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人传》看阮籍精神

从《大人传》看阮籍精神

一、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黄大卫[1](2021)在《试析《大人先生传》中的“大人先生”形象》文中研究指明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描绘了一个超脱的"大人先生"形象。大人先生的超脱性具体表现在其能够超脱世俗礼法以及时空的限制。但是,由于阮籍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阮籍个人的经历,大人先生又是一个矛盾性的存在。矛盾性的产生可以从魏晋玄学中找寻到根据。因此,需要对大人先生展开哲学反思,从而使大人先生的丰富意涵尽可能多地显露出来。

郑华[2](2019)在《与自然齐光 逍遥而抱一——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心灵历程》文中指出阮籍的哲学思辨和心灵本质随着人生际遇更迭而变化,其苦闷的一生书写了乱世中的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阮籍借大人先生之语表达了他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再到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心灵历程。《大人先生传》中"士君子""薪者""隐士"三者代表阮籍一生不同阶段的心灵状态,见证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不断成长,而"大人先生"则是他的精神归宿,是一种精神上的逍遥。

龚莎莎[3](2019)在《超脱的“大人先生”与超而无可脱的阮籍——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人生悲剧》文中研究指明阮籍将庄学思想引入文学创作,借文学作品抒发个人不平之气,用张狂狷介的行为表达对社会世道的失望。《大人先生传》这一理想人格形象,超越世俗生命、时间空间。达到了绝对的自由与绝对的逍遥,是阮籍精神境界的追求。但一生处于尴尬境地的阮籍,始终处于寻找、构建、再寻找、再构建的探索中,通过诗性的想象,探寻自我,追寻精神的救赎。

龚莎莎[4](2019)在《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赋文的特点》文中认为魏晋是"文学觉醒"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品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后代诗歌、散文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大人先生传》蕴含着了阮籍超尘逍遥的人格理想,在文学技法上同样代表了阮籍的最高文学创作水平。在文中,阮籍突破性创新了主客问答形式,用瑰丽夸张的想象塑造了理想人格境界的"大人先生",整篇文章奔放酣畅、华美飘逸又丰满厚重,是魏晋赋文的代表作。

吕辛福[5](2017)在《魏晋文人理想人格新变研究 ——以高士人物的文学接受为中心》文中提出对魏晋文人理想人格的研究,本文以接受理论视角下的人格接受史研究为主要思路,以魏晋时期主要文人对高士人物的文学接受为中心,通过对主要文人作品中高士人格形象、高士人格内涵的分析,在深入剖析个案的基础上,指出魏晋文人在理想人格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并在人格发展的纵向梳理过程中分析其中蕴涵的新变特征。本文除绪论、余论外,共分为六章。绪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梳理学界有关魏晋理想人格的研究情况,重点围绕已有的研究思路展开分析。学界主要从文学和哲学两个层面研究魏晋理想人格,文学层面的理想人格研究,主要结合作家作品、历史背景,采取了精神史、心态史、人格心理学、民族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哲学层面的理想人格研究,主要是对魏晋文人理想人格宗儒还是宗道的方面进行分析。二是提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以魏晋文人对高士人物的文学接受为中心,依据时间顺序,纵向以高士人格形象的变化、高士人格内涵的变化作为主要线索,结合横向上对主要文人社会交往关系、思想文化背景的分析,选取典型个案,勾勒魏晋文人理想人格的演进轨迹,分析其中的新变特征,加深对作家主体和作品精神的理解。第一章主要论述建安时期曹丕对高士人物的接受与贡献。在对待文人关系上,从曹操的"得而用之"到曹丕的"得而友之",虽是一字之差,反映出的却是曹丕对文人人格的尊重。在理想人格方面,曹丕彰显历史上的高士人物品行,代表高士人格的"箕山之志"与"栾布之节"因曹丕的推崇而广为人知,曹丕在准确概括提炼高士人格内涵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曹植在高士人物商山四皓接受中的作用。在历史上四皓人格形象的确立阶段,曹植《商山四皓赞》对于四皓接受主题的改变和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后世的接受基础。后世对四皓的接受最终落脚在"商山四皓",而不是"南山四皓"、"楚山四皓"、"高车山四皓",这与曹植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第三章是本论文重点之一,分析正始时期的文人理想人格。结合对阮籍作品中高士人物形象的分析,评述阮籍在魏晋理想人格构建过程中的作用。阮籍作品中塑造了新的人格形象,承载了新的人格理想。首先从阮瑀生平经历、对高士人物的看法、人格精神的传承等方面剖析阮瑀对阮籍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阮籍笔下新高士人格形象"大人先生"的人格主张及意义。第四章也是本论文重点,主要分析嵇康在魏晋文人理想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不同于阮籍,嵇康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创作《高士传》,为历史上的高士人物巢父、许由等赋予了一种新的人格内涵,体现了嵇康"欲友其人于千古"的写作目的。文中着重分析了 "友情"和"知音"内涵如何通过嵇康的叙述呈现出来,同时结合横向上对嵇康与友人交往关系的分析,深化对嵇康人格内涵的理解。另外通过比较嵇康《高士传》与皇甫谧《高士传》创作目的的差异,指出嵇康为高士作传的目的在于"立心"而非"存史"。第五章是对西晋文人人格特征的综合分析。不同于正始时期文人的个性张扬,西晋文人人格体现出更多的群体性特征,本章所勾勒的西晋文人人格具有世俗、重情、自适的典型特征,论述中凸显了向秀哲学主张对西晋文人人格带来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西晋文人对主要高士人物接受态度的变化,最后对左思人格进行了单独分析,左思诗文中的独立批判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第六章主要论述东晋文人理想人格的新变特征。主要从思想领域、文艺领域以及文人社会关系交往的角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选取的代表文人是孙绰、王羲之和陶渊明。孙绰身上体现出东晋时期佛教影响下的士人人格内涵的变化;针对王羲之,结合对其帖书内容中有关高士人物的分析,指出王羲之为人方面不曾被人重视的高远志趣,他的书法艺术风格,是其人格精神在艺术领域中的自然体现;对于陶渊明,他对理想人格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从劳动关系中发现了以往文人不曾注意到的人际关系的新内涵,他对高士人物的选择性接受,也体现出他独特的欣赏标准和价值主张。余论部分主要回顾整理了学界有关接受史研究的发展演变情况,这是本论文写作思路的宏观理论背景。主要涉及接受理论传入中国后,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哪些代表性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以及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未来如何做出改进研究等。

