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手段,从而分析研究肠内营养治疗对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方法 经过营养风险筛查的患者知情同意,共50例,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选择使用不同的肠内营养制剂,第1d、第7d及第14d检查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变化。结果 与第1d相比,血清白蛋白水平在第二周后才有明显的提高(q=5.46,P<0.01)。血红蛋白水平在第2周提高(q=3.95,P<0.01)。而经肠内营养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在第1周及第2周均有显著性增加(F=12.36,P<0.05)。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对于营养不良的治疗有明显效果,能保护胃肠道功能。
关键词:肠内营养;营养不良
国外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性率约为28%~50%,国内则约为30%~55%。值得注意的是,重症患者当中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1]。欧洲一项大型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组患者的病死率达12.4%,而营养良好组仅4.7%,住院时间也大大长于营养良好组[2]。本次研究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手段,从而分析研究肠内营养治疗对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经过营养风险筛查,被筛查出有营养风险,实施肠内营养治疗的研究对象。患者均知情同意。共选出50例住院患者,其中内科及外科科室各25人;男性31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65±15.20岁;口服患者28人,管饲患者22人。
1.2 方法
对于胃肠功能完整的住院患者,应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具体产品为瑞士雅培制药生产的肠内营养制剂(安素)。可以口服的患者,按照给予25~35kcal/(kg·d)能量的标准,每日加用1~2次安素粉,能量密度为1.0kcal/ml,一次200~250ml,安排在两餐次间,或晚上睡前服用。对于留置鼻饲管或空肠造屡管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胃肠道功能制定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案。原则是从低浓度、低容量、低速度开始,不足的能量由肠外营养补充。
选择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易得、准确、公认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肠内营养的效果,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检查,观察肠内营养支持第1d、第7d及第14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变化。
1.3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治疗营养不良的住院患者,于1d、7d及14d检查相关指标,结果如表1。血清白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制剂应用后有显著的改变(F=13.75,P<0.01)。但经两两比较后发现,与第1d相比,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应用肠内营养的第一周并没有显著性变化,到使用第二周后才有明显的提高(q=5.46,P<0.01)。血红蛋白水平在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后也有显著的提高(F=3.95,P<0.05),但主要是在使用营养制剂的第2周提高(q=3.95,P<0.01)。而经肠内营养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在第1周及第2周均有显著性增加(F=12.36,P<0.05),表明患者的免疫力有所增强。营养制剂应用1周和2 周后,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患者总蛋白(TP)也无显著变化(P>0.05);未见肝、肾功能有明显改变(P>0.05)。
3 讨论及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后,在血浆蛋白的指标中,最早出现改善的是白蛋白。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可反映蛋白质的营养状况。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4~20d,在血中的含量也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在血浆中的含量易受临床因素的影响,在应用时要考虑和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有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应激等状况时白蛋白会降低,在脱水等状态下白蛋白会升高。
本研究中也发现,实施肠内营养后,患者的总淋巴细胞计数也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肠内营养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作用。危重患者往往多存在胃肠动力减弱和吸收障碍,分解代谢比合成代谢快,机体免疫力低下[4,5]。淋巴细胞大部分存在于黏膜系统,实施肠内营养可以直接营养肠道黏膜,保护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所以,肠内营养相对于肠外营养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维持肠道屏障功能。
对有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住院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疗效方面有积极有益、安全可行的效果。肠内营养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晓春,丁仁彧. 重症监护病房严重感染的诊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1):895-897.
[2]GoiburuME,Goiburu MM,Bianco H,et al. The impact of malnutrition on morbidity,mortality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rauma patients[J]. Nutricion Hospitalaria,2006,21(15):604-610.
[3]Beck FK,Rosenthal TC. Prealbumin:a marker for nutritional evaluation[J]. Am Fam Physician,2002,65(8):1575-1578.
[4]Chandra RK. Nutrit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an introduction[J]. Am J Clin Nutr,1997,66(2):460S-463S.
[5]George JN,Woolf SH,Raskob GE,et al.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 practice guideline developed by explicit methods fo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J]. Blood,1996,88(1):3-40.
论文作者:欧俏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白蛋白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制剂论文; 营养不良论文; 血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