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山西 阳泉 045000)
【摘要】 目的:对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效率为95%,对照组护理总效率为6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947,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舒适护理模式;小儿急性哮喘;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257-02
小儿急性哮喘 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的呼吸道症状病史,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呼吸道症状和强度可随时间而变化,多发于婴幼儿[1]。本文将对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小儿急性哮喘患儿80例,经检查,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急性哮喘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0.7)岁,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1.6±0.8)岁,采取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类型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时巡视、口头叮嘱、用药指导与知识宣教。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方法为:
1.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密切关注其心理状况,真诚倾听其身心感受,并对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排解消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获取患儿家属信任,增强护理依从性。
1.2.4呼吸干预:护理人员应为小儿急性哮喘患者进行呼吸干预,在吸氧时,护理人员应严格关注患儿生命体征,保证患儿呼吸道顺畅,同时,在辅助吸氧前给予患儿气道湿化,以免在吸氧时发生刺激[2]。
1.2.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小儿急性哮喘知识学习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涉及到疾病预防、饮食护理等方面,培训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儿家属填写健康教育手册,便于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3 评定标准[3]
护理效果判定:按照我院相关标准,效果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小儿急性哮喘患儿咳嗽、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力大为提高,为显效;有效:小儿急性哮喘患儿咳嗽、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能力有所提高,为有效;无效:小儿急性哮喘患儿咳嗽、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无好转或发生恶化,体征无恢复正常趋势,为无效。
满意度调查:针对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恢复时间、医患关系、护理态度进行评定,每项20分,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 分以上为满意、8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25例,比对照组多13例;观察组有效13例,比对照组多1例;观察组无效仅2例,比对照组少14例。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5.00%,比对照组约高35.00%。比较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16.3947,P<0.05)。详见表。
2组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比对照组多4例;观察组满意15例,比对照组多5例;观察组不满意0例,比对照组少9例;2组总满意度相比,观察组为100%,比对照组约高22.5%。比较2组数据,差距显著(χ?=17.2896,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急性哮喘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点,一是遗传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二是变应原:尘螨是最为常见的室内变应原;三是由空气污染、呼吸道病毒感染引发[4]。哮喘发作一旦得不到有效治疗,便会导致呼吸衰竭,对患儿生命有严重危害性。据此,临床医生必须对患儿的病状进行严格观察,一旦发现患者面色异常,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本研究中,分别给予2组患者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总效率为95%,对照组护理总效率为6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6.3947,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哮喘中辅以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有效性,促进小儿急性哮喘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海荣.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3):150-151.
[2]朱芙蓉.舒适护理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10):2163-2164.
[3]袁淑卿,陈怡,吴惠敏,李平.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03):303-304.
[4]陈绍静.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114-115.
论文作者:赵连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哮喘论文; 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模式论文; 舒适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