夫妻只得休。(旦)奴家怎洗这场羞!(净)不如及早归山去,(合)免事恩官不到头。
再看三十六出张协自白:
古诗云:“浊水难藏许氏龙”汝身无寸缕,裹无分文。纵有鸾 ,危弦怎续?张协走马上任,五鸡山必须经过,剪草除根,与她烧了古庙。
张协口口声声自己如何富贵,对方如何贫穷,这夫妻显然是没法再做了。我们再看四十一出贫女和张协二人在五鸡山上一次交量:
(旦唱)[刮鼓令]君恩怒少停,且容奴说与你听:大雪下被强人劫去,到古庙奴救你,我为你几艰辛。登科到喜欢奴到京,(合)缘何一向便生嗔?你们真是没前程。(生唱)
[同前]伊前日到京,我不成留住你,敢说道我浑家来至,我荣贵伊恁贫。我不道你痴心,别寻个计来闭门。(合同前)(旦唱)
[同前]同连理至诚,我许多恩情陪伴你。卖头发得钱为盘费,雁塔上题姓名。跋涉到宸京,教门子打得身上疼。(合同前)(生唱)
[同前]一心要离京,是州城不暂停。我与伊家欢笑,骂得我恶气生。说一和你惺惺,才相见剪头来卖人。(合同前)
(生白)贫女,你自采茶,有谁斯伴?(旦)大婆吃饭随后来。(生)看剑!(旦倒)
(生)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本为夫妻的张协和贫女,他们的矛盾竟然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俗话还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呢!原因是什么,主要就是一穷一富。而贫穷和富贵的矛盾能达到如此程度,原因是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难于融通。这实在是社会的悲哀,人性的悲哀。贫女为保护自己,拿起的武器是道义,但张协根本不理睬,他用的武器就是贫和富的不同地位,一个很理想,一个很现实,二人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特别是张协,在富贵面前,道义变得没有一点价值。同样是卖发,张协穷困时认为卖发谐发达之“发”,大吉,而富贵之后却认为是“剪头”来骂他。张协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宋代部分读书人的真面目,他们的诗书礼义在富贵和贫穷的选择面前荡然无存。
处于商业经济繁荣的永嘉,作者的经济意识很强,作者羡慕富贵,嫌恶贫穷,但是作者显然没有把富贵看的高于一切。在张协与贫女的关系上,作者的立场明显是占在贫女一边,占在下层民众的一边,对不要道义的富贵,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张协和贫女关系的第三个阶段,是富对富。贫女因认王德用为义父,阴错阳差也变成了贵家小姐。在梓州,张协应允王德用招婿,没想到新婚之人正是贫女,于是完成了夫妻团圆。
许多评论者对这个结局进行了批评,认为作者调和了社会矛盾。也有人认为这种团圆结局是后来改编者所为。但我们说这种夫妻团圆本身正显示了时代生活本质。因为只有富对富,贫女不贫,他们才有团圆的可能。张协和贫女的团圆,不是穷和富的团圆,只是富贵的团圆。他们的团圆,丝毫没有调和社会矛盾的意思,反而让这种社会矛盾从侧面更加深刻的暴露。这也许不是作者(改编者)的本意。
贫女能够从偶然的机会由贫变富,完成与张协的富贵团圆,但更多的下层穷苦民众的脱贫之路又在何方?贫和富的尖锐矛盾如何才能真正消解?这是《张协状元》的作者们无法解决的,也是那个时代无法解决的。
并且这种团圆本身,经历了第二阶段你死我活的较量,无论从张协和贫女而言,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称作幸福?团圆之中难道不正蕴含着人性的悲哀?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剧本在贫富的关系上,还写了贫女和李大公婆的关系。李大公婆显然乡村富户,家产甚多。全剧写了李大公婆对贫女的多种照顾,关键时刻李婆婆还用几两白金买下贫女头发作头套,以资助张协作路费。其实贫女之发如何能值几两白金,不过是李婆婆看贫女挚诚罢了。作者对李大公婆仗义疏财、救危扶困之举明显是颂扬的。但贫女和李大公婆的关系不是全剧的主要方面。
作为唯一完整留存的南戏作品《张协状元》,较集中地反映了宋人丰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贫富矛盾,以及在社会矛盾中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较量,对我们认识宋人的城乡生活,宋人的经济价值观,宋代读书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等等,都有直接的、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关于《张协状元》的产生时间,一般认为产生于南宋中叶,本文采用俞为民《宋元南戏考论续编》中产生于北宋末年的观点。
②本文《张协状元》引文均据王季思主编的《全元戏曲》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