马丽丽[6](2015)在《从“不”的使用浅析形象塑造的相似性——比较分析《五柳先生传》和《大人先生传》首段》文中提出通过对比,发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和阮籍《大人先生传》首段在写作手法上高度相似,主要表现在含"不"字的否定句的运用上。

杜兰兰[7](2015)在《解析阮籍《大人先生传》中的精神苦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阮籍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是竹林七贤中的典型人物,流传后世的作品主要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这些作品的产生都源于当时阮籍身处的黑暗的政治环境,本身对司马氏的不满加上阮籍天生不羁的性格,使得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对现实表现出讽刺、愤怒等情绪。这也导致阮籍的一系列作品都向外界隐晦且曲折地反映出内心深处对统治、社会、世道

喻朝霞[8](2015)在《阮籍辞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阮籍的辞赋作品今留存七篇,包括《东平赋》、《亢父赋》、《清思赋》、《鸠赋》、《猕猴赋》、《首阳山赋》及《大人先生传》,涵盖传统的都邑、鸟兽、地理、神女及赋体传记等题材。他的辞赋创作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同时,因时代环境及个人遭际的不同,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成为赋史中意义重大的一个部分。首先,阮籍辞赋在题材上有新的拓展:其咏物赋摆脱单纯体物,开拓了咏物讽刺小赋这一题材;都邑赋的描写对象更加世俗化,一改汉大赋京都赋的铺排,描写细致并借以批判现实;地理赋融入了强烈的抒情;思玄赋融合了神女赋与神游题材的特点,意在对老庄清虚之境的探求,让辞赋的题材朝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此外,其辞赋中所体现的超越意识前代未有。一方面,其中充分体现出阮籍从早期的儒家思想向后期老庄玄学思想的转变。另一方面,其辞赋批判社会的风土环境及世人可悲的生存状态,也体现了对世俗流风的超越。更为重要的是,为摆脱现实的束缚,阮籍在辞赋中超越现实人生,将精神寄托于虚幻的至人之境中。其次,阮籍辞赋也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其结构严谨,句法灵活而多变,文辞艳丽但不失清逸,又多用象征比兴、想象夸张以及丰富的典故,使得辞赋呈现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时代背景、作者人格及辞赋的艺术特征也决定了阮籍辞赋风格的深隐婉转,难以情测。最后,阮籍辞赋在承袭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一是多用骚体这一抒情体制将辞赋作为抒情的载体,并超越了个体悲伤的情绪,而将整个人类的生存悲哀纳入其中,增加了辞赋内涵的厚重。二是成为讽刺小赋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将传统的文学批判精神纳入辞赋这一文体中,且批判讽刺方式多样,具有独特的价值。三是融合神女论述与神游论述两大文学传统模式,并将两者作为其探索理想人格与理想境界的叙述工具,更具思想深度,超越了以往的单一叙述模式。总之,阮籍辞赋虽留存篇目不多,但其思想蕴含及艺术价值均对前代及当时的辞赋作品有所超越,是中国辞赋发展史上熠熠夺目的一页。

张红欣[9](2014)在《从《大人先生传》和《咏怀诗》看阮籍对君子形象的认识》文中研究指明《大人先生传》和《咏怀诗》是阮籍的精神归宿所在。无论是在《大人先生传》还是在《咏怀诗》中,阮籍都对君子形象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君子之流附庸风雅、墙头草般的虚伪一一毕现。基于此,阮籍的自身的士大夫形象发生了根本转变,并由肉体自由转为精神自由。

王少杰[10](2014)在《阮籍《大人先生传》研究》文中指出阮籍既是魏晋时期的玄学名士,又是着名的文学家。他擅长诗歌创作,同时其赋和散文也非常出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以其晚年代表作《大人先生传》为研究对象,立足文学本位,结合史学、哲学视域,从创作背景、文体特征、文学形象及文化意蕴四方面入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与分析。阮籍早年本有“济世志”,但易代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使其在仕与隐、情与礼、是与非等现实问题上困惑不已。为求得精神的解脱、弥合心灵创伤,阮籍在当时儒、道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的冲突中由儒道结合转而崇道,以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为旨归。《大人先生传》即是他追求理想精神境界的产物。关于阮籍《大人先生传》的文体特征,学者们屡有论述,虽较为零散,但大都中肯精当。笔者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文本,认为《大人先生传》以别传的形式、辞赋的笔法来表达玄学的思想内容,是三位一体式的作品。阮籍《大人先生传》中共出现了“士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类文学形象。这四类形象分别代表一种思想观点,而且呈现出由浅入深、由低至高的逻辑次序。通过对文本的反复解读,结合阮籍的身世经历,可以发现,这四类人格意象与阮籍一生的思想发展轨迹极其相似,《大人先生传》极有可能是阮籍晚年对自己一生心路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大人先生传》具有历史、哲学、美学等深厚的文化意蕴。首先,阮籍通过此文提出鲜明而大胆的无君论思想,对当时虚伪的礼法名教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抨击。其次,《大人先生传》体现出阮籍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富有哲学意味。再次,《大人先生传》体现了讽刺戏剧般的审美效应和超越与复归相统一的美学意蕴,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

二、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1)试析《大人先生传》中的“大人先生”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人先生”之超脱性
    (一)超脱世俗礼法
    (二)超脱时空
二、“大人先生”之矛盾性
三、对“大人先生”的哲学反思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
四、结语

(2)与自然齐光 逍遥而抱一——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心灵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此岸世界的挣扎与成长
二、彼岸世界的自由与逍遥
三、自然而逍遥境界

(4)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赋文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赋体的流变
    (一)汉赋的“审美自觉”
    (二)魏晋“文”的觉醒
二、《大人先生传》的特点
    (一)主客问答的形式
    (二)瑰丽夸张的想象
    (三)华丽藻饰的文字
三、结语

(5)魏晋文人理想人格新变研究 ——以高士人物的文学接受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旧式明君"与箕山之志—曹丕与魏晋文人理想人格
    第一节 君臣关系从"用"到"友"
    第二节 "箕山之志"得到表彰
    第三节 "箕山之志"人格内涵的形成
第二章 汉魏新高士人物接受主题的奠定—曹植对商山四皓的接受与贡献
    第一节 曹植《画赞》有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曹植《商山四皓赞》的意义
第三章 正始文人新人格形象的生成—阮籍理想人格探索的基础及意义
    第一节 阮籍高士接受的思想基础—《咏怀诗》中的易学思想分析
    第二节 阮籍理想人格的伦理基础—父亲阮瑀对阮籍为人及为文的影响
    第三节 新人格形象大人先生的生成及意义
第四章 正始文人新人格内涵的生成—嵇康《高士传》中的士友之志
    第一节 欲友其人于千载——嵇康《高士传》接受主题的界定
    第二节 神交与绝交—嵇康与友人的相处之道
    第三节 愿与知己遇,舒愤启其微—嵇康诗文中的知音情结
    第四节 "存史"与"立心"——皇甫谧、嵇康《高士传》比较
第五章 "奋力危邦,竭心庸主"—西晋文人人格特征综论
    第一节 消弭崇高:未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
    第二节 重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第三节 自适: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
    第四节 从"伧父"到"伟人"—后人对左思人品的接受
    第五节 西晋人对士风的反思
第六章 东晋文人理想人格的新变及意义
    第一节 东晋人格特征综论
    第二节 不夸绝艺临池学,只羡清风誓墓高—王羲之的高士接受及人格
    第三节 陶渊明对《高士传》的接受及与范泰之关系
结论
余论: 接受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附录一 辩四皓
附录二 《巢由洗耳图》作者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6)从“不”的使用浅析形象塑造的相似性——比较分析《五柳先生传》和《大人先生传》首段(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柳先生传》
二、《大人先生传》
三、总结

(7)解析阮籍《大人先生传》中的精神苦闷(论文提纲范文)

一、阮籍 《大人先生传》的精神苦闷之因
    (一)封建黑暗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文人贤士们普遍的消极避世状态
    (三)阮籍自身的艰难处境与苦闷心境
二、阮籍 《大人先生传》中精神苦闷的几种侧面表现
    (一)对自然生活场景的另类描述
    (二)大人先生的自比
    (三)对超脱精神的追求
三、结 语

(8)阮籍辞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阮籍生平及思想个性
    二、阮籍辞赋概况
    三、阮籍辞赋研究现状
第一章 阮籍辞赋的内容与思想
    第一节 阮籍辞赋的题材内容
        一、鸟兽类:《鸠赋》、《猕猴赋》
        二、都邑类:《东平赋》、《亢父赋》
        三、地理类:《首阳山赋》
        四、玄思类:《清思赋》、《大人先生传》
    第二节 对儒学价值观的超越
        一、对儒学思想的质疑
        二、对老庄玄学的推崇
    第三节 对世俗流风的超越
        一、对风土环境的批判
        二、对世俗众生的批判
        三、对礼法制度的批判
    第四节 对现实人生的超越
        一、追求理想人格
        二、追寻虚幻的逍遥世界
第二章 阮籍辞赋的艺术表现与艺术风格
    第一节 阮籍辞赋的形式体制
        一、行文思维开阔而结构严谨
        二、句法多样而灵活
        三、“丽而清”的语言特点
    第二节 阮籍辞赋的表现手法
        一、善用象征比兴等手法
        二、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
        三、化用经典
    第三节 阮籍辞赋艺术风格及其形成
        一、意旨之“远”:主体与主旨的相离
        二、意旨之“奥”:叙述对象抽象化
        三、风格与作者的关系
第三章 阮籍辞赋对传统的继承与新变
    第一节 阮籍辞赋的抒情特性
        一、对骚体这一抒情体制的接受
        二、对悲伤哀怨之情的继承
        三、超越个体的悲伤情怀
    第二节 阮籍辞赋的讽刺批判艺术
        一、对前代批判精神的继承
        二、阮籍辞赋批判讽刺艺术的类别
        三、阮籍辞赋批判讽刺艺术的特点
    第三节 阮籍辞赋的“神女-神游”叙述模式
        一、神女论述的流变
        二、神游模式概说
        三、阮籍的“神女-神游”模式的玄思题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从《大人先生传》和《咏怀诗》看阮籍对君子形象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阮籍对君子形象的否定
二、阮籍自身的士大夫形象以及转变
三、关于人生自由的探索:由肉体自由转为精神自由

(10)阮籍《大人先生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一章 《大人先生传》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 魏晋易代之际名教与自然的对立
    第二节 阮籍的现实困惑与精神追求
第二章 《大人先生传》的文体特征
    第一节 辞赋笔法
    第二节 玄学论难
    第三节 附诗及别传
第三章 《大人先生传》的文学形象
    第一节 士君子
    第二节 隐士与薪者
    第三节 大人先生
第四章 《大人先生传》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历史蕴涵
    第二节 哲学意味
    第三节 美学意蕴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四、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 [1]试析《大人先生传》中的“大人先生”形象[J]. 黄大卫. 汉字文化, 2021(23)
  • [2]与自然齐光 逍遥而抱一——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心灵历程[J]. 郑华. 菏泽学院学报, 2019(06)
  • [3]超脱的“大人先生”与超而无可脱的阮籍——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人生悲剧[J]. 龚莎莎. 名作欣赏, 2019(33)
  • [4]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赋文的特点[J]. 龚莎莎.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7)
  • [5]魏晋文人理想人格新变研究 ——以高士人物的文学接受为中心[D]. 吕辛福. 山东大学, 2017(08)
  • [6]从“不”的使用浅析形象塑造的相似性——比较分析《五柳先生传》和《大人先生传》首段[J]. 马丽丽.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09)
  • [7]解析阮籍《大人先生传》中的精神苦闷[J]. 杜兰兰.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0)
  • [8]阮籍辞赋研究[D]. 喻朝霞. 湖南大学, 2015(03)
  • [9]从《大人先生传》和《咏怀诗》看阮籍对君子形象的认识[J]. 张红欣.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4(05)
  • [10]阮籍《大人先生传》研究[D]. 王少杰.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从《大人传》看阮籍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